快好知 kuaihz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0字(三篇)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0字(一)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宝葫芦的秘密》的书,非常的喜欢。

  在这本书中,宝葫芦它不但可爱机灵,而且还有许多魔法,并且用魔法帮助了王葆,帮助他恢复了学习的自信心,可是宝葫芦也帮助了许多倒忙,使王葆又很讨厌宝葫芦。比如:在王葆下棋的时候,他要“吃”马,结果宝葫芦把意思理解错了,理解成里王葆要吃马,它变把马的棋全部飞到了王葆嘴里。只要王葆一说要吃什么,那个棋子就会马上的飞到王葆嘴里。还有一次王葆回家看见玩具店里的玩具有很多,他很喜欢,宝葫芦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王葆回答说:“全喜欢。”回到家王葆看见家里全部是玩具,王葆对宝葫芦说:“为什么都把玩具变回来了了?快送回去。”宝葫芦听了只好把玩具都送回去了。“宝葫芦呀!你怎么能这样呀!我以后在也不要你了!”说完王葆又把宝葫芦再次扔进了河里!

  以前我遇到一点小问题就问爸爸和妈妈,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自己的思考,不在没事找事问爸爸妈妈问题了。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0字(二)

  寒假里,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王葆的小男孩,他的奶奶每天都给他讲故事。一天,奶奶讲了一个宝葫芦的故事,说宝葫芦非常神奇,能帮助他实现任何愿望。王葆非常向往这个宝贝。在睡梦中他居然钓到了宝葫芦。宝葫芦让他保守住这个秘密,于是他就成了宝葫芦的主人,从此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来得真容易,真是“吃不了、用不完、玩不尽”,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起初王葆很高兴,但是后来就是因为这样他产生了依赖性,学会了偷懒和说谎,自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他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快乐,反而闹了很多笑话,感到了无穷的烦恼。最后王葆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别人,并且扔掉了它,自己觉得轻松了很多。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不劳而获只能带来烦恼和痛苦,也知道了投机取巧而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我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不劳而获,不能贪图小利。就像宝葫芦,也许你会觉得要什么有什么是很快乐的事情,但当你知道了这是偷来的你还会高兴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劳动成果,才是最珍贵的。我们也要真心别人的劳动成果,享受着自己应得来的会很高兴,因为这是你自己劳动而来的。

  这也让我想起了学校生活中,考试的时候有的同学或许会有作弊的心理,有一次数学考试,试卷非常难,急得我手心都是汗,考完了之后感觉好像又考砸了。听说有的同学竟然偷看了答案。我觉得只是很不对的,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根本反映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即使考了高分也毫无意义,得到劳动的果实,要勤奋,有毅力,做一个诚实的人。只有诚实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也只有诚实,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好,就再也没有作弊的同学了。所以,做诚实善良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品尝劳动的硕果吧!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0字(三)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儿童文学家张天翼写给孩子的一本童话书。书中不乏孩子们天真烂漫。充满奇思妙想的天性,同时也深深吸引了我们。

  书中讲述了同是小学生的王葆,从小是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中大,于是他就想着自己有一天会真的有一个宝葫芦,而有一天他如愿以偿的钓上了一个宝葫芦。他兴奋,他激动。

  宝葫芦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他想什么就有什么,包括吃的。用的。玩的,甚至金钱,而就在他陶醉其中之时,麻烦却接踵而来。

  先是王葆的一桶鱼,让郑小登姐弟俩吵得不可开交,王葆又不知道站在那一边,接着宝葫芦替王葆拿回了科学画报,让同学误认为是王葆偷来的,当王葆和同学下棋宝葫芦就让王葆把棋子吃了,后来考试数学宝葫芦把苏鸣凤的卷子给了王葆,让同学们以为是王葆偷的……在一系列的误会背后,王葆又不能说出实情,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他只好一个人,没有了朋友。老师。家人,即使有再多玩的吃的他也快乐不起来。最后他终于知道,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宝葫芦拿别人的。而杨栓儿也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偷来的,只不过是他的手段高明而已,自此,王葆终于决定舍弃梦寐以求的宝贝,原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东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那其中缺少了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读完此书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孜孜不倦的努力,那样的成功才能被人认可,被人敬仰,自己才会心安理得享受其中,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天翼  张天翼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葫芦  葫芦词条  秘密  秘密词条  500  500词条  
有感儿童书籍

 成语《空前绝后》的故事

 空前绝后  “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