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18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贾府上下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道观。元宵节至,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宝玉作诗忘了典故,宝钗为其“一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
红楼梦第18回解读
准备省亲,除了园林建筑,院落楼宇,还要采办与之相配套的几案桌椅、各种帐幔帘子、陈设玩具古董,都要一处一处合式配置,在这里,通过贾政听取贾琏的汇报,我们知道,原来连这样一些东西,每一种都是成百上千套的规模,可见花费之多。
随着采买的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以及“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的到来,还有一位来历神秘的人物----妙玉也被接到了贾府。至此,“十二钗”已陆续都出场了...
为准备省亲几乎动员了所有的人,包括平时“懒政”的王夫人也是“日日忙乱”。大约从年初开始吧,直到十月底,“筹备”工作才算有了头绪:将各色物件齐备:除了各色古董文玩,采买来的仙鹤、孔雀及各种小动物也都安排了专人饲养,学戏的女孩子们排了二十出小戏,小尼姑道姑也学会了几卷经文咒语...直到这时,贾政心里才稍微踏实了点儿。又请贾母进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贾政才正式提交了书面申请。于是很快得到了朱笔批复:次年的正月十五,恩准贾妃省亲!
圣旨一下,贾府上下更加寝食难安,“年都没有好生过”。
脂批“借省亲写南巡事”。有细心的研究者,从贾家是以曹家为原型背景的判断基础上,查阅相关清史档案,康乾时期,宫中没有过姓曹的贵妃,当时似乎也没有类似“省亲”的制度。因而,认为“省亲”的情节应该是在模拟实际多次接待“南巡”基础上的虚构。而排场气派花销,与接驾确实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然而从具体内容来说,写的毕竟是贵妃“省亲”,所有的细节必须专为省亲安排,又完全真实可信。足见作者的创造力之高超。
从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出来看方向:事先落实所有的细节,协调安排所有相关事宜。到正月十四,各项准备终于日臻充分了。“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到十五的凌晨(“五鼓”),从贾母以下就开始盛妆迎接了,然而左等右等,直到“等的不耐烦”,才有“一太监坐大马而来”,经急切询问才得知具体时间:“早多着呢...只怕戌初才起身呢”。戌初,大概是晚上七点左右吧。唉!一整天就这样过去了。
又经过千呼万唤,和多少个“等的不耐烦”之后,“省亲”的大幕终于缓缓拉开----
伙伴们可以从“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开始,读到“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这两段出场文字,先初步感受一下那阵容、那气派。
这样的“泼天喜事”,按照常规的想象,似乎应该是自始至终都是欢天喜地的兴高采烈才是吧?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自“戌初”起身,到“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元春这次“省亲”的过程,大概历时三、四个时辰,大约只有七、八个小时的样子。从作者对这段时间的叙述中,老王拨开那些纷繁隆重场面的描写(伙伴们自己看吧),粗略统计了一下,以下这样一些“与气氛不符”的情况就有:“贾妃满眼垂泪”、“只管呜咽对泣”、“垂泪无言”、“不禁又哽咽起来”、“又不免哭泣一番”、“隔簾含泪”、“含泪启道”、“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已哭的哽咽难言了”......有脂批说“《石头记》得力擅长,全是此等地方”。什么意思呢?是说作者往往不露声色地用这些细节说话。可以说,“省亲”的过程中,恐怕得有半数的时间在哭泣,而另外的时间呢?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大胆的说法---老王批),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在表面上一番堂堂皇皇恭恭敬敬的“颂圣”的背后,这才是一句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的心里话...整个“省亲”过程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五味杂陈的不眠夜...
等到元春开始游园, “早见风光火树之中”...就是说,自始至终只看到的是园子的“夜景”:“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另外,因为时令已经是深冬了,与上次贾政带人视察的时候差了两个季节,花草树木的情况已经不能与那时相比了。所以,我们看到:柳杏诸树虽无花叶,都是是用通草绸绫纸绢做成,粘于枝上的,每株树上又悬挂数盏灯;水池里面的莲花等水生植物以及鳧鹭等鸟雀也都是用螺蚌羽毛之类做就的......”----可见这工作做的该有多么的不计成本,多么到位啊!贾妃看了,也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仔细游览之后,贵妃提笔写下一首绝句,对这项工程由衷赞叹: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
诗虽然写的说不上多好,却是平白如话,有的读者认为也可以将其用来形容曹公的《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我想如果从“蔚为大观”的角度看,也颇贴切。总之,从此以后,这个园子就叫“大观园”了。
有意思的是,政老爹在宝玉面前俨然是令人生畏的严父形象,而在做了贵妃的亲生女儿面前则只能是臣子,甚至是奴才。必须严守君臣之道。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贾政跪见元春的“启事”,真是一篇古今难见的“奇文”,听怎么开头说话----
“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凰之瑞!......”意思是说,我呀,是来自杂草丛生的寒微门第,整天跟那些禽类里边比较丑陋的小动物----斑鸠啦、乌鸦啦在一起。听见了吗?因为女儿做了贵妃,她的亲生父亲就不能再在“人堆儿里”混了,不但不能跟人在一起,而且连哺乳动物都攀不上,得归到“卵生动物”,而且还是比较弱小猥琐的那一类(此处可以有笑声)。当然我这也是“歪批”,其实人家是打比方,意思是说,我们都是在草坑石头缝里钻来钻去的鸠鸦之类,贵妃您是凤凰啊,不过这逻辑上也有点儿说不通,莫非这凤凰是乌鸦下的蛋孵出来的?由此可见,女儿当贵妃其实真不是什么好事儿。
明清时期,社会上已经出现很多民主思想。在曹公出生前的大约五十年,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在康熙年间就写出了的名篇政论《原君》,对所谓“君权神授”提出质疑,对于君主专制,荼毒生灵的残酷现象给予有力批判: “敲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以曹公的博识,显然熟悉这篇文章,也显然对曹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思维”的,在这一回中,曹公在如实描写貌似“赫赫扬扬,烈火烹油”的场面同时,以冷峻的笔触,鲜明生动的形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封建君主专制极端的不公平和惨无人道的现实。也是本书再次用“春秋笔法”对封建皇权的罪恶,以及其存在合理性的一次极大胆的挑战----《红楼梦》之所以多次成为“禁书”,我想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在这些内容。
顺便说一句,本书在第四回中曾经交代,薛宝钗进京的缘由,原本是为“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赞善之职”的,也可以说,如果宝钗同学也能按照这个方向一路顺利发展,那么有可能是未来的元春也说不定。而在这一回中,伙伴们不妨注意一个细节,当宝钗暗中帮宝玉作诗时的对话----“那上边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语气中显然流露出艳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