蚡言安国太后[4],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5],迁为大司农[6]。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7]。兵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
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8]。匈奴来请和亲[9],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10]。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11]。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12],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13],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14]。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15],虏以全制其敝[16]。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17];冲风之末[18],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段意】 建元中安国厚赠汉廷权臣武安侯田蚡,召为北地都尉,升大司农。率兵平诸越,越降,未至而罢兵。建元六年为御史大夫,力陈与匈奴作战胜不获利,攻之不便,主张同意和亲要求。天子许之。
字数:480
注释
[1]武安侯田蚡(fen):景帝王皇后同母异父弟,封武安侯。
[2]亲贵用事:亲信显贵,执掌大权。
[3]遗(wei):赠送。
[4]蚡言安国太后:田蚡向太后提到韩安国。太后:孝景后、武帝母王姥,下同。
[5]北地:郡名,甘肃、宁夏交界之马岭,在今甘肃庆阳西北。都尉:佐太守掌全部军事。
[6]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租税、钱谷、盐铁及财政收支。
[7]大行:官名,掌宾客之礼。
[8]建元六年三句:公元前135年,武安侯任丞相,韩安国任御使大夫。御使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行政长官,司监察、执法,并管理重要的文书图籍。
[9]和亲:汉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或少数民族之间有政治目的的通婚。
[10]数为边吏,习知胡事:多次担任边防官员,十分了解匈奴等少数民族之事。
[11]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大多过不了几年匈奴就背约犯边。
[12]负戎马之足:仗特兵强马壮。
[13]迁徙鸟举:像鸟飞似地频繁迁移。
[14]不属为人:不内属汉朝作天子之民。
[15]罢(pi):同“疲”。
[16]虏以全制其敝:匈奴以逸待劳,趁汉军疲惫而制之。虏:对匈奴的蔑称。
[17]鲁缟(gao):鲁地所产的白色生绢,极薄。二句说何况强弩之末连极薄的鲁缟都穿不透。弩(nu):强弓。
[18]冲风:由下往上的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