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楼梦第十五回读后感解析

  作者:卖瓜的老王

  红楼梦第十五回读后感

  第十五回的回目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这一回从内容来看,容量有点儿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故事在同一个时间段交织叠加在一起。情节的发展跳跃性也很大,然而转换衔接的又十分自然。

  本回的故事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在为秦可卿送葬的过程中。从表面上看,“宁府送殡,一路热闹非常”。按次序逐一叙述和描写了这场大戏的高潮、尾声、以及所有“演职人员”的谢幕、退场甚至“卸装”的情景。而着重描写的,似乎却是在“剧场休息时间”,在舞台的“大幕”背后,发生的几个看似与“送葬”剧情无关的故事,其“主角”则是与秦可卿关系最亲密的那几个人——宝玉的“谒见”,凤姐的“弄权”,秦钟的“得趣”……

  鲁迅先生当年在讲述中国古典小说史的时候,对《红楼梦》曾有精当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引自《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第六讲》)。

  以上评价是说,《红楼梦》在其文学表现手法上,开创了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多侧面描写的一代先河。

  老王在解析第三回的时候曾说过,曹公对其所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在形象和性格的描写方面,往往不是一次完成,而是经过多层次、多侧面的反复“皴染”过程,通过情节的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个个“立体的”的、甚至“全息”的人物塑像。

  这一回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情节演绎,反映了宝玉和凤姐的另外侧面。

  上一回的回目中有“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但实际上,“谒见”的过程却是在这一回。

  映入宝玉眼中的北静王水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不免产生崇敬和羡慕之情,“忙抢上前来参见”。

  而水溶见宝玉,则是:“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也不禁赞叹:“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水溶见宝玉“言语清楚,谈吐有致”(此处有脂批:“八字道尽玉兄,如此等方是玉兄正文写照”),不禁对贾政赞道:“真乃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说着话,还把腕上的一串御赐的“鹡鸰香念珠”卸下,赠予宝玉作为见面礼。

  本书直到这一回,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对宝玉的“正面”评价,与第三回中世人眼中的“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那样反面的“差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北静王水溶高贵的身份地位,他所说的话,不会有任何“讨好”的动机;加之其优良的教养,非凡的眼光,其评价人的标准也超出常人。所以,水溶对宝玉的评价不但权威,而且客观公正。换句话说,能被他“点赞”的人,已非寻常之人。

  水溶在这里所说的“雏凤清于老凤声”,应该也并非指宝玉的仕途官运,而是指人品才情。

  因为送殡途中凤姐安排歇息“更衣”,宝玉随之“意外”的来到了一个村庄,这也就让“见了女儿便清爽”的宝玉得以又有一个感觉“清爽”的机会——见到一个村庄里的“异样”的女子——“二丫头”,但当宝玉正要与她说话时,那丫头却被人喊走,“一径去了”。待到宝玉临行时,又一次远处见到这个二丫头,本来想多看几眼,却怎奈“车轻马快,一时转眼无踪”,让宝玉好一阵怅然若失——

  我们看到,从第十二回起,接连几回,凤姐都是回目中或实际上的“主角”,而每一回都表现了凤姐为人处事的一个、或几个侧面。如果说,上一回着重表现的是凤姐在“管人管事”方面所具有的“杀伐决断”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那么这一回就是开始暴露其无所顾忌的见利忘义,没有底线的贪赃枉法,和因贪图钱财而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行事的一面。

  打个流行的比喻,凤姐应该相当于是“贾氏集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上回中我们看到,表面看起来,其明察秋毫,从严治理,“握发吐哺”,“日理万机”,似乎是不遗余力地在维护集团的利益,然而读者若从“背面”来看,也正是这个人,却是“从内部掏空”贾家基业的最具有“负”能量的人——

  细心读书的伙伴会注意到,在前面的第十一回末尾有个小细节,凤姐从宁府回来,问平儿家里有什么事没有?平儿汇报:旺儿媳妇送进来“那三百两银子的利银”……从中已经透露出,凤姐私底下挪用公款放贷的一点儿蛛丝马迹,而“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凤姐,在后文中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的种种表现,确实到了锱铢必计的程度。

  为秦可卿“寄灵”的地方叫“铁槛寺”,原是荣宁二公当日修造,就是为了寄放家族中人的亡灵。而且预备了“阴阳两宅”,就是说送灵的人员也可以在这里住下,这次为秦氏送殡的“族中诸人”都临时下榻这里,只有凤姐嫌“不方便”,早就安排好到离铁槛寺“不远”的“馒头庵”下榻。

  “铁槛寺”和“馒头庵”,这两个“庙”的名字也真是“妙”。在本书中,作者经常创造出这样的涉笔成趣的具有双关意义的名字名称,可见在这些细微处也能表现出曹公超人的智慧。这里看似调侃,却有深意。在此处有脂批:“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

  那么,在这活人为死人送葬的时候,作者特意安排“铁门槛”和“土馒头”相互呼应,寓意何在呢?

  显然,作者的用意是在这里暗喻着“生”与“死”的紧密关系,因为,“生”和“死”,这二者的距离实在也是“不远”。

  “铁门槛”,是表现活着的人极强烈的求生的愿望,然而让人无奈的是,人生却实在很有限,而“土馒头”则是所有人最终的归宿,而且是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不可避免的归宿。现实中,活着的阔人们往往总是贪得无厌地积聚财富,以便能够不断地加固“铁门槛”,以求得千年不朽,然而遗憾的是往往都不能如意,到头来,却只有那个“土馒头”才能安顿亡魂。

  水月庵的住持,法名叫“净虚”。但看其所作所为,不但是既不“净”,也不“虚”,而且完全不像是一个“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倒像是个商人掮客,像个“赚差价”的“中间商”。作者在这一回不动声色地对像净虚这样的披着宗教外衣的“老江湖”给予了很大的讽刺。

  凤姐下榻馒头庵,到晚间清净的时候,老尼净虚趁机“有一事相求”,原来是一桩婚姻纠纷案:长安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横行霸道,欲强娶已经定亲了的张财主之女张金哥,张财主因贪图权势,欲向定亲的男方长安守备退婚,而男方不同意,张财主就托老尼净虚希望借助贾家的势力搞定。

  凤姐听到这事儿,觉得有利可图,便来了兴致。但却欲擒故纵,假装不愿意管,这时候,奸诈的老尼明使出激将法,实是给凤姐一个台阶,于是,凤姐开出三千两银子的价码,很快就达成交易。

  然而,像这样需要动用大关系的事儿,并不是凤姐能够独立完成的,还需要官场的配合,于是,就派了心腹人进城,找了“代写文书”之人,假托贾琏的名义,给长安节度使云光修书,让其给长安守备施压,接受退亲。在这一通“弯弯绕”中,同时也暴露了官场的腐败黑暗。

  这其中,凤姐的见利忘义,净虚的油滑奸诈,都得到充分的表现。难怪小尼姑智能将这个“清净之地”看做“火坑”,看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情种”秦钟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型形象。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少有人论及,我想,这也许是另一个“小鲜肉”版的贾瑞,而宝玉则客串扮演了一次贾蓉贾蔷的恶作剧的角色,联系到后文的秦钟夭亡,都可以看做作者劝人“戒妄动风月”之笔。

  这里,实际上间接反映了曹公的“情欲观”。在第五回中,秦可卿的判词有“情既相逢必主淫”。在同一回中,警幻对宝玉有“意淫”的评判。

  何谓“意淫”?有脂砚斋批语可做注解:“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宝玉“见了女子便清爽”则是“意淫”的最好阐释。

  而贾瑞和秦钟的所为,都是在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滥淫”。

  贾宝玉的形象是多侧面的,毕竟作为一个纨绔子弟,其性格行为中,或多或少还有通常所具有的顽劣的成分,特别是与秦钟之间某种特殊的“情意”,让人不敢恭维。如果说只是用所谓“交友不慎”来归结,恐怕也未必很准确。

  鲁迅先生在论述讽刺小说的时候还讲到,讽刺小说的讽刺手法“贵在旨微而语婉”,如果“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学的价值。老王解读一下,这意思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是直接“言传”,而是用委婉的语言让读者去“意会”。

  当然,没有人把《红楼梦》归入讽刺小说,但老王却一直认为,《红楼梦》同时也是一部绝妙的讽刺小说,只是因为《红楼梦》在各方面的价值实在都太突出了,如果单独把它定位为讽刺小说,就会严重贬低了它的价值而已。

  读《红楼梦》仔细品味,几乎随时能够感受到曹公那不露声色的、深沉、冷峻的讽刺, 特别是对人世间那些虚伪现象的讽刺,则是针针见血、入木三分的,伙伴们如果细读这一回,也许可以悟到的更多些……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第十五回读后感解析  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