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河南程氏全书》和《二程集》。文集。卷数各版本不同,今本《二程集》六十一卷。宋程颢、程颐撰。分卷于宋代早有刊行,合集刊于明代,现所见最早刻本是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刻本。
程颢,字伯淳。生于宋明道元年(1032年),卒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学者称之为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生于宋明道二年(1033年),卒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后人称之为伊川先生。二程为亲兄弟,祖籍安徽徽县,后迁至河南洛阳。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思想影响很大,有名的弟子计八十余人。因而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在政治上他们站在司马光、邵雍一边,反对王安石变法,哲学上初步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
全书包括《遗书》、《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伊川易传》、《经说》、《粹言》等部分。内容庞杂,有论述,有问答、有诗文,有杂谈,因而体例不一。
第一、二部分是二程弟子们记录下来的二程语录,后由朱熹编定。称为《遗书》和《外书》,后者是前者内容的补充。分别为二十五卷,十二卷,另附录一卷。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编排。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如政治:“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人只是以法把持天下”。关于“名”“气”“凡物之名字,自与音义气理相通。除其他有体质可以指论而得名者之外,如天之所以为天,天未名明,本亦无名,只是苍苍然也,何以便有此名?盖出自然之理,音声发于其气,遂有此名此字。”“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论“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仁、体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关于义利:“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论“中庸”:“中者,只是不偏,偏则不是中。庸只是常。犹言中者是大中也,庸者是定理也。定理者,天下不易之理也,是经也。”其他所论及的书还有《易》、《老子》、《大学》等。关于“致知”、“格物”书中说:“今人欲致知,须要格物。物不必谓事物然后谓之物也,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觉处。”其他还有“制学”、“处事”、“天理”、“历史”等诸多内容。较为系统的论述,主要是关于“理”和“天理”。关于这个问题,该书首先认为二者具有本原论上的意义,即“理”或“天理”是天地乃至世界万物的本原。其次是具有本体论上的意义,即“理”或“天理”是世界万物中统一的东西、共同的本质。第三,他们还具有本因论上的意义,即“理”或“天理”作为一种规律在起作用。该书用“理”或“天理”来说明宇宙的产生和人类的起源,并引入“气”来作为“理”或“天理”产生“物”的中间环节。该书认为,对于“理”或“天理”的体认和把握,必须借助于对它们所产生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唯其如此,才能达到“穷理”,即“格物穷理”。
两《文集》是二程诗文方面的著作;共十二卷,补遗一卷。卷一为《表疏》,论述王霸、十事、养贤等多项内容,另有“乞状”、“提刑奏状”、“签判表”等共十节。第二卷为书记,有“答书”、“题名记”等五节。第三卷为铭诗。第四卷为行状、墓志和祭文。第五卷为《上书》,共六篇,劝告皇帝知人善任、明理明道,治理好国家,从中可知二程的政治态度。第六卷为表疏。多为辞官复归田里表,从中可知二程的部分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情况。第七卷论《学制》。第八卷为杂著。第九卷为书启,多为谢书和答书。第十卷为《礼》,论述民风民俗问题。后两卷为行状、墓志、祭文、家传等。
《易传》是程颐对《易》书的注解,上卷二卷,下卷二卷。《经说》是二程对儒家经典的解说和阐发。卷一解《易》。卷二解书包括《尧典》、《舜典》和《改正武成》等三篇。卷三解诗。包括《国风》、《小雅》、《大雅》三部分。卷四论《春秋》,按人名分论,多记述历史事件。卷五论礼记;卷六解《论语》,卷七解《孟子》,卷八解《中庸》。《粹言》是二程弟子杨时用比较文雅的语言将二程语录加以改写而成,后由张栻重新编次。共两卷。卷一包括“论道”、“论学”、“论书”、“论政”、“论事”等五篇。卷二论“天地”、“圣贤”、“君臣”、“心性”、“人物”等五篇。
该书把政治伦理思想同哲学思想一同而发,把社会政治中的尊卑贵贱、上下等级制度,男尊女卑之现象统归于“天理”。如“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天地之大经也。……男在女上,乃理之常。”关于“天理”和“私欲”的关系问题,该书认为,天理和私欲是绝对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私欲存,天理灭,反之亦然。书中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微而难得。惟其如是,所以贵于精一也。精之一之,然后能执其中,中者,极至之谓也。”
《二程全书》作为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原,阐述了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命题。书中的“性即理”、“主敬”、“体用一源”等观点都是中国哲学史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为后世许多哲学家所沿用,对宋明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程全书》有许多版本,如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张瓒刻本、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嘉兴徐氏刻本、明阎禹锡汇刊本。清代有康熙年间石门吕氏宝诰堂刻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据石门吕氏本重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贺瑞麟辑《西京清麓丛书》本等。民国其间也有部分刻本。今本《二程集》由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版,共四册,是以清代涂宗瀛所校《二程全书》为底本,参照明清其他刻本,经校勘,校点而成。为最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