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贵州遵义地区方志。四十八卷。清郑珍、莫友芝撰。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郑珍,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自称子午山孩、巢经巢主、小礼堂主人,晚号且同亭长。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同治三年(1864年)。贵州省遵义县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先后出任古州训导、镇远训导、荔波训导,都未逾年而归。著作有《仪礼私笺》八卷; 《考工轮舆私笺》二卷、附图一卷;《巢经巢经说》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汗简笺正》三卷;《郑学录》二卷等。
莫友芝,号子偲,别号郘亭、柴泉、眲叟。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同治十年(1871年)。贵州省独山县人,少与郑珍同受业于其父莫与俦。道光十一年举人。著作有《郘亭诗钞》八卷;《郘亭遗文》八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书衣笔识》、《金石笔识》各一卷;《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十六卷;《韵学源流》一卷;《声韵考略》四卷;《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等。
该志不依故习,随事发凡。征引书目达四百余种,书成后为时人所推崇,张之洞称之为“善本”;梁启超将其誉为“天下府志第一”;杨芝光在民国《桐梓县志序》中称该志:“文辞尔雅,堪追遗范于方、姚;考据淹通,足绍绝学于顾、李,不特山川耀辉,亦闾里增其声价焉。”对贵州启世修志影响很大。该志内容有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山川、水道考、城池、公署、坛庙、关梁、古迹、金石、户口、赋税、蠲恤、农桑、物产、木政、坑冶、风俗、祥异、学校、典礼、艺文、杂记、旧志叙录。其中金石、农桑、木政、坑冶为贵州过去志书所缺。郑、莫认为《金石》可以论证史书的错讹,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民国《贵州通志》也仿此立《金石》门目,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农桑》详尽介绍遵义地区的农宜、农事、农具、农候,重点记载了该地区蚕业的“放、养、缫、织之法”。遵义蚕分树名、茧名、蚕事、织事、蚕具、种槲;正安蚕分蚕事、蚕忌、蚕具、栽桑。末附道光十九年知府黄乐之《劝民种桑示》,对研究遵义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木政》保存了至嘉靖、隆庆以来为营造宫殿采运良材美木,不惜糜费人力、物力、财力,至使“力役之费,动数百万,劳民伤财极矣”,采木者“入山一千,出山五百”,运木“百千中仅一二达京师”等珍贵史料。《坑冶》采录了遵义地区新寨、月亮岩白铅厂,县属通达坪、羊肠沟、枫香坝、九岭岗、干河坝、白岩沟、茅坪黑白铅矿,野茶坝、聚宝山、天缘山、新山等处银铅储产资料,同时该志还揭示出“每出铅百斤,抽课二十斤,余铅八十斤,官买四十斤,通商四十斤”的繁重课税。
《遵义府志》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年)补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遵义刘千俊补刻本,一九八六年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点校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