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只称《金国志》,“大”字是元人续作时所加。纪传体史书。共四十卷。其中自金太祖到海陵正隆伐宋失败这一时期的史实是南宋宇文懋昭所作,成书于端平元年(1234年),而元世宗至义宗的十卷帝纪和两卷《文学翰苑传》乃元人所续作,假托宇文懋昭之名,成书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
宇文懋昭,生卒年月不详,金人。后来投靠宋朝,自称淮西归正人。被授以承事郎和工部架郎等。
《大金国志》编纂体例是纪传体,全书有帝纪二十六卷,传三卷,录二卷,杂录册文一卷,天文、地理、杂载风俗制度七卷,行程录一卷。卷首有《金国九主年谱》、《金国世系图》、《金国初兴本末》和《经进大金国志表》。记述了金太祖至哀宗九主一百一十七年的史事,皆采摭他史之文而成。
该书的原作部分价值很高。诸帝纪占的篇幅很大,叙事脉络清楚,简明扼要,卷一至卷十五记述了金太祖、太宗、熙宗和海陵四朝史事,其法有纲有目,属纲的文字顶格写,属目的低一格写,作者广泛采用众多史书之文,如《契丹国志》、《亡辽录》、《燕云奉使录》、《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小纪》、《续宋中兴编年》、《靖康要录》、《张邦昌事略》、《资治通鉴》以及《宋十朝纲要》等书,大段征引的文字以《金虏节要》和《松漠纪闻》为主。这十五卷帝纪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太宗纪》用了六卷篇幅,且侧重于宋金战事的叙述,比《金史》在这方面的记载内容丰富得多。尤其是熙宗、海陵二朝,资料并不取自实录,避免了金世宗对这两朝的偏见,可补《金史》所未备,如对熙宗与元老大臣粘罕、兀室等的矛盾直言不讳,展示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特别是对海陵王完颜亮力排众议、毅然迁都燕京的决策过程详细记载。这对我们研究金史,评价历史人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书中有关典章仪制的记载也很值得参考,在这方面,《金史》多详于大定以后而大定以前较为简略,本书则补充了《金史》之不足,如本书的《京府州军》详载大定以前的建置,其沿革损益极为清楚,对全面了解金朝典制的发展无疑有重要价值。《开国功勋传》以及诸志和传也都很注意用《金虏节要》和《松漠纪闻》二书,有很高价值。此外,它还汇录了张邦昌之楚、刘豫之齐的若干重要资料,还辑录了部分宋金往来誓书和许亢宗宣和乙已奉使燕云行程录等,史料价值也很高,特别是行程录可补《三朝北盟会编》及《靖康稗史》之脱文。
书中卷十六至二十六的诸帝纪及文学翰苑传乃是元人的续作,其水平很低,价值也不高。如卷十六到二十六的帝纪,作者竟弄不清何为庙号、何为谥号,而竟把庙号、封号当成了谥号。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歪曲史料、抄书错误之类,如卷一七《世宗皇帝中》记大定八年正月讲榷场之法乃是歪曲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二○《榷场》条而来。特别是《文学翰苑传》全抄《中州集》中的小传,而且有许多抄错误的地方,如卷二十九《周昂传》错把其父的履历当成了儿子的履历。
现存最早的本子是三个明抄本,(一)罗振玉藏读书斋本。(二)海堂吴氏藏五砚楼本,(三)傅增湘藏天一阁抄本。前有三个抄件:《经进大金国志表》、《金国初兴本末》和《金国世系图》。最通行的本子是清乾隆年间扫叶山房刻<四朝别史>本,没有三个附件,卷首新增《金国九主年谱》。此外还有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大金国志校证》,这是经过校点、考证的本子,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