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原书三十卷,现存十卷。东汉应劭撰。大致成书于东汉末年。
应劭,字仲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灵帝时,由郡举孝廉,官至泰山太守,后为袁绍军谋校尉。此人博学多识,不仅著述了《风俗通义》,还著有《中汉辑叙》、《汉官仪》、《礼仪故事》等,共十一种,一百三十六篇,又曾集解《汉书》。应劭写此书,“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他认为“为政之要,辩风俗最其上也”,必须使上之心“咸归于正”。所以他撰《风俗通义》的要旨,就是“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
本书是分类编写的,现存十篇: 《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音声》、《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北宋时散佚的二十篇为:《心政》、《古制》、《阴教》、《辩惑》、《析当》、《恕度》、《嘉号》、《微称》、《情遇》、《姓氏》、《讳篇》、《释忌》、《辑事》、《服妖》、《丧祭》、《宫室》、《市井》、《数纪》、《新秦》、《狱法》。
《风俗通义》记述了东汉的社会风俗。《过誉》和《愆礼》记载了统治者对风俗的破坏。《音声》篇是关于乐器的专篇,记述各种乐器的制作者和形制,是研究乐器史的重要材料。《山泽》是关于山泽的专篇,有助于研究历史地理。《怪神》篇为后来著名的志怪小说《搜神记》所取材,有的被全文移植。本书分类编写,各类单独成篇,使人一目了然。各卷皆有总题,每题之下又各有散目。每一题皆先有一个总说明。每一散目,则先详其事,再以“谨案”云云,论证其得失。处处都能贯彻本书要旨。例如《正失》的总说明说:“传言失指,图景失形”,“故纠正其谬曰正失也”。其散目有:“乐正后夔一足”,“谨按”分析说,并非是一只脚,而是有夔人一足矣!又如“东方朔”一条,传说东方朔为太白精星,黄帝时为风后,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言其神圣能兴霸王之业,变化无常”。应劭说:“其事浮浅,行于众僮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身,安在能神圣历世为辅佐哉!”其余“谨按”,多与此同。
本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对西汉典章制度的记载,“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对两汉史料,还可匡谬补正。本书涉及面广,从各个侧面展现了东汉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风俗通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大德年间的无锡学堂刊本。明清版本都源于此。明代有单行本、抄本、《古今逸史》本和《汉魏丛书》本。清代有官刻的《四库全书》本。民国八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的百子全书本。一九八○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的《风俗通义校释》是最新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