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九经解》。经学丛书。清纳兰性德刻。实出于徐乾学、何焯之手。共收一百四十六种,一千八百六十卷。康熙十九年(1680年)刊行。(撰者事迹参见“《通志堂集》”条)
此书是徐乾学搜集唐宋元明关于《易》、《书》、《诗》、《春秋》、《三礼》、《孝经》、《论语》、《四书》诸经的注释,由纳兰性德加以汇刻而成。
卷首刊有纳兰性德作的《经解总序》和徐乾学所作《经解序》。《经解总序》汇刻《通志堂经解》的来龙去脉作了简要交代、纳兰性德追溯经解历史,指出:“经之有解,自汉儒始。……自唐太宗命诸删取诸说为正义,由是专家之说渐废,而其书亦鲜有存矣。至宋二程朱子出,始刊落群言,覃心阐发皆圣人之微言奥旨。……惜乎其书流传日久,十不存一二。”因此,纳兰性德将其老师徐乾学所藏之书整理汇刻,即《通志堂经解》。徐乾学的《经解序》大意与纳兰性德相同,对《通志堂经解》汇刻的起因作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也是惜于历代经解诸书的流失,恐圣人精微奥义、经世之典不传于后世,所以意欲将诸代经解之书汇集,以便弘扬。
此书收集注《易经》之书四十四种(包括附者)。其中有纳兰成德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子夏易传》十一卷为无名氏所传,《易数钩隐图》三卷,《横渠易说》三卷、《易学》一卷等二九种(包括附者),共二百六十卷,为宋人刘牧、张载、王湜等著,《学易记》九卷,《读易私言》一卷,《大易集说》十卷等十三种一百一十三卷,为元人李简、许衡、俞琰等著。注《书经》之书十九种,其中宋人薛季宣、林之奇、程大昌、黄度等九人所著《书古文训》》十六卷、《尚书全解》四十卷、《禹贡论》四卷、《尚书说》七卷等共一百二十八卷,元人金履祥、王天舆、董鼎、吴澄等十人所著《尚书表注》二卷,《尚书纂传》四十六卷、《书传》六卷、《书纂言》四卷等共一百零九卷。收集注《诗经》之书十二种,其中有唐人成伯瑜所著《毛诗指说》一卷,宋人欧阳修、李樗、黄櫄(合著)、蔡元度等所著九种(包括附者),有《毛诗本义》十五卷,附《郑氏诗谱》一卷,《毛诗集解》四十二卷、《毛诗名物解》二十卷等共一百一十七卷,元人所注两种,即许谦《毛诗名物钞》八卷、朱倬的《诗经疑问》七卷、明人朱善注《毛诗解颐》四卷。收集注《春秋》之书三十三种,其中宋人注有二十二种,有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王晳《春秋皇纲论》五卷、刘敞《春秋传》十五卷、《春秋权衡》十七卷、《春秋意林》二卷,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等共二百九十四卷,元人注书有十种,有齐履谦《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程端学《春秋本义》三十卷、《春秋或问》十卷、赵汸四种:《春秋集传》十五卷、《春秋属辞》十五卷、《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等共一百三十七卷。明人注一种,即张以宁《春王正月考》二卷。收集注《三礼》之书共十四种,其中有纳兰性德撰《礼记陈氏集说补正》三十八卷,无名氏撰两种十八卷:《仪礼旁通图》一卷、《仪礼》十七卷,宋人注八种三百九十八卷,有聂崇义注《三礼图》二十卷、王舆之注《周礼订义》八十卷、林希逸注《考工记解》二卷等,元人注三种,有敖继公的《仪礼集说》十七卷、吴澄的《仪礼逸经传》一卷、汪克宽的《经礼补逸》九卷,共二十七卷。收集注《考经》之书四种,有集唐玄宗和宋司马光、范祖禹所注《孝经注解》一卷、元人董鼎注《孝经大义》一卷、吴澄注《孝经定本》一卷、朱申注《孝经句解》一卷,共四卷。注《论语》之书两种:宋人张栻和蔡节《南轩论语解》十卷、《论语集说》十卷,共二十卷。注《孟子》书三种二十三卷,有宋人张栻注《南轩孟子说》七卷,蔡模注《孟子集疏》十四卷、孙奭注《孟子音义》二卷。注《四书》书共八种一百三十三卷,其中宋人注两种五十二卷,有赵顺孙《四书纂疏》二十六卷、真德秀《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其余六种为元人所注,有胡炳文《四书通》二十六卷、张存中《四书通证》六卷、詹道传《四书纂笺》二十六卷、朱公迁《四书通旨》六卷、陈天祥《四书辨疑》十五卷、景星《中庸启蒙》二卷。总经解收有七种六十三卷,有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宋人刘敞《七经小传》三卷、郑樵《六经奥论》六卷,毛居正《六经正误》六卷、熊朋来《经说》七卷,元人何异孙《十一经问对》五卷,明人蒋悌生《五经蠡测》六卷。
此书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导《皇清经解》,所集诸经注书,使“宋之义理学略备于此”,(《通志堂经解提要》卷一),在当时影响较大,致使研经之士皆以先睹为快。本书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书,也是了解唐宋元明诸代经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在体例上,《通志堂经解》所辑各书之前都作一序,介绍本书的著述情况及此经书的研究状况,起一提要作用,其中纳兰性德所作序有六十四种。
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通志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