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古籍虚词著作。五卷。清刘淇撰。初刻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
刘淇,字武仲,一字龙田,号南泉。清初人,具体生卒年不详。祖籍确山(今河南)。他除《助字辨略》外,还著有《周易通说》、《禹贡说》、《卫园集》等。
本书收上起先秦,下至宋元的经传、诸子、诗词、常语里面的虚词四百七十六个,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分部(其中平分上平和下平)编排,逐一加以解释。书中把虚词分为三十类,分别是: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疑辞、咏叹辞、急辞、缓辞、发语辞、语已辞、设辞、别异之辞、继事之辞、或然之辞、原起之辞、终竟之辞、顿挫之辞、承上、转下、语辞、通用、专辞、仅词、叹词、几辞、极辞、总括之辞、方言、倒文、实字虚用。运用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六种方法加以说明。
本书收词之多,例句之丰富均为清代同类著作之冠。
书中所收单词较之八十余年后王引之《经传释词》的一百六十字,几乎是三倍之多。此外,书中还收了一千多条复音词。全书考析详备,虽然就全书来说,成就超不过乾嘉汉学盛世的《经传释词》,但是本书作为我国第一部较高水平的虚词研究专书,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埋没,而且有的训释比《经传释词》还要精湛。(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于民生之不易”,以“以”训“于”。)但是本书分类过于庞杂,不甚科学,对虚词的解释仍然限于传统的训诂范围,未能涉及其功能、用法特点。
本书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其后主要的版本还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海城庐氏刊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福源堂精刊本,咸丰五年(1855年)海源阁刊本。一九二三年长沙杨氏重刊本,一九五四年中华书局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