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释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别称《逸雅》。因明代郎奎金将《释名》与《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为《五雅全书》,《释名》并无“雅”名,故更为此名。最早全面运用声训解释词义的训诂专著。八卷二十七篇。汉末刘熙撰。

  刘熙,字成国。生卒年不详。北海人。《后汉书》无传。《后汉书·文苑传》载刘珍撰《释名》三十篇。而《三国志·吴书·韦曜(昭)传》云:曜因狱吏上书称,“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现一般认为有两部《释名》,刘珍所撰久已亡佚,今本《释名》当为刘熙所作。

  全书二十七篇为:卷一: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卷二:释州国、释形体;卷三: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卷四: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卷五:释衣服、释宫室;卷六: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卷七: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卷八:释疾病、释丧制。其分类方法和篇章结构明显仿效《尔雅》,但又有所不同。一:两书完全相同的,有释天、释山、释丘、释宫室、释乐器;二:《尔雅》无,而《释名》有的,有释形体、释姿容、释言语、释饮食、释典艺、释疾病、释丧制;三:《释名》在《尔雅》的基础上加以扩充的,有将《尔雅》的释亲扩充为释长幼、释亲属,将《尔雅》的释器扩充为释采帛、释首饰、释床帐、释书契、释用器、释兵、释车,将《尔雅》的释水扩充为释水、释船,将《尔雅》的释地扩充为释州国、释道:四: 《尔雅》有,而《释名》无的,有释诂、释言、释训、释草、释木 释鸟、释虫、释鱼、释兽、释畜。由此可见,《释名》没有像《尔雅》那样收录有关动物和植物的词语,但大量增加了有关社会人文方面的词语,而且分类更加细密。

  刘熙在序中指出:“夫名之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从这段话,可以得知刘熙著《释名》的目的在于探究事物名称所以这样得名的缘由。

  《释名》的释义方法是采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解释词义,即声训法。例如:以同音为训的,《释天》:“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释水》:“川,穿也;穿地而流也。”以双声为训的,《释言语》:“公,广也;可广施也。”《释饮食》:“含,合也;合口停之也,衔亦然也。”以叠韵为训的,《释天》:“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阙也。”声训的方法在先秦和汉代的文献中就已有之,但都是随文释义,而且只是用于解释有关名号、典章、制度、天干、地支等词语。《释名》则以解释当时日常习见的词语为主,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全书都采用了声训。可以说,刘熙是自觉地全面地运用声训的方法解释词义,探求语源。他认为事物的命名是通过意义同语音上的联系来实现的,初步从理论的高度揭示了声训的成因。他大量地汇集整理了前人的声训材料,并进一步发展,从而编纂出《释名》这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声训专著。

  《释名》的释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先用音同或音近的词相训,然后用一句或几句话加以解释说明。如上面所引的《释天》:“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阙也。”又如,《释地》:“土,吐也;吐生万物也。”《释形体》:“身,伸也;可屈伸也。”“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咀物以养人也。”《释饮食》:“鲊,菹也;以盐米酿鱼以为菹,熟而食之也。”二、用“某曰某”的格式,先释其义,再加声训,然后用一句话加以解释说明。例如:《释天》:“阴而风曰曀,翳也;言云气掩翳日光,使不明也。”《释地》:“广平曰原。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释山》:“山顶曰冢。冢,肿也;言肿起也。”《释水》:“小水曰沚,沚,止也;小可以止息其上也。”这两种释义方式都是把声训和义训结合起来,只不过在表述上有所变化罢了。

  《释名》也有其缺陷和错误。由于它将所有的词语都用声训加以解释,就带来了很大的主观任意性,难免有牵强附会的地方。例如:《释言语》:“良,量也;量力而动,不敢越限也。”《释用器》“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兵》:“盾,遁也;跪其后避以隐遁也。”《释丧制》:“尸,舒也;骨节解舒,不复能自胜敛也。”这些解释,实在有点令人莫名其妙。还有不少释义宣扬了封建等级观念和迷信思想。这些缺陷和错误,都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作者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的产物。

  尽管如此,《释名》作为小学史上第一部全面运用声训解释词义的训诂专著,仍然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与同时代的小学专著相比,《释名》重在声训,《尔雅》重在义训,《说文解字》重在形训,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为汉代小学的勃兴作出了贡献。

  《释名》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释名》的大量声训材料为研究汉代的语音和方言提供了帮助。《释名》以双声为训的释例,是考察古音声母系统的有力佐证。章太炎著《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就多次引用了《释名》的材料。《释名》以叠韵为训的释例,则是考察古音韵部的重要资料。罗常培、周祖谟合著的《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就充分利用《释名》来考证汉末韵部的归类、阴声韵与阳声韵相配的关系、阴阳对转的关系等。此外,《释名》还保留了一些汉代的方言材料。例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也;其气博氾而动物也。青、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也;气放散也。”刘熙试图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对方言的不同读音加以描述,这对于考察汉代的方言,确是不可多得的资料。第二,《释名》收集的汉代的词语,有许多是《尔雅》、《说文解字》所未收的字词。这对于了解汉代词汇的面貌,是十分有用的。《释名》收录的一些训释材料,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书中的词义。如《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拍兮蕙绸。”王逸注:“拍,搏壁也。”但“搏壁”的意思令人费解。《释名·释床帐》:“搏壁,以席搏著壁也。”由此可知《湘君》这一句的意思是将居室用薜荔编织的席子装饰起来,再用蕙草缚住。第三,《释名》提供了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资料。其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饮食、释宫室、释床帐、释车、释船诸篇,涉及到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释长幼、释疾病、释丧制诸篇,涉及到当时人们的生老病死;释书契、释用器、释乐器诸篇,则涉及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要了解汉代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释名》是不容忽视的。第四,《释名》对声训方法的全面运用,给后世学者采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带来重要的影响。刘熙用形声字和声符字互相训释,给宋代学者王子韶提出的“右文说”以很大的启发。王子韶认为“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餐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见沈括《梦溪笔谈》十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右文说”同《释名》声训之间的联系。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认为《说文》中“凡从某声皆有某义”,王念孙提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都无不受到《释名》声训的影响。

  《释名》有明胡文焕刊本、明钟惺评本、明施惟诚校刊本、明嘉靖翻宋刻本、清嘉庆间翻宋本、清孙星衍校刊明胡文焕本等。《四部丛书》本即据明嘉靖翻宋刻本缩印而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释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释名  释名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