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兄弟》的写作背景
余华坦言,是一位欧洲记者启发了他对《兄弟》的创作。1995年他开始写《兄弟》,后来没写下去。因为他那时感觉到中国社会跟文革时期相比已变化很大,不知道怎么写。2000年他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从一位记者对于中国时代变化的提问中,明白自己应该开始创作该小说。 回归小说领域的余华,原本计划写10万字的家族小说,但创作过程不顺利,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思路。从美国访问回来后,他决定改创作一部10万字的小作品,没想到最后成了这部《兄弟》。
余华《兄弟》赏析
余华的《兄弟》讲述了文革前后刘镇上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所经历的事情。普通民众和简单小事展现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情景,即表现出的是历史强权的存在和普通人的无助与无望。《兄弟》的上半部分解释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性的泯灭,下半部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性在社会中的扭曲与抗争。作者借用苏妈之口说出“人怎么会这样狠毒啊!”表达了作者对六七十年代各种残酷现实的抨击。
《兄弟》主要围绕两个事件展开:一是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情;一是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三角恋。两个事件互相纠缠、交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小说整体。小说中的兄弟情是在共同的亲情、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受苦受难、共同的扶持相帮中逐渐建立、慢慢发展,终至血肉相连、牢不可破的。这种兄弟情是食人间烟火的,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它为小说的故事及其发展提供了富于包容度的叙事框架和有力的逻辑支撑。 《兄弟》的下部则着重叙述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情感纠葛。在商业浪潮和物质利益面前,人显得脆弱至极,亲情至上的宋钢因此自杀。小说结尾,宋钢在遗书中原谅李光头,嘱咐他安排好林红,并说“就算生死分离,我们还是兄弟”。这一句点明了小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