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集。原为十卷,残存二卷。明薛论道撰。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薛论道,字谈德,号莲溪居士。约生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约卒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定兴(今河北省易县)人。家境贫寒,能发愤读书,后因一足残废,举业无望,乃改读兵书,弃文就武。投笔从戎后在军队中生活了三十多年。戍守北方边关多有战功,官至神枢参将,后因受人排挤,称病解甲归田。
《林石逸兴》按曲牌分卷编次,原编为十卷,依次为:第一卷、山坡羊,第二卷、朝天子,第三卷、水仙子,第四卷、黄莺儿,第五卷、沉醉东风,第六卷、桂枝香,第七卷、朝元歌,第八卷、傍妆台,第九卷、步步娇,第十卷已不详。每卷收曲一百首,全书共集曲一千首。现在除第一卷完整外,其他各卷大多散佚,仅残存二百余首。
《林石逸兴》是一部比较优秀的散曲集,原作内容丰富,涉及到忠君爱国、孝亲齐家、世道人情、放浪山林等许多方面,其中以鸣国家治平之事和发山林游览之情为主,所以取名为《林石逸兴》。从现存的部分作品看,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军旅生活,抒发爱国情怀是主要内容之一。由于薛论道以武将身份度曲,有特殊的生活经历,所以其作品有一种雄奇壮伟、慷慨高歌的格调。爱国将士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久戍不归,万里路迢迢的怀乡情绪;万里尽秋霜的边塞风光以及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悲愤都描绘得相当成功。称得上是明代曲坛上的边塞诗和豪放词。另有部分作品反映出当时的政治黑暗、民生痛苦。此外薛论道抒怀寄志、纵兴长歌,十分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愤世疾俗的不平之情。薛论道的散曲创作既借鉴了优秀的传统文学,同时又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因而其作品表现出了音节圆润,词采畅达,文雅而不晦涩 ,通俗而不浅陋的艺术特色,在明代散曲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林石逸兴》,历来评价甚高。卷前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新安吴京所撰的《林石逸兴引》和薛论道所写的自序,另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胡汝钦所撰写的序文。
《林石逸兴》在明万历年间曾有刻本,年久多有散佚。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饮虹簃刻本即为残本,首卷完整,卷三仅有二十九首,其余各卷仅存目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七九年曾据饮虹簃版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