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名《金玉缘》,又曾名《日下新书》、《侠女奇缘》、《正法眼藏五十三参》,后东海吾了翁重订,题曰《儿女英雄评话》。世情小说。原书五十三回,今残存四十回和“缘起首回”,题燕北闲人著,即文康。推测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后。
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生卒年不详。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官至安徽徽州府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因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文康晚年诸子不肖,家道中落,遂著此书以自遣。他一生中深感清朝统治的衰败,作为清政府的卫道者,绝不甘心于此,企图通过创作这部小说,诱导八旗子弟抖擞精神,重振朝纲,变衰世为盛世。
作者自称此书是撰写康熙末年、雍正初年“京都一桩公案”。小说借写一个家庭的五伦全备,花团锦簇,来装点清王朝的“太平盛世”。书中男女主人公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儿女英雄。男主人公安骥,因父受上司陷害,他千里救父,于途中夜宿能仁寺遇难,幸得智勇双全的侠女何玉凤相救,从此二人相识,并成全安骥与民女张金凤结成姻缘。何玉凤之父为纪献唐所害,她避居山中,伺机报仇,改名为十三妹。不久仇人纪献唐为朝廷所诛,十三妹欲出家为尼,被劝阻,也嫁给了安骥。此后的何玉凤一反十三妹的侠义面目,与张金凤和睦相处共事安骥。既善理财治家,又能规劝丈夫“奋志成名,力求上进。”安骥遂得中登第,官运亨通,办了些疑难大案,政声威震,位极人臣。张、何二夫人各生一子。子贵孙荣,至今书香不断。作者把小说中的理想人物吹捧为“人中龙凤”,把“儿女真情”、“英雄事业”、“忠孝节义”融为一体,突出“忠”、“孝”二字。认为忠臣孝子才是英雄。作者就是以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而敷演成这一部“儿女英雄”传记的。小说采取评话形式,行文活泼自由;运用北京口语,自然流畅。十三妹形象不够真实“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鲁迅语)
《儿女英雄传》现存最早刻本为清光绪四年(1878年)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上海申报馆排印本等,新中国成立后亦出版多种。另有《续儿女英雄传》三十二回,光绪二十四年北京宏文书局印本,光绪三十三年上海铄石书局石印本,称作者为赵子衡。续写安骥、十三妹“除暴安民”、“建功立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