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专著。二卷(亦有的本子为一卷,但内容相同)。清施闰章撰。成书于清初。(撰者事迹参见“《学余堂集》”条)
《蠖斋诗话》二卷九十二则,虽属“偶然札记”性质,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施闰章的诗学观点,不乏精采见解。施闰章主张“诗有本”、“言有物”,认为写诗应先得其意,要“有为而作”,“事核意真,情到兴具”,这就需要诗人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真切的感受。他举出许多具体例子来阐明自己的上述观点:“谢安石闻怨歌诵‘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出席流涕。羊昙过西州,咏‘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此二事千载为之感动。”在《刘琨》条中,又说:“‘何意百练刚,化为绕指柔?’非英雄失志、身经多难之人,不知此语酸鼻。”由此出发,他主张诗“贵精不贵多”,他批评于鳞登太行、太华山绝顶各四首,“景象无甚差别,前后亦少层次,总似一首可尽”。又说:“今人摇笔四首八首,以十为率,强半不知痛痒耳。”若没有真切感受而勉强作诗,只能是无病呻吟,绝不会产生好作品。他慨叹道:“今人轻用其诗,赠送不情,仅同于充馈遗筐篚之具而已,岂不鄙哉!”施闰章论诗,还强调诗贵含蓄。他说:”诗不可无道气;稍著迹,辄败人兴。”他批评杜甫《三吏》、《三别》“妙在痛快,亦伤太尽”。施闰章还反对作诗强用典故、堆垛学问,并且认为读诗亦不必一一找出典出何处,倘真指明出处,倒会“顿觉索然”。施闰章不赞成以议论入诗,据此,他推崇唐人,反对宋诗。此外,《蠖斋诗话》还论述了用字、作对、排律的用韵、诗的结句等问题。该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评价并不一致。或曰其“渊雅博洽,立论平允”,或说它“别择未精,瑕瑜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