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说经话本。三卷。不题撰者姓名。刊印于南宋或元代。
书以“诗话”命名,就是书中有诗有话的意思。王国维作跋语称:“其称诗话,非唐宋士大夫所谓诗话,以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书中每节之后,必以诗作结,这些诗近于佛经的偈赞,话文也与佛经相近。其体裁类似唐、五代讲唱经文的“俗讲”,应算作说经说参请一类的话本。其体例与《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略同。
本书内容叙述唐僧玄奘和孙行者往西天取经,沿途历经险阻,终于胜利而回的故事。全书分十七个章节:(原缺题)第一;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天王宫第三;入香山寺第四;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过长坑大蛇蛉处第六;入九龙池处第七;(原缺题)第八;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入沉香国处第十二;入波罗国处第十三;入优钵罗国处第十四;入竺国渡海之处第十五;转至香林寺受心经本第十六;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每节标明题目次序,实为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是后世章回小说之祖。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内容,可以说是《西游记》故事的最早雏形。书中有“来助和尚取经”的猴行者,他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取经途中经过三十六国,历经艰难险阻,都靠他克服解救。显然,《诗话》已经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孙悟空形象。“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在后来的《西游记》中,发展成为齐天大圣大闹蟠桃会和孙行者偷吃人生果两回故事。书中所写的唐僧,虽然不象《西游记》中那样迂腐,然而也相当软弱无能。《诗话》所讲取经故事还非常简略。到了元代,又出现了《西游记平话》 (又名《唐三藏西游记》),此书没有流传下来。从同时代朝鲜人所写的《朴通事谚解》一书中,可以看到一些片断情节与《西游记》已非常相似。可见《诗话》是早于《平话》出现的早期话本。
本书版本有:一、《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中下三卷,宋椠巾箱本。旧藏日本高山寺,今归太仓喜七郎。上卷缺第一则,中卷缺第八则。有一九一六年,罗振玉影印本,一九二五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一九五四年,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据罗氏影印巾箱本校以大字本排印,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罗氏两种影印本合印。二、《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宋椠大字本。第一卷缺首,第二卷全缺。旧藏日本高山寺,今归德富苏峰成篑堂文库。罗振玉曾据以影印,入《吉石庵丛书》。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罗氏两种影印本合印,取以互勘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