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普门品》,又名《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佛教经典。一卷。原是《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到梁代已单独流行。现在通行的单行本是从隋代阇那崛多译《添品法华经》中别出。
阇那崛多,生于(507年)(梁天监六年),卒于604年(隋仁寿四年)。北印度僧人。西魏大统元年来华,译出《佛本行集经》、《佛语经》、《咸德陀罗经》等。《普门品》在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等中只有长行,直到阇那崛多译的《添品法华经》,此品才有了重颂。
本品的长行,叙述佛与无尽意菩萨的两番问答,解说观世音的名号因缘、称名作用、三十三应普门示现等功德。偈文为对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的赞颂。颂文后,以持地菩萨称赞得闻本品功德作结。
书中叙述无量众生受诸苦恼,若一心持念观世音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来救护,使受难众生得以解脱苦厄。如遇大火,火不能烧;如遇大水,可到浅处,并可使人离欲、离瞋、离痴等等,既表达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又显示了观世音菩萨的无尽愿力。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菩萨原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为度众生若难来此娑婆世界。按书中的说法,观世音有三十三种应现的方便之力,能以各种相度人。若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为之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妊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乃到应以童男、童女,或天龙、夜叉等身得度者,即皆背现相应化身而为之说法。
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记集》卷四,记载有《光世音经》和《观世音经》。近人在新疆吐鲁番发现了回鹘文和古代突厥文译本,说明本书很早就流行于西域。此外还有依回鹘文本译出的德文本,依汉文译出的意大利本,和依梵文译出的日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