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东藏记》的主要内容
该小说人物以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吕碧初和女儿孟离己、孟灵己等一家人为轴心,放射至孟樾教授的亲朋好友同事周围近百人,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 该小说用温情的笔调,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博大胸襟。
抗战全面爆发后,明仑大学在长沙与另两所大学合并办学;1938年,又与之一起迁至昆明;历史系教授孟樾一家住在当地一位军界人士的祠堂里。其时,孟樾的二姨姐夫澹台勉也将其电力公司迁至昆明远郊。孟樾的大姨姐夫严亮祖是滇军的一员猛将,曾在台儿庄立过赫赫战功,后因一次战斗失利而在昆明休整。孟樾的大姨姐吕素初在自己45岁生日那天,请孟家和澹台家去聚会;席间,严亮祖接到岳父吕清非在北平辞世的讣告。孟樾之妻吕碧初回家后不久即病倒。因敌机轰炸频繁,明仑师生疏散到乡间。孟家搬至龙尾村后,与中文系教师钱明经家隔街相望。澹台勉的女儿澹台玹(玹子)为庆祝在空袭中未中弹而在冠生园点心店请客,遇美国驻华使馆官员、老朋友麦保罗。为当教授,钱明经同时游说中文系江昉教授和甲骨文专家白礼文,并获成功。暑假里,孟家次女嵋(孟灵己)在去打针时,结识了流亡的犹太夫妇米先生和米太太。孟家前年从明仑奔赴延安的外甥卫葑被组织派回学校工作,并携妻子凌雪妍同往。
1940年,澹台玹及孟家长女峨(孟离己)大学毕业。峨的同学仉欣雷对她心仪已久,而峨的偶像却是生物系教授萧子蔚。麦保罗向澹台玹求婚,但澹台玹要等考虑好后再作决定,随后到省政府当翻译。孟家搬到宝台山上后,一天,钱明经正和孟樾谈诗时,刚从英国回国的治古典文学的尤甲仁携妻子姚秋尔到访,物理学教授庄卣辰一家也到访。开学后,白礼文没按时给学生上课,中文系主持工作的江昉大怒,让钱明经接替了他。澹台勉的儿子澹台玮从重庆到昆明上大学。澹台玮在学校里遇到庄卣辰之子庄无因,两人互诉别后之况。嵋的同学殷大士钟情于澹台玮,常借各种理由去找他。香港沦陷时,财政部长孔祥熙把运送文化人离港的飞机用于运狗,学生愤怒地游行示威。国民党宣传部门一重人去明仑作报告,强调领袖的脑壳是最优秀的,抗战大业、建国宏图都要靠蒋委员长的脑壳,引起学生们的愤怒和嘲讽;学校对此不加干涉,又引起当局的不满;孟樾分析宋朝腐败问题的几篇文章,也被认为是在攻击中央政府,随后,被两个军官模样的人带走,旋即放回。严亮祖在出征之际把女儿严慧书带至孟家相托。凌雪妍生子卫凌难,在身体稍恢复后去小瀑布洗衣时溺水而亡。战局好转后,疏散到郊外的人陆续返城。开学后不久,为躲避战争,学校提出了再次迁校的计划,教育部则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去滇西、滇南战场服务。人们一起谈论时局,谈论到底该不该迁校。数学系教师梁明时含泪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校长秦巽衡则“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我们决不投降’”。
宗璞《东藏记》创作背景
个人背景
《东藏记》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即小说中的明仑大学。抗日战争爆发时,年仅九岁的宗璞和全家随父亲冯友兰从清华大学南赴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度过了长达八年的青春岁月。在此期间,胸怀家国天下的知识分子在战火逆境中的坚韧与坚守给年少的宗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东藏记》即宗璞根据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经历和生活体验而创作的一部具有真实性的作品。
创作契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宗璞就想写一部反映中国读书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的长篇小说。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动笔,这种想法在她的大脑里贮存了三十多年。直到80年代,中国的政治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宗璞自己也进入了熟练驾驭长篇小说的创作阶段。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烟台召开长篇小说座谈会,邀请宗璞参加,再一次向她约稿。当时,宗璞在社科院外文所工作,还有研究任务,并计划写一本伍尔芙评传。然而,一部长篇小说已在宗璞心中形成。1985年,她展纸提笔,开始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创作。这部长篇共为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
成书过程
1990年11月,冯友兰去世,接着宗璞大病一场。1993年身体有所恢复,开始试着写几个短篇,下半年才动手写作《东藏记》。然而,病魔并没有放过宗璞,隔几个月她就要生一场病,几乎成了规律。再加上莫名其妙的干扰,写作便如百岁老人赶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最要命的还是眼疾。由于宗璞自幼读书如饥似渴,大概又未科学用眼,以至60余年来,从未离开过眼镜。这是读书人的伤痛。而到了老年,又患上了白内障,眼更看不清了。亲友们从她的健康考虑,劝她不要写了。但她坚持要写。 “我不能停,写下去是我的责任。”她坚定地说。
到2000年,《东藏记》的主体才成型,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