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我车,派出战车套上马,
于彼牧矣①。集合到远郊地方。
自天子所②,有人从天子处来,
谓我来矣③。传令我率军离乡。
召彼仆夫④,召来车夫快装载,
谓之载矣。叫他送我上前方。
王事多难,王朝有难多外患,
维其棘矣⑤。紧急行动保家邦。
我出我车,派出战车套上马,
于彼郊矣。集合到城郊地方。
设此旐矣⑥,龟蛇旗帜插车上,
建彼旄矣⑦。旄牛尾旗竖两旁。
彼旐斯⑧, 那壮观的鹰隼旗,
胡不旆旆⑨? 怎能不随风飘扬?
忧心悄悄⑩,忧虑战事我不安,
仆夫况瘁(11)。车夫憔悴赶车忙。
王命南仲(12),周王命令南仲帅,
往城于方(13)。筑城御敌往北方。
出车彭彭(14),战车如云齐出发,
旂旐央央(15)。军旗鲜明迎风扬。
天子命我,圣明天子命令我,
城彼朔方。修筑城防去北方。
赫赫南仲(16),威名赫赫南仲帅,
��狁于襄(17)。 逐尽��狁军威扬。
昔我往矣,往昔北征别家乡,
黍稷方华。黍稷青青正扬花。
今我来思,如今队伍往回转,
雨雪载涂(18)。大雪满路化泥浆。
王事多难,王朝有难多外患,
不遑启居(19)。巡回御敌奔跑忙。
岂不怀归? 难道不想返家乡?
畏此简书(20)。怕有军令又换防。
喓喓草虫(21),青青草丛蝈蝈叫,
趯趯阜螽(22)。绿绿野地蚱蜢跳。
未见君子(23),久别夫见夫君面,
忧心忡忡(24)。心情忐忑忧思绕。
既见君子,如今已见夫君面,
我心则降(25)。心里平静不烦躁。
赫赫南仲,威名显赫南仲帅,
薄伐西戎(26)。 轻取西戎军民笑。
春日迟迟(27),春日白昼渐渐长,
卉木萋萋。草木茂盛色青青。
仓庚喈喈(28),黄莺欢跳树上鸣,
采蘩祁祁(29)。采蘩村姑喜盈盈。
执讯获丑(30),逮来俘虏割耳朵,
薄言还归。凯旋归来见乡邻。
赫赫南仲,威名显赫南仲帅,
��狁于夷(31)。 平定��狁立奇勋。
[注释] ①于:往。牧:郊外。②所:处所。③谓:使。④仆夫:御夫,驾御战车的人。⑤棘:通“急”。⑥设:陈列。旐(zhao):画有龟蛇图像的旗。 ⑦建:竖立。 旄(mao):杆顶饰有旄牛尾的旗。 ⑧(yu):画有鹰隼图像的旗。斯:语气词。⑨旆(pei)旆:(旗帜)飘动的样子。⑩悄悄:忧愁的样子。(11)况瘁:憔悴。(12)南仲:周宣王时大臣、将领。(13)城:筑城。方:指朔方。(14)彭彭:盛多的样子。(15)旂:绘有蛟龙图像的旗。(16)赫赫:威名显耀的样子。(17)襄:通“攘”,排除。(18)载:充满。涂:泥浆。(19)不遑:没有闲暇。启居:安居休息。(20)简书:天子策命,即告急文书。(21)喓(yao)喓:虫鸣声。草虫:蝈蝈。(22)趯(ti)趯:蹦跳的样子。阜螽(zhong):蚱蜢。(23)君子:这里指丈夫(征夫)。(24)忡(chong)忡:忧愁不安的样子。(25)降:下,放心。(26)薄:发语词。(27)迟迟:(春日)运行迟缓的样子。(28)仓庚:黄莺。喈喈:鸟鸣声。(29)祁祁:熙攘众多的样子。(30)讯:间谍。这里泛指俘虏。获:馘(guo)的假借字,指割下被杀战俘的左耳,用以计功。丑:丑类,恶人。这是对敌俘的蔑称。(31)夷:平定。
[赏析] 这是一位武士自叙他随统帅南仲出征及凯旋归来时情景的诗歌。在诗中,诗人(武士)还以满腔热情,颂扬了统帅的英明和他的赫赫战功。《采薇序》以为《出车》、《采薇》、《杕杜》三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创作的年代是相同的,此说不无见地。但《采薇序》又认为《出车》系周文王时的作品,考其内容,则与此说不甚吻合。据《汉书·匈奴传》等所云,《出车》当系周宣王时的作品。现代学者,多以此诗作于周宣王时之说为是。
从历史上来看,西周王朝所面临的入侵之敌,北有��狁(北狄),西有昆夷(西戎),故诗人每每谓之“王事多难”。为了王朝政权的巩固和中原人民生活的安宁,周宣王时曾数次派兵前往讨伐。其中以南仲为统帅的一次,所取得的战功最为辉煌。诗人身历其境,饱尝战争的苦难,也分享了胜利的喜悦,这种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在《出车》中都有所反映。《出车》在被改编成正式乐歌以后,据《诗序》说是供君王在欢迎出征归来的将帅的场合使用的。
《出车》一诗,虽如方玉润所说,出自“当时征夫”(《诗经原始》)之口。但我们也察觉到,诗中的“我”,又不纯为征夫(武士)之自称。在不同的章节,“我”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这是因为诗人采用了特殊的结构方式,经常变换视角以进行叙事、抒情所致。首章和第二章,先写在“王事多难”的情况下,周王下诏北征,军队集结、出发时的急促情景及军容盛况。这里的“我”,指的是南仲。是诗人以南仲的口吻在进行叙事。“我出我车,于彼牧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仅一字之差,但却从互相映照中,写出了出征军人数量之多。“郊在牧内,盖前军已至牧,而后军犹在郊也。”(《诗集传》)诗人先铺写战车云集于郊外,而后补叙这是奉天子之命,将率师御敌。同时,以出、谓、来、召、载等一系列动作和 一个直陈事态的“急”字,来表明战争威胁的迫在眉睫以及统帅的忠于职守,调遣部署的快捷神速。古代出师、作战,十分重视军旗的作用。故第二章重点描写各色旗帜的设立情况,并通过对“军旗之盛,旐飞扬”的铺叙,“将大将征伐,声势赫赫写出。”(《诗经原始》)这一切,就为下面写战胜��狁、西戎作了铺垫。 同时,诗人笔下的统帅,也不是脸谱式的,而是有着丰富、细腻思想感情的人。人们知道,在战争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所以“忧心悄悄”,正是刻画南仲内心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笔。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所面临的敌人并非是不堪一击的。
三、四两章,诗人转换了视角,以自己的口吻来叙写。“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是诗人口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是诗人转述南仲的话语。二者都是承首章“自天子所,谓我来矣”而来。至此才点明了此次军事行动的方位以及所抵御、讨伐的对象,解开了前二章所设置的悬念。诗人仅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二语,就写出了南仲所率领的军队军威之奋扬。如此队伍,又何愁不能克敌制胜呢? 故诗人略去了战斗或筑城御敌的历程,直接写出��狁被击败的结果,并禁不住对英明统帅南仲发出了由衷的赞颂。第四章所写,承上,点明此次奉命出师北伐的时间是在夏季;启下,则是由此转入描写讨伐西戎的事。出征已久,“岂不怀归”?但考虑到“王事多难”,担心又有新的战斗命令,故把思乡之情深深埋藏于心底——暗示将(帅)士同心,必将取得又一战役的胜利。
第五章所写,又是诗人的设想,是从家乡妻子的角度来写的。此处是借用《召南·草虫》中的诗句,以抒写闺中少妇对征夫的翘首以待的思念之情和见到胜利后平安归来的丈夫的喜悦之情。这里,诗句中的“我”,当然是指闺中少妇了。为什么丈夫能平安归来,为什么西戎能很快被击败? 在“我”心中,一切都是这样明白。所以,和前方将士一样,“我”也发出了对英明统帅南仲的由衷赞颂。如果说第五章是虚写,那么,第六章则是实写。诗人的叙述视角又一次作了转换。春日妍丽,草木荣茂,禽鸟和鸣,村姑采蘩,一切都是诗人归时所闻所见。因为这是凯旋而归,所以诗人欢快的心情可想而知。诗篇在对南仲的又一次颂扬声中结束。
此诗以奉命出征为起点,以平定外患为归结。其间所写主要事件是南仲率军讨伐��狁、西戎的战役 。由于诗人叙述视角有多次变换,就使这场战争在各阶层人们心目中所引起的反响,能充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而,深化了对战争的描写和诗的主题。诗人还致力于描写周师的军威和声势,以预示必胜的结局,而略去了对战争历程的具体叙述,达到了详略得当的剪裁之妙。诗中叠字的运用,也很有特色,如蝈蝈鸣叫用“喓喓”,黄莺欢唱用“喈喈”,形容战车多盛用“彭彭”,形容旗帜鲜明用“央央”等,都十分准确并且传神。诗人还多处引用或化用了民歌(如《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周南·葛覃》、《召南·草虫》等)中的有关诗句,用以表现或烘托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收到了显著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