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旦)割同心鸾凰剖镜,分比翼鳞鸿辽信。泣嗷嗷啾唧唧、寒蝉儿蟋蟀儿、悲哀哽咽,萧瑟瑟乱纷纷、枯枝儿败叶儿、凋零尽。
仰观日月霜露之迁,俯察昆虫草木之化。则知物易时更,大寒之节至耳! 好伤悲对景,惹起我思夫恨。因此上捣秋砧熨贴寒衣亲送行。人言此去长城,有万里之程途。教奴家拖泥带水奔驰道。范郎夫! 亏你执锐披坚筑长城,忆昔塗山四日而离大禹,罗氏五日而别秋胡,他二女之夫,俱得回家。奴与夫君,十日而遽别三载,今日教奴家,涉水登山,来寻你时节。空教奴跋涉驰驱也。夫妇恩情,心坚金石,何愁长城不到,岂惮迢迢万里程?伤心,望断长安不见君; 伤情,何时得到边城? [捣练子] 攀陆道,结水程,远别家乡觅藁砧。行色一鞭披雨露,奔波万里促风尘。奴本孟姜女,适配范杞郎,未久情和顺,一旦两分张。始皇无道君,高筑万里墙。夫久无一音,伤心妾断肠。今日送寒衣,泪珠十万行。只得趱行几步。
【下山虎】 崎岖险道,娇怯孤身。自幼在闺壶之中,哪受这风霜之苦?似这等踽踽凉凉实可悲。离家至此,顿觉风景之殊,举目江山之异。一则牵想家事,二则忧虑夫君。欲进趑趄,遮不住野马絪韫,那更朔风又紧,彻骨寒侵。夫,你无衣无褐,将何以御寒? 因此上亲把寒衣送,岂惮远程?奴只愁金莲小,路难行。奴家只晓挑针刺绣,哪识涉水登山? 自不出闺门,可曾惯经?怎当得高山峻岭,跋涉驰驱受苦辛?(合) 遥望长城路,遥望长城路,只得趱行数程,得见夫君称我心,寻不见夫君闷杀人。
【前腔】 羊肠栈岭,虎黑松林。前日往黑虎松林下经过,被强人拿到寨中,谁想是我丈夫故友,多感他送奴盘缠白银十两,着人送我过了此山寨。若非金兰契友,险遭一命倾。呀,此间三条大路,不知从哪条路去?昔日墨人悲丝,可白可黄;杨朱泣路,可南可北。我是中馈妇人,途程未审。茫茫沙漠四野平,漠漠杳无一人。记得仲尼,见道不行,周流天下,偶遇长沮、桀溺,故使子路问津。好怪呵!只见一只乌鸦,伏在我的路前。我知道了,敢是差了路头,天教此乌指路?果然是真,谢天谢地! 我将银戒指,系在头上,你果若有灵,前途相引,水宿风餐,逐伴随行多感承。鸦呵,譬如我学你会飞,也去得呵! 便教你插翅飞腾,驾雾乘云。夫,只一件呵,但恐寒到早,衣到迟。只恐怕寒到君边衣到迟。(合前)
【前腔】 关河雾阻,楚岫云迷,软弱孤身体,跋涉怎禁?蒙秦皇来文,但从役者,家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使我儿夫从役呵,思想夫君上无二亲,下无兄弟,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继祧无嗣伤我心。谁想始皇无道,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竟不知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可怜侈用民财,疲戕民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故独使我夫,久役受苦呵! 放富差贫,赋役不均。昔尧舜遣戍从役,皆遂室家之愿,故民悦而忘死。秦王呵! 你只图北筑长城,隔阻胡人,不悯中华穷极民。却教奴孤人之子、寡人之妻,履薄临深在路行。(合前) 离家至此,不觉四月有余,经历许多关隘,受了多少苦楚,就是铁汉子也捱不过了。
【前腔】 身衰力倦,跼蹐难胜。这般巅崖峻岭,人迹稀少呵!惟听得猿啼峻岭,鸦噪寒林。昨宵恍惚,梦见天缺一边,日食昏暗。今日想起那梦,天 (疑当作“夫”) 者妇之天也,天缺则夫没矣! 日乃重阳之象,日食则阳衰矣!推占此梦,不祥之征。我耳热心惊,他吉凶未凭。这小溪呵,上无桥梁,下无舟楫,怎生是好?曾记得《诗经》云: “深则厉,浅则揭。” 我只得褰衣涉水,不沾泥泞。此去若得见我夫呵!双双共挽鹿车乘,对对同吹凤箫鸣。再结同心,偕老今生。倘或儿夫有甚长短时节,只落得孤苦伶仃,倚靠谁亲?夫,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定然哭倒万里城,甘效黄泉两怨魂。好一似石落江滨,井坠银瓶。(合前)
【尾声】 万水千山经历尽,谁怜我囊箧消罄,正是一度临风一惨情。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身衣到无。
《长城记》,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故事。全剧大多散佚,现仅存零出。据《曲海总目提要》 所述,剧中有范杞梁在赵惠王墓内获得和氏璧,献给秦始皇,蒙恬活埋范杞梁祭神,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蒙恬又把她悬在百尺长竿上射死等情节。
这一出敷演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情节。录自明人选本《群音类选》。
这出戏,全场只有孟姜女一人歌唱念白,尽情诉说她对新婚乍别的丈夫范杞梁的刻骨相思、柔情万种,以及对秦始皇横征暴敛、滥用民力的不满与控诉。
第一曲 【山坡羊】 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唱出了千里送寒衣的孟姜女长途奔波之苦,思夫真情之深。首二句中,“鸾凰”,鸾和凰都是凤类的神鸟。古代以鸾凰象征夫妻。首句是说夫妻被生生拆散。夫妇本同心,如今被割裂,如同镜子被一分为二。第二句是说夫妻分离,音讯不通。“比翼”,指比翼鸟,象征夫妻。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鳞鸿”,指鱼雁。古代传说鱼和雁能传书信。“辽信”,“辽”,遥远的意思。“辽信” 谓书信因路途遥远而难通。以下曲词出现四个叠声词的句子,以渲染秋声凄凉,秋景萧瑟,更生动地衬托女主人公悲凉凄楚的心情。“寒蝉”、“蟋蟀” 等秋虫的鸣叫,本是自然现象,然而,在伤心的人听来,却如 “悲哀哽咽”,而凋零的枯枝败叶益增秋景的萧瑟,心情的 “伤悲”,更 “惹起我思夫恨”。“捣秋砧、熨贴寒衣亲送行”,“砧”,捣衣石,古代妇女洗衣用棒槌捣衣,至今,在有些农村仍可看到妇女们用这种方式洗衣。在古代,秋天捣衣总与思妇征夫相联系。如李白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一说捣衣是妇女将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两根木棒敲平,以备裁缝衣服。可参见谢灵运 《捣衣》 诗以及李白的 《捣衣篇》。而做好寒衣后,除用木棒敲平外,还要用熨斗熨平。以下两句为互文对仗句,“拖泥带水奔驰道” 与 “执锐披坚筑长城”,对仗工整,写出了孟姜女的艰苦跋涉,以及其夫范杞梁被迫充作戍卒修筑长城。“执锐披坚”,意为手执兵器,身披铠甲。下面几句意为孟姜女为寻夫送寒衣,不怕迢迢万里路程,为空望长安不见夫君而伤心。何时能到达边城呢?在念白中,孟姜女大胆地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秦始皇。骂他 “始皇无道君”,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 【下山虎】 一曲中,女主人公哀叹 “崎岖险道”、“高山峻岭”,而她一个弱女子,“娇怯孤身”,“只愁金莲小,路难行”,加上 “朔风又紧,彻骨寒侵”,更使她 “驱驰受苦辛”。“得见夫君称我心,寻不见夫君闷杀人” 是她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踽踽”,形容独自行走,很孤单的样子。“凉凉”,凄凉。“趑趄”,行走困难。“絪缊”,原意云烟弥漫之状。“遮不住野马絪缊”,意为野马如云烟弥漫在草原上。“惮”,害怕。“趱行”,赶路,快走。此曲写孟姜女在途中历尽颠沛艰险之苦。
【前腔】 述孟姜女途中遇盗,幸是其夫故友,遂馈银送过山寨。“金兰”,谓交友相投合。《易经·系辞》 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后来又把金兰比作结义兄弟。“中馈”,古代指妇女操持饮食之事。《易经·家人》 曰:“无攸遂,在中馈。” 张衡《同声歌》: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 后引申为妻子。尚未娶妻谓 “中馈犹虚”。“我是中馈妇人” 四句言她是操持家务的妇人,又不认识道路,只得问路。“长沮”、“桀溺” 皆春秋时隐士。《论语·微子》 曰: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这里借用此典故。无人可问,只见一只乌鸦在前面。她便想象如果是 “天教此乌指路” 该有多好! 为此她竟与乌鸦说起话来,希望它 “前途相引,水宿风餐,逐伴随行”。这是因为她太孤单了,竟异想天开地邀乌鸦作伴。又恐怕 “寒到君边衣到迟”,表达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
接着一曲 【前腔】 表现了孟姜女对秦始皇的不满、愤怒和抗议。一个弱女子,敢于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提出质疑和挑战,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何等难能可贵! “关河雾阻,楚岫云迷。” 这两句为对仗句,还是写路途遥远,山河险阻。“楚岫”,楚地的山。谓一个弱女子以 “软弱孤身体”,怎禁得长途跋涉?接着她想到丈夫 “上无二亲,下无兄弟,继祧无嗣伤我心。” 秦始皇横征暴敛,连封建时代所宣扬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孝道都不顾了。“继祧”,在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下,指承继先祖的香火。她愤怒地指责秦始皇 “侈用民财,疲戕民命,放富差贫,赋役不均”,并以上古尧舜盛世相比,历数秦始皇的罪状: “你只图北筑长城,隔阻胡人,不悯中华穷极民,孤人之子,寡人之妻,履薄临深在路行。” “孤人之子,寡人之妻”,这里的 “孤”、“寡” 都作动词用。这两句意为: 使人子成为孤儿,人妻成为寡妇。这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句法相同。“履薄临深”,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言万分小心谨慎。
最后一曲 【前腔】,写孟姜女思念丈夫,惟恐丈夫发生意外,由此产生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她已作好准备,万一丈夫发生意外,她 “定然哭倒万里城”。“跼蹐”,“跼”,通 “局”,曲身弯腰,“蹐”,小步行走。“身衰” 二句言因身衰力倦,弯腰小步行走也难胜任。“猿啼峻岭” 和 “鸦噪寒林” 两个对仗句。通过猿和鸦的叫声,衬托 “巅崖峻岭” “人迹稀少”。她想到昨夜做了一梦,“推占此梦,不祥之征”,因为此 “耳热心惊”。在古代,迷信详梦是很普遍的,而且流传至今。尽管她对此梦的 “吉凶未凭” 深感不安,但是她仍强烈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她的美好愿望是“双双共挽鹿车乘,对对同吹风箫鸣; 再结同心,偕老今生。” “褰衣”,把衣服提起来。“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后汉书》 中 《鲍宣妻传》: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据 《太平御览》 解释: “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 “裁” 通 “才”。“凤箫”,用萧 (也作 “箫”) 史吹箫引凤的典故。萧史,传说为春秋时人,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为作凤台以居。一夕,萧史吹箫引凤,与弄玉共升天成仙。孟姜女以这两个典故,表现她渴望像鲍宣夫妇和萧史、弄玉一样,荣辱与共,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可是,传奇的作者却忘了孟姜女是战国时人。(孟姜女是传说中人物,很可能是虚构的,但秦始皇却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秦始皇是战国时人,故孟姜女也可以说是战国时人。) 而鲍宣却是汉时人。战国时的孟姜女怎么可能知道汉代鲍宣夫妇共挽鹿车呢? 这不也闹了“关公战秦琼” 的笑话吗?
一方面憧憬着夫妻团聚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有不祥的预感,担心丈夫遭遇不测,“倘或儿夫有甚长短时节,只落得孤苦伶仃,倚靠谁亲?” 于是,她下了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的决心,“定然哭倒万里城,甘效黄泉两冤魂。” 这为她后来哭倒长城作了铺垫。“囊箧消罄”,箧,箱子。此句谓行囊萧条,盘缠用完。“萧关”,关塞名,一名鄣关。在甘肃固原县东南。这里泛指边关。
此出戏写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通过唱词较为丰满地刻画了孟姜女的性格。她的性格既有柔情如水的一面,对丈夫一往情深,无限眷恋; 又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对秦王历数其罪,悲愤控诉。曲词虽有上述用典不当之弊,但总的说来写得情文并茂,平易晓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