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想当然·赴塞》原文及鉴赏

  【一枝花】 (生冠服随军队上) 北阙荷衣刚挂,阳关柳色方华。奉使虚传司马,他遥遥家舍即三巴,我远山何处赊。

  【北新水令】 万重山腹都衣赭,最难堪早经图画。马蹄行荦确,靴袄动森枒。惨可可乌纱,惨可可乌纱,倒是俺少年曾习弓马,若不是呵,怎教这怯书生把天山射。(下) (净扮守关将,众随上)

  【南步步娇】 荒烟处处迷官舍,一片长天挂。陇水咽悲笳,自幼从军,鞍马何曾下。某雁门将士迎接参军,参军爷将次到了,我们接远些才是。今日里反面望京华,疑是功成放与归田罢。(下)

  【北折桂令】 (生上) 只说道半世里送断嗟呀,那知屏中花鸟道是杯里弓蛇。当日个味后留佳,啖蔗从楂,谁想是艳苦匏瓜。又结果难查,只落得衣铁披沙。说甚么风云叱咤,没来由胡天玉节,耽误了星汉银槎。(下)

  【南江儿水】 (军士上)旟旐连云起,刀纹偃月华,摆列个人样的旗枪架。飘飘冷叶飞残坝,疏疏淡竹编茅舍。远寺寒墙,红谢绛绩交叉,一个个兕文披挂。(下)

  【北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生上) 谩说道英雄气儿女嗟,怎忘得无意逢人夜。想不出伤心话,收不转肝肠挂。呀,谎离离两下成虚咤,只落得远迢迢索把音书罢,悲咽咽一似乌孙嫁。波喳剑影里浸寒花,波喳剑影里浸寒花。(下)

  【南园林好】 (军士上) 点青山一片明霞,为军的半世无家。听厮杀抖碎银牙,怕秋砧乌啼夜,愁柳笛碧溪沙,愁柳笛碧溪沙。(下)

  【北收江南】 (生上)(内哨响介)这哀音是叶碎蒹葭,还争甚麟阁高声价。那壁厢长旗大纛拥高牙,怎知我心旌一样摇云挂。要把忧愁变做狠辣,反教俺泪如潮叠上江沙。(军士上)

  【南倖倖令】英雄撑白骨,壮士死黄沙。倚松林摆定材官甲,簇拥的望乌纱,簇拥的望乌纱。(见介)守关将士领本部人马迎接老爷。(生)起来。本部多少人马? (净) 步兵、骑卒共有三千。(生) 将花名手册开序明白,明日到代州衙门依次听点。

  【北沽美酒带过太平令】 军校每休咱做书生亚, 咱不是书生亚。刚肠素与边风狎,不费些撑达。走掣电麒麟胯,指六花星辰舍,不日里幕徙阴沙。枕兵符氛消夷夏,抖天关猿啼鹤叱。又何须矫节兵借,也不用草书蛮吓。洗兵戈银河倾泻,试干将倚天长挂。我呵,自有那神机鬼诈,安恁御他。呀,管教你唱凯歌在贺兰山下。

  【尾声】英雄到此也难禁驾,忍断了泪珠盈把,便做了震地撑天快那些。

  《想当然》事本话本小说《国色天香·刘生觅莲传》,讲述书生刘一春与孙碧莲、匀笺主婢之间演出的才子佳人风流故事。会稽刘一春文武全才,因父母早亡,功名、姻缘两俱未成。赴钱塘拜望老师赵思智时,在后园月下偶逢赵家甥女孙碧莲和侍女匀笺,一见惊为天人。不久一春被父亲故友金维贤留在府中读书,再度与随父孙庄借住金氏园庭的碧莲及匀笺相遇,几人对月盟誓,私订终身。同住金府的耿汝和出于嫉妒,在金维贤面前出言诋毁一春。金维贤试探一春后,认定他品节无亏,遂赶走耿汝和。刘一春得中进士,已成相府门客的耿汝和设计将他派为代州佥判,兼摄雁门参军。一春远赴塞外,与碧莲等消息隔绝。后耿汝和奸计败露,一春被任为翰林院学士,往故地寻觅碧莲主婢,却已人去楼空,遂到钱塘探访赵思智。时碧莲一家因金维贤去世,已转投赵府居住。一春与碧莲及匀笺意外重逢,终于成就姻缘。这里的套曲表现了刘一春奉命出塞时的矛盾心情,此时的刘一春远离爱侣和乡土,既存着自伤飘零的悲观情绪,又怀有建功立业的慷慨豪情,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在他身上得到了奇妙的统一。

  【一枝花】 和 【北新水令】 两曲为刘一春的自叙之辞。【一枝花】 中引首的“北阙荷衣刚挂” 两句以对仗形式要言不烦地交代了人物出塞的时间和背景,为下面的大段抒情作好了基本铺垫。这里的 “北阙” 系指朝廷而言,“荷衣” 是平民的代称,语出 《楚辞·离骚》 的“制芰荷以为裳”,“荷衣刚挂” 即表示旧时身份改变,出仕为官: “阳关柳色方华” 一语暗用唐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 “客舍青青柳色新” 等句的句意,以美好景色反衬出塞者远赴边地的孤独与愁闷。“奉使虚传司马,他遥遥家舍即三巴,我远山何处赊” 三句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中司马相如奉旨出使西南夷的故典与刘一春当下领命出塞的现实情境相对比,借以突出剧中人远行的悲苦情绪。刘一春暗自思量,前人传言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是何等辛劳,但他世居巴蜀,到西南也就等于回了家; 而我现在却要孤身出塞,山长水远,前路渺茫,相比之下更是不幸得多了。曲辞中的 “三巴” 为巴郡、巴东与巴西的合称,用来泛指四川巴蜀一带; “赊” 在这里系语气助词,有趁韵的作用。接下来的 【北新水令】一曲开始具体描述刘一春奔赴边关的艰辛旅程。“万重山腹都衣赭,最难堪早经图画” 两句正面描述沿途风景,“赭” 为赤红色,“难堪” 有难以忍受之意。“万重山腹都衣赭” 是以群峰身着赭色衣装的比喻来描绘万山红遍的奇丽景象,这如画的沿途风光使远行者怀远思人的绵邈意绪油然而生,不禁忧从中来,发出 “最难堪早经图画” 的深切感慨。“马蹄行荦确,靴袄动森枒” 两句进一步叙写行路的情景。“荦确” 为摹绘山石嶙峋之状的形容词; “森枒” 义不详,可能是指高耸繁茂的树林。这两句既是对仗,又是互文,实际意思是说人和马一起 “行荦确”、“动森枒”,靴袄鲜明,一路趱行,马蹄得得越经乱石嵯岈的山岭,穿过阴森蔽日的密林。此时的刘一春回想前事,又是悲伤,又是庆幸。悲伤的是有了头上的乌纱,就不得不任人差遣,离乡万里去忍受风刀霜剑的侵凌; 庆幸的是自己 “少年曾习弓马”,到了军前不至于如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那般一无用处。最后的 “惨可可乌纱” 数语中,“惨可可” 主要用来形容人悲忧的情状,“怎教这怯书生把天山射” 一句则借用 《新唐书·薛仁贵传》 所载唐朝大将薛仁贵 “三箭定天山”、威震西域边陲的故事来代指刘一春出镇边关的行动,此句由于是出诸刘一春之口,故而言语中略显自我嘲弄的意味。

  下面的 【南步步娇】 一曲有意变换角度,从戍边将士身上着笔,真实描摹他们餐风饮露的军旅生活。“荒烟处处迷官舍,一片长天挂” 两句以写意笔法勾勒出边地寥廓浩茫的自然环境,奠定了本曲及以下表现戍边将士情绪诸曲的沉郁基调。边关人迹罕至,沿途设置的官家驿站笼罩在荒野的烟雾之中,益见孤零。一片长天毫无遮拦地垂挂下来,与地面相接,构成了这个荒凉世界阔大而苍茫的背景氛围。随后的三句紧承上文的悲凉情调,揭示了众军士久在戎行、远戍边地的苦闷心理。其中 “陇水咽悲笳” 一句暗用古诗 《陇头歌》 中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的语意,以一个独具匠心的 “咽”字将 “陇水” 和 “悲笳” 两种事物巧妙地绾合在一起,这里的 “咽” 既是水声的幽咽,又是笳音的呜咽,更进一步看,水声暗哑如笳音,笳音亦低沉似水声,两者同时存在于边地生活中,自然而然在戍边将士的心底融合为一。说到底,无论是水声还是笳音,原都没有感情可言,是人的主观感受给它们罩上了 “悲” 的色彩。有了这种在长久戍守后生出的厌倦情绪,将士们出队迎接刘一春时因 “反面望京华” 而产生出 “疑是功成放与归田罢” 的错觉也就无足为奇了。曲辞中的 “反面” 系转脸、回首之意,“京华” 为京城的美称,“疑是功成放与归田罢” 意思是说大家怀疑这次京城来人是朝廷因将士们戍边有功,特意派来宣诏让众人解甲归田休生养息的。一个 “疑” 字写活了戍边将士迎接新任长官时希望与困惑兼而有之的心态,从而有力地反映出边地境遇的艰苦和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又为套曲中刘一春连绵不绝的忧思作了很好的陪衬。

  接下来的 【北折桂令】 一曲重新回到刘一春身上,继续表现他由远遣边塞而兴起的怨艾之情。刘一春边走边想,自思自叹。首句中的 “嗟呀” 意指因未能显达而产生的哀叹; “杯里弓蛇” 与 “屏中花鸟” 构成句中对,典出汉应劭《风俗通》书中所记杜宣事,杜宣饮酒时将映射于杯中的壁上弯弓误认作是蛇,为此而抑郁不快了很长时间。“味后留佳,啖蔗从楂” 的 “啖” 意谓吃,“楂” 在这里当是指根梢;据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顾恺之食甘蔗喜从尾部开始,而后逐步向上,说是“渐至佳境”,此处即暗用其语。“艳苦匏瓜” 的 “艳苦” 是极苦的意思,“匏瓜”出于 《论语·阳货》 中孔子的名言: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结果难查” 的 “查” 系估量之意,“衣铁披沙” 则是就投笔从戎,穿上铁甲、沐风浴沙而言的。这几句意思是说,原以为得中进士就可以扬眉吐气,将前半生的不得意一扫而空,哪知道如屏风花鸟般明丽的前程中却隐藏着杯弓蛇影那样令人忧疑的东西;本觉得情形会像由尾至头吃甘蔗一样越来越甜美,谁又能想到该甜的偏偏变为苦,不但得不到重用,而且还被打发到偏远的边关,如一只系而不食的匏瓜那样遭人弃置,只落得个弃文就武、顶风冒沙的下场,这样的结果真是难以设想呵。此时的刘一春对于代州佥判和雁门参军的新职并无兴趣,更不具信心,在他心目中,塞外沙场的 “风云叱咤”、“胡天玉节” 的靖边委任根本就无足轻重,只有 “星汉银槎”才真正令人向往。“没来由胡天玉节,耽误了星汉银槎” 两句的 “没来由” 意谓无缘无故,“胡天玉节” 是古代天子使臣持以为出使凭证的玉制符节,“星汉银槎” 典出晋张华 《博物志》,其书记载,汉代曾有人乘木筏从海渚出发,居然一直航行到与之相通的天河; 后来又传说这个乘槎上天者就是出使西域的汉代名臣张骞。曲辞将有关张骞的两个故典联系起来,表面上是说张骞奉使前往塞外,因人世的俗务而耽误了乘槎上天的神仙事业,实则以象征和类比的方式表达了刘一春自己的思想,他认为远赴边陲的任命实际上是耽误了自己立身庙堂的锦绣前程。

  【南江儿水】 一曲复转而表现戍边将士的精神风貌,借助典型的景物描摹突出一种豪放中夹杂悲凉的集体情绪。曲辞前几句写出边塞军营旌旗蔽空、刀枪成阵的壮盛气势,其中的 “旟旐” 泛指旌旗,“刀纹偃月华” 是说将士手中的大刀形似月牙。“飘飘冷叶飞残坝,疏疏淡竹编茅舍” 两句以对仗形式来描绘边地景物,借以点明节令,渲染氛围。落叶残坝、竹篱茅舍和远寺寒墙,共同构成了将士们活动的人世环境。接下来的 “红谢绛绩交叉,一个个兕文披挂” 两句重点勾画众将士的装扮,其中的 “红谢绛绩” 义不详,疑 “红谢” 同 “红射”,“绛绩” 同 “绛帻”。“红射” 可指红色的射鞲即射箭所用的臂套; “绛帻” 原为古代宿卫之士所戴的红色头巾,这里借以指称戍边将士的头盔; “交加” 为错杂的意思; 一说“红谢绛绩交叉” 是指 “远寺寒墙” 红色斑驳脱落的衰颓景况; “兕”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古人喜在铠甲上铸刻兕形图样以寓勇猛无敌之意,这种图样即是曲辞所谓的 “兕文”。这两句与 “旟旐连云起,刀纹偃月华,摆列个人样的旗枪架” 等曲辞相应和,于衰飒、清冷的背景上凸显出戍边将士的雄姿英风,成为套曲悲戚幽怨的情感底彩上第一笔醒豁的亮色,为后面昂奋高亢的抒情段落伏下了另一条情感线索。

  随后套曲重新转入忧郁的情调,在传达过刘一春远离家乡的感伤和功名不称心的怨叹之后,又通过一曲 【北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细腻地展示他苦涩缠绵的相思之情。曲首的 “谩说道英雄气儿女嗟,怎忘得无意逢人夜” 两句意思是说,不要说我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像那个与孙家小姐碧莲和侍女匀笺在月下偶逢的良宵我又怎么能够轻易就忘掉呢。句中 “谩” 同 “漫”,相当于莫、休之类的意思; “儿女嗟” 意谓因儿女之情而嗟叹伤怀。以下数句语势流畅,一气贯注而下,道尽了相思之苦与分离之痛。刘一春忧患频经,悲凄到极处,欲说伤心话而想不出从何说起,欲抛却烦恼又止不住对意中人牵肠挂肚的思念。落得这样一个两地相思、各怀悲叹的结果原非其当初意计所及。眼下水远山长,音讯不通,终是无可奈何。曲辞中“虚咤” 的 “咤” 意谓悲伤、慨叹; “索把音书罢” 的 “索” 则有必须之意; “乌孙嫁” 一语典出 《汉书·西域传》,乌孙为古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时曾以公主嫁入乌孙国去和亲。这里刘一春因远赴边关,与心上人分离,故自比为哭哭啼啼被迫远嫁的汉代公主。“波喳剑影里浸寒花” 中的 “波喳” 同波查,系感叹词。这两句重复唱叹,将沙场剑影与边地寒花相映照,再次以象征的方式突出了人物孤苦无依的心境。

  下一曲 【南园林好】 又转为戍边将士的咏叹。曲辞借 “点青山一片明霞”、“秋砧乌啼夜” 和 “柳笛碧溪沙” 等色调清明的画面来映衬他们苦守边疆、“半世无家”的心灵苦闷及 “听厮杀抖碎银牙” 的厌战情绪,形象生动,简练传神。句中的“砧” 是古代用来捶洗衣物的捣衣石,“碧溪沙” 则是柳笛中吹出的乐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乌啼之夜遥闻远处的捣衣声,便想起家中因思念而同样难以入睡的亲人;军营之中听到柳笛吹奏的 “碧溪沙” 曲,乡情更加难以遏止。曲辞在表达这种种深沉的情感时不事铺张,只用 “怕” 和 “愁” 两个字来含蓄地点明一切,凝炼之中,别具耐人品鉴的意味。

  再下一曲 【北收江南】 叙写刘一春抵达边关、远远望见军中大旗时复杂的内心活动。“这哀音是叶碎蒹葭” 句紧承上曲的 “愁柳笛碧溪沙” 而来,令众将士引发乡愁的塞上之音同样深深地打动了刘一春,在他听来,这种凄哀的音调与秋天蒹葭叶碎的声响一样,使人听来备感心灰意冷,连一向渴求的功名前程此时都觉得毫无意义了。面对塞外景象,刘一春止不住心旌摇曳,情绪激烈变动,虽已打定主意在将士们面前收敛愁容,表现一点新官上任的威势,但一时之间,眼泪却还是难以控制地流泻而出。由灰心丧气到动荡不定,由立意镇静到哀伤转甚,曲辞将人物的心理变化描摹得层次分明而富于辩证色彩,读来真切可感。曲中 “麟阁” 为 “麒麟阁” 的略称,因汉宣帝曾在麒麟阁上悬挂十一功臣像,以表彰其功勋,故后世以“麒麟阁” 作为功名勋业的代称; “那壁厢” 为那边之意; “高牙” 的 “牙” 意为大旗,与 “长旗大纛” 同义,都系指大将的牙旗。

  进入【南倖倖令】 和【北沽美酒带过太平令】 两曲以后,曲辞的风格随着人物心绪的调整而相应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抑郁感伤一变而为雄强劲健,呈示出与儿女情长截然不同的阳刚之美。此处的【南倖倖令】 属过渡曲,主要用于收结以上戍边将士的系列抒情段落,引发刘一春下面的大段慷慨陈词。“英雄撑白骨,壮士死黄沙”两句以精严工整的对仗涵括了 【南步步娇】、【南江儿水】 等曲的内容,而“倚松林摆定材官甲” 以下数句则交代了将士们迎接刘一春的地点和阵势。这里的“材官” 是武卒或下等武官的通称,“乌纱”借来代指奉命履任的刘一春。在戍边将士整齐的军容和雄健气势的感染下,刘一春暂时抛开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激起一腔豪情,预备和众将士同甘共苦,在边塞建立功勋,因而以饱满的热情和轻快的言辞来激励众人的斗志,【北沽美酒带过太平令】 发摅的就是这种豪迈乐观的情绪。曲辞中 “” 意同看, “书生亚” 意谓文弱书生一类的人物; “狎” 有习惯、 亲近之意,“刚肠素与边风狎” 即等于是说自己对于边地的艰辛早有体会,毫不在乎; “撑达” 在这里有显本领的意味,“不费些撑达” 意谓坚守边关轻而易举,不必花多少力气、用多少本事。“走掣电麒麟胯” 三句以长官口吻安排了迁徙军营的任务。句中“麒麟” 借以指代将士的坐骑,“走掣电” 是形容其奔走的迅捷; “六花” 系雪花的代称,“星辰舍” 为天空; “幕”则是指军营帐幕。这几句意思是说近日内军伍将迁徙他处,全军要顶风冒雪,疾速行进。以下四句连用多个与军事和边防相关的典故来表示守边御敌的必胜信心。“枕兵符氛消夷夏” 中的 “兵符” 指兵书; “氛”意指凶险的兵气; “夷夏” 为汉人和少数民族国家或部落的合称。全句意思是说有兵书在手,朝廷与异族的争战指日可胜,迫人的兵气即将消除。“抖” 有振作之意;“天关”代指地势险要的关隘; “猿啼鹤叱” 典出晋葛洪《抱朴子》,据该书记载,

  周穆王南征,三军尽皆化为异类,君子变为猿、鹤,小人变为虫、沙;这里借用此典,以猿、鹤喻指忠于朝廷的戍边将士,“猿啼鹤叱” 也即成为将士英勇的比喻说法。全句意谓将士们镇守边关,勇不可当。“矫节兵借” 一语典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公子信陵君为救援遭秦兵攻打的赵国,设法盗得调兵的符节,矫魏王之命,发兵解了邯郸之围; “又何须矫节兵借” 句反用其意,表示手中拥有朝廷特授的统兵大权,因而不必如信陵君一般矫节借兵。“也不用草书蛮吓” 句明用李白的传说故事,据说李白能通外邦语言,曾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国可毒书,打消了其不臣之心,这封书信后即为人称作吓蛮书。这里活用此典,宣称有了固若金汤的边城关隘,异族决不敢像唐玄宗时的渤海国可毒那样猖狂挑衅、以无理要求胁迫朝廷。有了以上这些意气昂扬的表白,曲辞紧接上 “洗兵戈银河倾泻,试干将倚天长挂”两句也就显得颇为顺理成章了。这两句化用了杜甫《洗兵马》诗中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和宋玉《大言赋》 中 “长剑耿耿倚天外” 的句意,说要用银河之水洗去尘世的战氛,让宝剑倚天垂挂,威镇天下,而不复在战场上砍斫厮杀。句中 “干将” 是春秋时的名剑,“倚天” 为靠着天之意。兵止战息,长剑闲置,貌似浪漫的曲辞中寄寓着渴望和平的平实理想。最后的 “我呵,自有那神机鬼诈,安恁御他。呀,管教你唱凯歌在贺兰山下” 数句,“神机鬼诈” 意同神机妙算; “安”和 “御” 都有平定、驾御、控制的意思; “恁” 意为你,和 “他” 一起指代犯边的异族; “你” 系指戍边将士而言; “贺兰山” 为西北山名,这里借以指称边地。这几句与前面的 “枕兵符氛消夷夏” 遥相呼应,平稳地收住 【北沽美酒带过太平令】一曲。

  【尾声】 再度回应前面的忧伤情感,表现刘一春激情过后复感凄楚却又不得不强自抑制的悲凉心态。曲辞中的 “禁驾” 同禁架,为把握、控制之意; “忍断” 即忍住; “便做了震地撑天快那些” 意思是说告别家乡、远离意中人,即使事业勋名惊天动地,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这三句使整套曲中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在结尾时又添一波折,益见出作者文心之曲和功力之深。

  全套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快慢相济,语辞文白夹杂,典故雅俗兼备,颇得元曲的韵味。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逸品》 给《想当然》 所下的考语为 “时出俊爽,才情迫露”,从以上套曲来看,这个评价大体不差。刊印本《想当然》前托名卢柟的《本叙》称述此剧在创作上具有 “情自我生,境由他转” 的特点,这一点也可在上选套曲中得到印证。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曲文南北相间,且特意用劲健的北曲来突出主人公刘一春的幽微心事,而以婉约的南曲为意绪苍茫的戍边将士写照传神,这种处理法与一般作者是略有不同的。它使得戏剧情感与曲体情感之间构成了刚柔互补的关系,既借助北曲弱化了主人公的悲伤情绪,使之与后面的激昂段落不致太过脱节,又通过南曲消减了将士们身上的刚猛之气,使套曲的整体格调与情致基本上前后相若,保持着大体的均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想当然·赴塞》原文及鉴赏  想当然  想当然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