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煞】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畅道威震诸侯,腰悬六印,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假使一朝马死黄金尽,可不的依旧苏秦,做陌路看承被人哂。
这支【鸳鸯煞】 是《冻苏秦衣锦还乡》 (简称《冻苏秦》) 杂剧的最后一曲,它是全剧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尽管文字浅显平朴,却很警拔,它突出的只有这八个字: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实际上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感慨,特别是抒发了失意文人的愤懑和牢骚。
《冻苏秦》 杂剧取材于 《史记·苏秦张仪列传》,又杂以民间传说。作者甚至改变了历史记载,以突出指擿世态炎凉的主题。如按历史记载,是苏秦先为赵相,张仪去求苏秦,苏秦故意窘辱张仪,同时暗地使人资助张仪入秦求官。后来张仪成为秦惠王的相国,才明白了苏秦当日轻慢自己,原在于激励失意者发愤。那么,杂剧为什么将二人的关系颠倒了呢?说来这种 “张冠苏戴” 完全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需要。杂剧的第二折,写的是苏秦求官途中病倒,钱财用尽,只得冒着大风雪回家。他的父母兄嫂以及妻子,对他十分鄙视。他忍饥受冻归家时,父亲冷言冷语,嫂不为炊,妻不下机; 更有哥哥苏大,冷嘲热讽,语语相逼。苏秦一气之下,离家而去。这时苏秦唱了一支 【煞尾】,正与第四折的 【鸳鸯煞】 形成前后呼应,为了更好地赏析【鸳鸯煞】 曲,不妨先来看第二折结尾处的 【煞尾】:
“盼的是冬残晓日三阳气,不信我拨尽寒炉一夜灰。我则今番到朝内,脱白襕换紫衣。两行公人左右随,一部笙歌出入围。马儿上簪簪稳坐的,当街里劬劬恁炒戚,亲爷亲娘我也不认得。那其间我直着你手拍着胸脯恁时节悔!”
不必解释,《冻苏秦》 的曲词写得爽快透亮,通俗自然。家中人的态度使苏秦发誓要出去做官。他心里想着: 一朝脱白挂紫,定叫家人后悔,他要出一口气。苏秦于是去找张仪,不料张仪对苏秦更是冷淡,竟在冬天里大开门窗,又在 “冰雪堂” 中给苏秦吃冷酒、冷馒头,还有冷汤。原来张仪故意激怒苏秦,待苏秦一怒而去时,则暗遣仆人陈用,以陈的名义资助苏秦去秦国求官。作者把家人的冷淡和朋友的轻漫,集中在苏秦身上,突出了 “逼” 字和 “冻” 字,以利于人物塑造和思想表达。后来明人苏复之的 《金印记》 传奇承袭了此剧,索性只写苏秦,而无张仪出场了。
“想当初” 二句,苏秦将为官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作了对比,“谁怜悯” 和 “争相亲” 造成强烈对比,很富于戏剧性,说的是人情冷暖。畅道,即正是,如今苏秦声名大振,富贵之极,与被家人和朋友冷淡之时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了。腰悬六印,指苏秦做了六国都元帅。衣锦还乡,苏秦并没有忘记当年的受窘辱,受冷落,他牢记当年自己所发的誓言,也就是 “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假使” 句是说苏秦离家求官途中,曾因病困卧于客店中,弘农王长者看苏秦非寻常之辈,曾赠苏秦金银衣马,以资助苏秦作为求官去的路费。苏秦想起往日的困窘,看看眼前的峥嵘,不禁感慨万端。穷途末路之时,也受了些窝囊气,若马死财尽,不得腰悬六印,苏秦仍是老样子,世人对他也依旧是冷眼相待,甚至还会取笑和嘲讽他。哂,这里是取笑和冷淡之意。总之,苏秦通过自己境况的改变,洞察到了人情世态的反复无常,因而抒发了一腔愤懑。
此曲不用典故,不施藻绘,平直道来,收到了水到渠成、自然洒脱的艺术效果,可视为元曲中本色派作品的一个较突出的例子。此外,曲词注意到了前后剧情的照应,紧紧扣住了主题,十分注重人物感情的渲泄,同时又起到了临末了再点染一笔的作用,临去秋波,令人余思不绝,咀嚼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