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民歌《五更转》原文及赏析

  一更初,自恨长养枉身躯。耶娘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二更深,孝经一卷不曾寻。之乎者也都不识,如今嗟叹始悲吟。

  三更半,到处被他笔头算。纵然身达得官职,公事文书争处断。

  四更长,昼夜常如面向墙。男儿到此屈折地,悔不孝经读一行。

  五更晓,作人已来都未了。东西南北被驱使,恰如盲人不见道。

  这是一套劝人读书识字的歌谣。

  “一更初”表达未能从小就读书识字的悔恨情绪。“自恨长养枉身躯”,抒发自怨自艾之情,大意说,自己恨自己,白白长了这么高的身材,内瓤里却空空的,不识文字。因为爸爸妈妈从小未教自己读书识字,又不让自己上学,长大以后怎能识文断字呢?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争”字。此字在唐代俚曲以及宋词中多作 “怎”字用,本组诗中的两个 “争”字也都是 “怎”的意思,不可不察。

  “二更深”继续咏叹不识字的苦恼。“孝经一卷不曾寻”,极言从未读过书之意。《孝经》为当时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之一,是儿童刚入学时的必读之书。这样的书竟连一卷也未读过,足以表现其从未接触过书本。下句中的“之乎者也”为古书中最常见最简单的文字,连这些字“都不识”,表明其一个字也不认识。煞尾句则是对这种状况的无限怨恨和怅叹。“如今嗟叹始悲吟”,语意非常沉痛,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成人无文悔已迟”的情味。仔细体味,乃是人生灵魂深处的一种哀叹。人生天地间只有一次,已经长大成人时却胸无点墨,一旦觉醒,悔之何及!故 “始悲吟”三字情味悠长,值得玩索。本首诗虽短,但内容结构亦值得注意。首句起兴,第二句说一书未读,第三句说一字未识,尾句悔恨叹息,内容充实而感情深婉。

  “三更半”一首抒发不识字所带来的苦恼。“到处被他笔头算”,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到处是欺谩诈骗的丑恶现实。“笔头算”的含义较宽泛,既涉及司法文书即打官司的讼词,又包含人们之间经济往来的各种契约文书。俗语说:“私凭文书官凭印”,私人之间一旦发生资产经济纠纷,则一定要以文书契约之类的东西为根据。因此,如果一个字不认识,主动权则全在他人手中,就会被奸诈之徒在笔头上算计,结果是有苦难言,更令人愤恨感伤。文吏们在笔头上害人,尤为可畏。张说诗中说: “正色临厅事,疑词定笔端。”刘禹锡诗说:“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都从侧面反映出文书断在笔端的情况。细味本首,其重点倾述的还是在后者,即文书契约方面的受骗上当。“纵然身达得官职,公事文书争断处”,是假设之辞,并非已经当官,而是说不识字根本没有当官之可能,尤见不识字误人之深。

  “四更长”一首化用古语表现不识字的精神苦闷。“昼夜常如面向墙”,即古语 “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睹见”之意。意思是说,人如果不学习,就没有知识见闻,那么就好像面朝墙壁站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对一切世事人生都浑浑噩噩,稀里湖涂。后两句意思是说,男子汉大丈夫到了这种屈辱困窘的地步,真后悔当初没有读书啊! “屈折地”指人生屈辱受挫,即处于卑贱苦役之中的意思。

  “五更晓”一首进一步申说不识字的苦恼。“作人已来都未了”,语感也很沉痛。“了”为“了然”,清楚之意。“未了”指什么事也不清楚,不明白。所以,终生都被他人驱使,东西南北到处奔波劳碌。就好像瞎子看不见道路一样,一辈子都在黑暗中生活。此句呼应“昼夜常如面向墙”一语,两者意义相同。

  全组歌辞的内容很统一,其主旋律是吟咏没有文化不识字的精神苦闷,充满了悔恨懊恼的情绪。实质是劝说人们要抓紧时间读书识字,不要成为目不识丁的文盲。如果读书年龄一过,真的成为文盲的话,就会被人 “笔头算”,就会“如面向墙”,就会“东西南北被驱使”,苦果累累,不堪忍受,终身都要处在卑贱、贫穷、痛苦之中。这种认识是很可贵的。因为歌辞中提倡读书识字的目的不仅仅是摆脱贫贱,而重点则在于使自己摆脱愚昧,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与自身,从而成为一个文化人。这种认识永远都是正确的,至今依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本组歌辞语言通俗生动,语气是一位过来人倾述自己的人生经验,用自己“不识字”带来的各种苦况说明识字的重要性,用事实说明道理,仿佛在现身说法,形象鲜明,道理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就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代民歌《五更转》原文及赏析  五更  五更词条  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感想

 《三体》读后感

《三体》读后感(合集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展开)

感想

 读《诗经·匏有苦叶》有感

读红岩有感推荐度:读《简爱》有感推荐度:读童年有感推荐度:读《正面管教》有感推荐度:读《廉政镜鉴》有感推荐度:相关推荐读《诗经·匏有苦叶》有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