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嫁风流婿,风流无准凭,攀花折柳得人憎。夜夜归来沉醉,千声唤不应。回觑帘前月,鸳鸯帐里灯,分明照见负心人。问道些须心事,摇头道不曾。
这是一首闺怨歌辞,通过对负心郎醉酒晚归的描写,写出痴心女子对丈夫变心的怨与恨。
开篇两句总写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她后悔自己不该草率地嫁给一个寻花问柳的“风流婿”,使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化为泡影,更使她伤心的是,自己的丈夫寻花问柳是肆无忌惮的,对于她的劝说置若罔闻,与这样对自己无情无义又不知羞耻的人一起生活怎能不使人伤心痛苦呢? 这两句定下全篇的基调。
“攀花折柳得人憎”,风流成性向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丈夫的好色,难免使周围的人心存戒心,同时对他的放荡行径深恶痛绝,与这样一个人见人憎的人相伴生活,对于他的妻子来说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侮辱,但在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束缚下,也只能自认命苦。
上片的末两句不仅写出了负心郎好色,而且嗜酒如命,天天晚上回去人事不省,怎么喊都人事不省,妻子本来盼他回来,能与他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与他共诉心曲,但严峻的现实却使她对丈夫的恨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丈夫不回来,妻子着急,等到回来以后,却使她更加伤心。
下片写出女主人公的怨恨之情,已经近乎愤怒,丈夫在外边寻花问柳,已成负心人,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他还要欺骗他的妻子。“摇头道不曾”,这种虚伪的谎言是骗不过他的妻子的。因为 “帘前月”“帐里灯”已经 “分明照见负心人”,因此丈夫的谎言欺骗只能是欲盖弥彰,歌辞通过这一部分的描写,展示出妻子对负心人的诘责与抱怨,同时也潜藏着对自己命运的控诉与责难、悔恨、懊恼、痛苦等种种复杂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谴责负心汉的无情和冷酷,同情弃妇的不幸遭遇,这类题材在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像 《诗经》 中的 《氓》、汉乐府中的 《有所思》、南朝民歌中的 《读曲歌》(其三),顾况的 《弃妇词》等等,都表现这样一个主题,敦煌歌辞中也有一部分歌辞是抒写这方面内容的,但却有自己的特色,刻意雕琢之处较少,大部分语言都浅显通俗,有一种真情贯注其中,而艺术形象的生命力,在于强烈的感情。
一般的闺怨诗,往往借景抒情,表现缠绵的情思,但“风流婿”这首歌辞却与之相反,它主要是借助叙述手法,把人物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女主人公盼夫归,醉归,恨其醉,恨其攀花折柳,写得层层转折,脉络清晰,读罢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