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读后感(一)
《窗》是一篇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肺腑的小说。小说共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靠窗的病人,一个是不靠窗的病人。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只不过是一个病房,病房里有一扇小窗。但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而有波澜,且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小说开头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环境;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他们只能躺在病床上静养,这真是:“一个病房一扇窗,两个患者卧病床。各种娱乐都没有,单调乏味惹人烦。”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被人扶起各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他就把窗外看到的美景讲给不靠窗的病人听:那静谧的湖水,美丽的天鹅;那公园里争奇斗艳的花朵,映着情人们的笑脸;那精彩的网球比赛赛,让人神往。不靠窗的病人尽情享受着着短暂的美好时光。这真是:“靠窗病人绘美景,景色斑斓有生机,”不靠窗的病人是“津津有味仔细听,享受时光每分钟。”可是,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却又萌生出一个邪念: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真是:“忽觉自己挺倒霉,我要靠窗没机会,偏偏他赏窗外景,紧挨窗口该是我!”由于他有了这种想法,病情就更加严重起来,连医生都不知道为什么加重了。这真是:“白天想,夜里思,病情加重怪自己,病因医生全不知。”
一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突然不行了,挣扎、咳嗽,急促的呼吸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只要按一下电铃,医生会立即赶到,可是,他连按急救电铃的力气都没有了,在同伴病情危急的情况下,不靠窗的病人不但没有出手相救,反而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他在想,这回可好了,你死了,我去享受窗外的美景。这真是:“双眼顶住天花板,纹丝不动想占窗。”他见死不救,冷酷无情残忍到了极点!同伴的死亡使他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是他发现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真是“迫不及待观窗景,无奈只是一堵墙!”小说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小说借病房之“窗”来折射人性之“窗”,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你看,这位靠窗的病人明明也是病危,可是,他为了鼓舞病友战胜病魔,竟然对着乏味的光秃秃的一堵墙,用他微薄之力来给病友讲故事,用他丰富的想象力,描述出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画面,那么动人的画面,那么令人神往的画面,这该需要何等的意志力!忘我的精神感人肺腑,令人敬佩,他把欢乐带给病友,清晰地告诉读者,美丽迷人的“公园景色”,是靠窗病人心灵的投影,并不存在于窗户之外。作者不动声色的赞美与批判,凝聚于凝炼、冷峻的尾句中,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窗读后感(二)
不曾注意到窗,只是觉得窗太普通了,不值一题。但读了钱钟书 的《窗》后,我才渐渐发现窗里面有另一个世界。
《窗》中写道: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是的,美不胜收并非欣赏的至高境界。从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太多的美尽收眼底不比透过窗定眼一幕好。这让我想到了生活。生活中面临着太多的选择,而被选择的东西或事情各有所长,这时我们就会犹豫不决,当我们还在左右徘徊时,已经错过了太多太多。为什么我们就不会像透过窗观景那样取舍呢?选定一个目标,将它定格,以着它而努力。好比观景一样,选定了就细细品味和欣赏。
窗读后感(三)
《窗》中又写道: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是的,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舒缓了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关系造成的心理 紧张。韦应物 在《秋夜》中写道:暗窗凉叶动,秋天寝席单。刘方平 有"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沈佺期 又有"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可见,他们都从窗体会出无穷的时间 和空间,通过窗诗意的把握世界。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透过窗感受自然,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窗,让我与自然更近一些!
《窗》中还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是的,窗对屋内和屋外的人进行了区别。《红楼梦 》第五十六回写道:窗内是主人们,窗外是奴才下人。这里"窗"加强了人的一种身份与权利。这让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好比关窗与开窗,就那么的一扇小小的窗却阻挡了多少的理解与沟通,导致了多少的误会与仇恨。生活中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那么我们不妨敞开心中的那扇窗,让理解走进去,让误会走出来。
窗,让我学会了敞开心扉与人沟通!
卞之琳在《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里,窗外,桥上,楼上。这里纷繁的关系也是由窗产生的,这是窗的哲理!"窗外鸟声闲,阶前滤心善"这是窗的美。有首老歌唱道:"是谁敲打我的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忆出我的心坎。"这是窗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