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诸葛亮》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诸葛亮,字孔明,汉末三国时人。历史上实有其人,《三国志》有传。作为文学形象的诸葛亮,则是罗贯中据民间传说故事、话本、戏曲及正史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富有韬略、经天纬地之才的“卧龙先生”。他家于襄阳,早孤,与其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好为《梁父吟》, “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而徐庶更以为“管、乐殆不及此人”,向刘备推荐说:“此人乃绝代奇才”。

  刘备怀着求贤若渴之心与关羽、张飞亲往隆中谒见诸葛亮。然而通晓天下大势的诸葛亮初不愿轻易出山相佐,后来为刘备冒雪远道拜访,拱立阶下,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感动,终于在“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后方整衣冠出迎。其时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相见中,诸葛亮为刘备纵论天下三分大势,定策隆中,认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这一席话表现了他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在刘备的“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的恳泣下,诸葛亮才慨然应允,抱着“待我功成之后,即当归隐”之心出佐刘备。

  初出草庐的诸葛亮以博望坡初用兵、火烧新野两仗,杀得曹军焦头烂额,心惊胆丧,逼得夏侯惇、曹仁冒烟突火而走,这一系列的胜利, 使关、张由心不悦服转而赞佩。后来在智算华容道,让关羽义释曹操、巧取南郡、襄阳,以及智取汉中、弹琴智退司马仲达等战役中,他料兵如神,从容于兵阵前、危城中,传神地表现了他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干和神机妙算的惊人谋略,牢牢树立了他在刘备军中的威信和威震遐迩的声望。

  诸葛亮不仅以身富韬略、神机妙算的军事家形象出现,而且更以能言善变、纵横捭阖、敢于独自舌战群儒的外交家姿态活跃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政治舞台上。当刘备已投奔江夏,曹操深忌他结连东吴,于是一面遣使驰檄江东,请孙权永结盟好,合力共擒刘备,一面又发动马步水军八十三万,沿江进逼时,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但要联吴抗曹又非一蹴而就。正如刘备所担心的“江东人物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耶”,更何况孙权也处于犹豫不决中,其手下谋士张昭等人又力主降操,以为只有如此方能使“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在这种严峻的存亡之秋,诸葛亮挺身而出,愿“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为此目的,他独赴江东,展开了一场辩难释疑,机锋百出,富有盈然机趣的舌战。在舌战中诸葛亮不愧是位富有谋略的老练外交家。在张昭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他先“哑然失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先从气势上凭高压住了对手。接着又晓之以理,用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等事实据以力驳,并进而反唇含讥云:“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一席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在舌战中,诸葛亮又善于观言察色,根据对方身世及问难内容的不同,时而据理侃侃而谈,以理服人;时而怒形于色,急调舌锋厉声指斥。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此后,诸葛亮又变谲百出,施展欲擒故纵之术,对孙权时而晓之以大势,时而激之以讥讽之语,甚至明知二乔乃孙策、周瑜之妻而故作不知,献计周瑜,请献二乔给曹操,以退百万曹兵,用以激怒周瑜,迫使周瑜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曹曰:“老贼欺吾太甚!”从而胜利地完成联吴抗曹的使命。这一场出使江东的外交战也就栩栩如生地造就了诸葛亮的杰出外交家的形象。

  精通天文地理,神机妙算,善于预卜未来之事,又是诸葛亮超出凡人之处。草船借箭,七星坛诸葛亮祭风借东风二事,特别能显示他这种超俗入神的本事。在赤壁之战前,周瑜出于妒贤,以军中缺箭为由,请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并征求他十日之内可否造好,企图以此加害。没料到诸葛亮反而自投圈套,说“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此举使周瑜欣然自以为得计,认为“他自送死,非我逼他。”当然诸葛亮并非愚鲁之辈,周瑜的心机他早已看穿。他一方面清醒地知道“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一方面又将计就计,故意就范。而他之所以敢如此,就如他在事后对诚实厚道的鲁肃所说的“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正因为有此妙算,他才能凭二十条草船,在雾中逼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并算定“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只能射箭防卫,而轻易地获得了十余万枝箭。当鲁肃备述孔明取箭之事时,周瑜不禁慨然凉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也在赤壁之战前,周瑜观曹操水寨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问计于诸葛亮,不料两人不约而同都取火攻之策。但时值隆冬,江上只刮北风,火攻反而只能烧了东吴自己。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此周瑜忧虑成疾,口吐鲜血,无计可施。此时诸葛亮献策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又亲自于“七星坛”上祭风,仗着这一阵东南风,周瑜实现了火烧赤壁、击败曹操百万大军的宏图,而诸葛亮亦赢得了“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的千古盛誉。

  在诸葛亮的尽心辅佐下,刘备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已拥有两川之地,进为汉中王,并于成都称帝,诸葛亮进封丞相。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但不久,张飞继关羽为人所害,刘备也染病不起。他在病危中将后主刘禅托诸葛亮辅佐。从此诸葛亮又以宰相之重承担起辅佐后主,重负着“两朝开济老臣心”之责。此后“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他以宰相之重,病弱之躯,日理万机,撑起日渐衰败的蜀汉王期。建兴元年(223)秋,魏调五路大军进犯西川,情势危急。然而仗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精心调遣,平退了五路军,遂化险为夷。在处理政务民事上,诸葛亮又事无大小,亲自从公决断。在其治下, “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表现了他善于治政理财的才能。为了顺利地出师北伐,必先平定蛮兵。他亲渡泸水,深入不毛毒瘴之地,以恩威感人,七擒孟获而七释,遂使“蛮方皆感孔明恩德,乃为孔明立生祠,四时享祭,皆呼之为‘慈父’”。作为蜀汉宰相,孔明时刻也忘不了出师北伐,收复中原大业,两上《出师表》, 陈述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决心,云:先帝“托臣以讨贼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同时他又不厌其烦地叮嘱后主整肃朝纲,“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论其刑赏“不宜偏私”;最后又表明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亲自率领三十万精兵出师北伐,取得了降伏姜维,骂死王郎,击败曹真、郭淮,计袭陈仓,巧摆空城计吓走司马懿等一系列胜利。然而,错用纸上谈兵、刚愎自用的马谡,致使街亭惨败,又大伤元气。虽六出祁山,然而北伐并未顺利成功,只得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两军对峙。而此时诸葛亮已积劳成疾,力不从心,但他还是“强支病体”,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建兴十二年(234)八月他临终之际,于卧榻上手书遗表,带着“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的遗憾及遗愿而溘然长逝,度过了他“功盖三分国”,彪炳于史册的一生。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作为一个秉有惊人智慧, 绝世才能,神机妙算,甚至能呼风唤雨,而又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文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中的。除此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能赢得千百万人民的钦敬与喜爱,还与他的知己知彼,善于用人,以及用法严明,毫不徇私的品质不无关系。当刘禅即大蜀皇帝位之初,魏乘蜀易君之隙,用司马懿计,说动辽东鲜卑国国王轲比能、蛮王孟获、东吴孙权等五路大军五十万人分路进犯西川。是时后主大惊, “汗流浃背”,举朝大臣亦束手无策,诸葛亮却托病深居相府不出,以至太后惊怨道:“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君委托之意也!”殊不知此时诸葛亮却运筹相府之中,成竹在胸,镇定自若。原来,他已洞悉五路兵情况,又根据己方大将的各自特点,知彼知己,巧作调遣安排,已退了四路兵。比如轲比能一路,他已“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胡之心,羌胡心超为神威天将军”。以此“已先遣一人星夜持飞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抗之”;而孟达一路,诸葛亮早已了解“达颇知《诗》、《书》之义,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以此,他令“李严守永安宫”,并亲作一书, “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若见了,便不来犯境,心中主张不定,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而对于尚未有退兵之策的东吴一方,当他观察到邓芝“面有喜色”,与众人的疑惑不定表情不同时,他又暗留下邓芝,了解到邓芝有能力说退东吴,便派遣他出使东吴,终于平退了五路军,转危为安。当然诸葛亮也偶有错用马稷、失街亭之误。而他与马稷“义同父子”,但他还是拒绝了蒋琬的求情, “流涕而答曰: ‘昔孙武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海分争,干戈交接,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并且上表自责云: “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请求“自贬三等”。这一“以奉法为重”的精神是深感人心的。当然作为文学形象的诸葛亮与历史人物不尽相同。据《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可见文学人物的诸葛亮是有所拔高的。至于描写诸葛亮的登坛借东风、巧摆八阵图、五丈原禳星等,虽系采用夸张手法以显示诸葛亮的超人才智,但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反而由于夸过其理而失去真实性,有损诸葛亮之形象。尽管如此,这一人物形象数百年来赢得了我国人民的普遍喜爱和崇敬,已成为我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和封建社会中克己奉公、清廉尽职,具有超人才智的贤臣能人典型。这一人物形象寄托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已成为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闪烁着艺术光芒的杰出文学人物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性格  性格词条  特点  特点词条  形象  形象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感想

 空城计读后感

《空城计》读后感推荐度:《空城计》教学反思推荐度:《背影》读后感推荐度:《边城》读后感推荐度:《匆匆》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空城计读后感(通用21篇)读后感的表...(展开)

感想

 大学生读《名人传》有感精彩

读名人传有感推荐度:读红岩有感推荐度:读《简爱》有感推荐度:读童年有感推荐度:读《正面管教》有感推荐度:相关推荐大学生读《名人传》有感600字精彩范文5篇读完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