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飞》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张飞,字翼德,汉末涿郡人, “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交结天下豪杰。”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罗贯中笔下塑造的众多超群绝伦的战将中,最成功、个性最鲜明的艺术典型。

  在人们的心目之中,张飞一向与关羽齐名,号称“关张”,也是体现“义”的理想的一个重要英雄人物。在他的身上较多地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劳动人民质朴爽直的性格特征,融合了人民群众的艺术想象,因而历来深为广大人民喜爱。

  张飞生当汉末动乱时代,自桃园与刘备、关羽结义后,即紧随刘备,东征西讨,过上了戎马生涯,成为刘备的臂膀、蜀国著名战将了。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张飞的篇幅有限,但作者把握了人物的特征,以极少笔墨却写活了这一个“猛张飞”。

  张飞形貌奇伟“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性格粗犷、爽直,当他在榜文前见到慨然长叹的刘备时,便厉声诘问“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敢诘问如此,足见其粗得可以,莽得可以。而随后他又主动地介绍起自己和家庭的情况: “某姓张名飞,字翼德……”,当听到刘备有报国安民的志向时,就毫不犹豫地立即表示要拿出自己的家财与刘备共举大事: “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真是一个粗犷豪爽的快人。

  坦荡、爽直、胸无宿物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如此表现。对自己人如此,对同自己敌对的人也如此。有一次曹操密令刘备除掉吕布,刘备犹豫不决。次日,吕布前来向刘备祝贺领徐州牧,张飞扯剑上厅,要杀吕布,并当面说道: “曹操道你是无义之人,叫我哥哥杀你。”他既不理解曹操的阴谋、又不顾刘备当时的处境,就直截了当地讲了出来,给当事者刘备带来很大被动。又有一次,吕布令人从外地买来三百匹良马,被张飞劫夺了一半,吕布听说大怒,领兵来斗张飞。当吕布责骂刘备“你便使张飞夺了我好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赖”时,张飞则“挺枪出马”说: “是我夺了你的好马!你今待怎?”又说“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这一番话说得坦荡豪爽,一针见血,无一句假话,也未找任何理由来掩饰或解释。他不像刘备那样怕事,也不像关羽那样持重,只要他觉得于理不公的他就要说,就要斗。他也不管来者是谁,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对诸葛亮亦是如此。请葛亮出山后第一次用兵博望,张飞与关羽都瞧不起这个年轻军师,当孔明布置战斗任务时,关羽首先发难: “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说: “我只坐守此城。”张飞即大笑说: “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坐地,好自在!”孔明曰: “违令者斩!”对此张飞却“冷笑而出。根本不把孔明放在眼中。但到战役获胜时,他又从内心真正佩服孔明,及至下马拜服于孔明车前。始藐视而后敬服,这都是张飞的真实意思,他是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的,有什么就直率地表现出来,真和直是他性格的特点。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正是由于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头脑简单,对一些复杂的人事关系认识不足,因而也产生了不少鲁莽的行动。而“张飞”在民间成为一种鲁莽性格的象征。如三顾茅庐时,张飞对刘备三番两次去访求孔明很不耐烦,且不相信真有此贤人,他说: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需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后来好不容易才见到孔明,又因孔明高卧不起,张飞竟恼怒起来,要在草庐后放上一把火。张飞的这些鲁莽言行,令人感到可爱而不可恶,颇具真实感,这便是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莽张飞”的形象。张飞的莽和粗也曾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以至于丢了性命。他因鲁莽对待吕布,加上醉酒,丢掉了刘备千叮万嘱交给他保护的徐州,当听说关羽死后,为了讲义气、报兄仇,他强要部下披麻戴孝,以至不问青红皂白,鞭打部下,酿成杀身之祸,鲁莽断送了他的性命。

  张飞的莽还和他的勇紧密相连,他在三国沙场中是一员十分出色的猛将,毕生披甲操戈,出入于刀丛枪林,不知天地间有畏惧二字在。他的这种“猛张飞”的英雄性格在众多的战斗中得到充分展示。

  首先是具有骁勇善战,猛而无畏,一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时人称为“万人敌”。曹操占荆州时,程昱劝他及早消灭刘备,说: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周瑜给孙权上表时也说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说明张飞确是一位“气凌三军”“勇于大敌”的“猛将”。

  他一生追随刘备,在群雄角逐中,身经百战,虽有所失败,但从未悲观失望过,也从未退缩过。他一上沙场便是“环眼圆睁”,或是大喝一声“认得燕人张翼德么?”要么就“更不答话”,举矛便刺,不管对方是何名将,总要与他较量个三百回合。

  他在长坂桥一战,当时刘备兵马被曹军打得七零八落,刘备一家妻死子散,正当这万分危急时刻,张飞单枪匹马立于要道长坂桥上,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和众多上将, “倒竖虎须,睁圆环眼”,“厉声大叫: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吾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如是者三次,又挺枪大叫: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至于喊声未绝,而将曹操身边的夏侯霸惊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弃枪掷地者不计其数”。这段描写,虽有所夸张,但完全符合张飞的性格。张飞勇猛无畏,在这样万分危急的情势下,发出这样惊人的虎威,向敌人挑战,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即使真战,他也会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这里他要和曹军决一死战,决不是虚张声势,吓一下曹操,而是作了拼搏的思想准备的。他这是艺高人胆大,有所依凭的,所以“据水断桥”一举,千百年来为人熟知。

  再看他与西凉名将马超的争斗,他一出场即挺枪大呼: “认得燕人张翼德么?”在与马超大战百合后,在阵中只是“略歇马片时”,便又“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 “出阵前搦马超厮杀”。又斗百余合, 至天晚,玄德劝说不住,张飞是“杀得性起”,大叫“誓死不回”!并且挑灯夜战,立马誓言“我捉你(马超)不得,誓不上关”!马超是西凉虎将,与张飞相遇,正是棋逢敌手,也越发显出张飞的勇猛,他白天战到黑夜,又点火夜战,连刘备也担心、劝阻,然而他全然不顾,这就将其“猛”刻画殆尽了。

  张飞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拼命三郎”,张飞是一个英雄,他的性格中还有智的一面,他在长期的戎马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当与敌人计力时,也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当长坂坡刘备败于曹操手下,面临曹军追击之时,他只带二十余骑前去挡敌,他巧妙地利用长坂桥东的树林,令部下砍下树枝,曳于马尾上,在树林中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自己则横矛立马于桥上,曹兵至时他又主动挑战,使曹兵“疑有伏兵”不敢进兵,竟至退却,演了一出较好的空城计。

  张飞智慧突出的表现是他在后期斗争中的作为。一是攻打巴郡,当时的敌手是蜀中名将巴郡太守严颜。尽管张飞连日挑战骂阵,严颜只是不理,而是高垒深沟,据守城廓,不与张飞正面交锋。张飞深知引不出敌人就无法攻城夺郡。在急中他生出智来,传令军士分散上山砍柴拾草,寻觅路径,不去搦战,扬言从小路越郡而过,引动敌人出城设伏,劫夺车辆;而他则伏兵于后队,待严颜伏兵出动时,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结果使严颜中计。当张飞出现于严颜面前时,严颜出乎意外,举止无措,十个回合不到便被张飞活擒,并乘势取了巴郡。智取严颜,使张飞连连获胜,有力地促进了刘备取蜀的进程。

  一是智取瓦口隘。书中第七十回写张飞与魏国名将张郃对阵。起初,张郃引本部兵马来攻巴西,并不把当时据守巴西的张飞放在眼里。初战张郃即失利,于是便坚守三寨,不与张飞交战,双方相拒五十余日。张飞在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饮酒,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以激张郃出战,而张郃总坚守不动。于是张飞又生一计,以诸葛亮派魏延送来的美酒排列于帐下,令军士大张旗鼓而饮。张郃在山上看到后感到张飞欺人太甚,就乘夜下山劫营,结果正中张飞的调虎离山之计。张郃不仅劫了个空营,而且连自己的几个营寨也丢了。只好逃到了瓦口隘,又被张飞智取了瓦口隘。这几个例子不难看出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勇中有智的人。但是张飞的机智是具有张飞的风格的,首先是力与智的结合,无论是据水断桥,还是智取严颜,或智激张郃,都是如此,这都与他的勇猛无畏的基本个性是一致的。其次是张飞的智都是激将出来的,而且都带有一定的不周密性。总之,他的智是建立在勇和猛的基础上的,说明了他的性格的一贯性和丰满性。

  张飞也是一个信守忠义的英雄,忠义的统一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张飞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从结义到殉义的一生。当他听到关羽死后,旦夕号泣,泪湿襟衫。且每日望南切齿瞪目怒恨,放声痛哭不已。甚至为兄报仇雪恨之心比刘备更坚定,言决不“独享富贵”,如刘备不去,他也要舍身与二兄报仇,即不能报时, “臣宁死不见陛下”。可见其义重如山。张飞重义也是十分讲究原则的,即义中有忠。这种义中有忠具体地说即是非分明,这是张飞的英雄本色之一。如第二十八回他与失散多年的义见关羽在古城相会一事。因关羽为曹操所留,所以当他听说关羽来到, “随即披挂持丈八矛上马,引一千余人,径出北门。”关公望见张飞喜不自胜,拍马来迎,张飞却“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搠。”并喝曰“你既无义,有何面目来与我相见!” “你背了兄长,降了曹操,封侯赐爵。今日又来赚我,我今与你拼个死活。”尽管孙乾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反复替关公解释,张飞只是不信。直到亲眼目睹关公斩了前来追他的曹操大将蔡阳并详细询问许都来的小卒之后,方肯释疑。由此可见,张飞于“义”是有原则的。

  这种原则即是非分明,表现在自己身上就是知错即改。张飞粗莽,但并非蛮横,他拿得起放得下。如刘备让他与孙乾到来阳县查问庞统贪酒废事问题一例。张飞到县后,听了县吏汇报: “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至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张飞大怒,欲擒之。后经孙乾劝说,便将庞统找来查问,怒问曰: “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庞统不服,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中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尽断完毕。张飞大惊,知道自己错怪了庞统,当即下席谢罪“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推荐。”回荆后又向刘备具说庞统之才,并亲到来阳接庞统到荆州,让刘备委以重任。如此一个勇猛的武将,却能够前倨后恭,知错就改,明白是非,确是不容易的。

  嫉恶如仇,也是张飞的性格特点,这一点与是非分明、坚持原则相联系,在张飞的身上表现十分突出。如张飞对董卓的痛恨,多次欲提刀杀之,并说“若不杀之,难消我气。”对吕布,张飞也十分鄙视其反复无义,见面即骂其为“三姓家奴”(吕布曾先后投靠丁建阳、董卓、王允三人),多次要杀他。最突出的一例是他“怒鞭督邮”之举。刘备为安喜县尉时,一贪贿害民的督邮至县,索要贿赂,并指称刘备害民,刘备唯唯喏喏,不敢得罪之,而张飞在县衙前听百姓诉说此事后,即滚鞍下马,直奔后堂,走上厅去,揪出作威作福的督邮,缚于县衙前马桩上,并折下柳枝,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数十枝,当刘备劝阻时,他说“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这种不问朝廷法度,不管是否命官,只要是害民之人即当铲除,人人得而诛之的嫉恶如仇的精神,充分地反映了张飞的正义感和是非观。也展示了张飞善良正直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深为广大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三国演义》八十一回中的这首诗可说概括地总结了张飞这个三国英雄的一生,也突出地展示了张飞的英雄本质。正是这些英雄行径和英雄本质才使他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之所以能创造出张飞这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与他综合、提炼前人创作成果很有关系。张飞的形象在我国流传较久,历代的作家、艺术家、民间艺人都对这个人物付出了劳动,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心血,像《三国志平话》,元杂剧《单战吕布》、《杏林庄》、《三出小沛》等都对罗贯中笔下的张飞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是作者从历史真实出发,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概括和典型化的手法。作者没有像《三国志平话》那样将张飞塑造成活跃于三国时代的中心人物,而是合理地调整他在作品中的地位,对张飞在历史上的作用作正确评价,根据人物的典型性格,把他写成一个忠勇猛烈的大将,一个读者喜爱的粗犷英雄,从而使其更具生活的真实性。

  此外作者在创造形象时还加强了人物与环境的联系,能按照人物性格和生活逻辑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成长过程。张飞从始至终不脱其莽和勇,也不失其义和直,但在战斗的经历丰富后,在阅历增长后,逐步地将智与勇结合起来,当然在他身上体现的智与诸葛亮的智是不一样的。这样他的性格就更丰富了。

  细节描写的真实,也是作者塑造张飞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舍去了民间文学中描写张飞的夸张成分,而是十分注意合情合理的细节描写,如长坂桥退敌,智取瓦口隘等处。通过这些真实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更丰满可信。

  张飞是个历史人物,但史书上写之仅了了数语,经过《三国演义》作者一支生花妙笔的刻画之后,却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张飞的形象集中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意愿,反映了劳动人民心目中英雄的特点。《演义》中人物众多,张飞所占的篇幅可谓不多,但由于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巧妙刻画,张飞的形象塑造得极其成功,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画廊中一个十分有代表性的人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性格  性格词条  特点  特点词条  形象  形象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感想

 绿狗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推荐度:《呼啸山庄》读后感推荐度:狗猫鼠读后感推荐度:《狗猫鼠》读后感推荐度:《狗猫鼠》读后感600字推荐度:相关推荐绿狗山庄读后感15篇认真...(展开)

感想读后感

 《人生如棋局》读后感

 人生如棋局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为《人生如下棋》的文章,使我从中受到了许多启示,也明白了棋如人生,就算精彩也会有遗憾。  这篇文章是这样的:一位大学生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