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淮南子《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原文及鉴赏

  〔诠言训〕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①;去载则虚,虚则平。平者,道之素也;虚者,道之舍也②。

  〔注释〕 ① 载: 是指内心世界的一种精神负担。 ② 素: 本色,本来的面貌。舍: 藏身的处所。

  【鉴赏】 此语出于《诠言训》。这段话既是黄老道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贯彻。

  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西周开创者那里,他们在伐商兴周的历史变革中便已深切地领会到民众的力量,故而反反复复告诫自己的子孙们: 千万不要忽视民众的力量,要以民为本。以至到了残暴的周厉王时代,贤明的召公仍然劝诫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这里的“民”与我们今天理解的“人民”有所区别,但是“民”、“百姓”一直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语·宪问》记载有:“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得上个君子?孔子首先回答说:“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子路进一步追问是不是还有更高的标准呢?孔子进一步回答道:“修养自己来安抚亲友。”当子路再次追问“是不是还有更高的君子标准”的时候,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定。这种君子标准,恐怕连尧、舜都还没有完全做到哩!”在这里,“修己以安百姓”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也是儒家式的具有道德色彩的“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另外,老子等先秦道家也极力主张“以民为本”。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屡屡告诫统治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要以民为本,“以百姓心为心”。如《老子·七十四章》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黄老道家与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差异性。先秦儒家主张通过统治者道德修养,以自己的榜样力量,以身作则,通过仁义礼智等道德教化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相对而言,黄老道家则表现出“无为”的特征来。《诠言训》说:“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抛弃内心世界那些多余的精神欲求(“去载”),返归自己虚静平和的天性(“反性”),节制自己过度的物欲(“节欲”),减少徭役(“省事”),不夺农时(“勿夺时”),从而使民众可以丰衣足食(“足用”),从而可以收到民安国治的社会效果。《淮南子》在这里把“为治”、“安民”的落脚点放在“省事”、“节欲”、“去载”上,而这种“去载”、“节欲”、“反性”、“省事”行为正是黄老道家竭力提倡的“无为”原则下的治国方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本  之本词条  安民  安民词条  淮南子  淮南子词条  在于  在于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感想

 《方与圆》读后感

《方与圆》读后感(精选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与圆》读后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