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①,数也。人伦并处,同 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②。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 也,知愚分。势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 奋而不可说也。如是,则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则功名 未成也,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也,群众未县则君臣未立也。 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 物寡,寡则必争矣。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 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 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 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 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 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 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③,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 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注释] ①为:通“于”,对。②生:通“性”,天性,本性。③娉内:同“聘 纳”,古代婚礼。聘,问名。纳,纳币,收彩礼。送:送女。逆:迎娶。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①。节用以礼,裕民以 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 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 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 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 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 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 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之名②,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 此 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 乃身。”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臧(cáng藏):通“藏”,保藏。 ②纠:收。��(jiāo绞):通“挢”,取。 ③《康诰》:《尚书》篇名。若,顺。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 子袾裷衣冕①,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②,士皮弁服③。德必 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 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 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 入相揜④,必时臧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 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 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注释] ①袾(zhū朱):通“朱”,纯赤色的衣服。裷(gǔn滚):通“衮”,龙袍。冕: 礼帽。②裨(pí皮):大夫所穿的礼服。③皮弁(biàn变):一种用白鹿皮做的帽 子。④揜(yǎn掩):同“掩”,合。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 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 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 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 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①,或劬或劳,非 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故为之 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 钟鼓、管磬、琴瑟、竽笙②,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 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 其外。《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 方。”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或佚或乐:当作“或佚乐”。第二个“或”字衍。下句同。②磬(qìng 庆):一种石制的乐器。③“《诗》曰”句:见《诗经·大雅·棫朴》。亹亹(wěi尾),勤 勉的样子。
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 君之,非特以为淫泰也,固以为王天下①,治万变,材万物②,养 万民,兼制天下者③,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 故其知虑足以治 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 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 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以养其厚也;诚美其 德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藩饰之,以养其德也。 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 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④此之 谓也。
[注释] ①王:当为“一”字。②材:通“裁”,管理。③制:当为“利”字。 ④“《诗》曰”句:引自《诗经·小雅·黍苗》。
故曰: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 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 聚;百姓之势,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父子不 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男女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 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此之谓也。今之世而不然: 厚 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 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挈伺诈①,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 敝之,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弑 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②,倍其节③,而不死其事者,无它故 焉,人主自取之。《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④此之 谓也。
[注释] ①掎挈(jǐ qiè几切):指责。②粥:通“鬻”,卖。③倍:通“背”,违 背。④“《诗》曰”句:见《诗经·大雅·抑》。雠,应答。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屮殖谷①,多粪肥 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 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②。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 五谷以时孰③,是天下之事也④。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 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 事也。
[注释] ①屮:古“草”字。②率:通“帅”。将率,将帅,战时是军队指挥官,平 时是地方行政长官。③孰:通“熟”。④下:当为衍字。
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①。夫不足,非天下之公 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 则亩数盆②,一岁而再获之,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然 后荤菜百疏以泽量③,然后六畜禽兽一而车④;鼋鼍、鱼鳖、 鳅鳣以时别,一而成群,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然后昆虫万物 主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 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 以衣人矣。夫有余不足⑤,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 计也。
[注释] ①昭昭然:忧愁的样子。②盆:古代一种量器。③荤菜:指葱、 姜、蒜一类的蔬菜。疏:通“蔬”,蔬菜。 ④(zhuān专):通“专”。 ⑤有余:当为 衍文。
天下之公患,乱伤之也。胡不尝试相与求乱之者谁也? 我以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 贫,非将堕之也①,说不免焉。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 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 赏不行。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少人徒,省官职,上功 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 也。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则能不能不 可得而官也。若是,则万物失宜,事变失应,上失天时,下失 地利,中失人和,天下敖然②,若烧若焦。墨子虽为之衣褐带 索,��菽饮水③,恶能足之乎? 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 下矣。
[注释] ①堕(huī灰):通“隳”,诋毁。 ②敖:通“熬”。 ③��(chuò辍):通 “啜”。菽:豆叶。
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 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 禁暴胜悍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 耳,必将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①,必将刍豢稻粱、五 味芬芳以塞其口,然后众人徒、备官职、渐庆赏、严刑罚以戒 其心。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故其 赏行;皆知己之所畏恐之举在是于也,故其罚威。赏行罚威, 则贤者可得而进也,不肖者可得而退也,能不能可得而官也。 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 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②,汸汸如河海③,暴暴如丘山④,不时 焚烧,无所臧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 故儒术诚行,则天下 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诗》曰:“钟鼓喤喤,管磬玱 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 反。”⑤此之谓也。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 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诗》曰: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⑥此之谓也。
[注释] ①:同“雕”,雕刻。 ②浑浑:水流的样子。 ③汸汸(pāng乓): 水流盛大的样子。④暴暴:突起的样子。⑤“《诗》曰”句:见《诗经·周颂·执 竞》。喤喤(huáng皇),钟鼓声。玱玱(qiāng枪),管磬声。穰穰(rǎng壤),众多。 ⑥“《诗》曰”句:见《诗经·小雅·节南山》。瘥(cuó痤),疫病。憯(cǎn惨),曾,竟。
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①,冬日则为之��粥②,夏日则 与之瓜③,以偷取少顷之誉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顷得奸民 之誉,然而非长久之道也。事必不就,功必不立,是奸治者 也。傮然要时务民④,进事长功,轻非誉而恬失民,事进矣而 百姓疾之,是又不可偷偏者也。徙坏堕落,必反无功。故垂 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
[注释] ①唲(wā)呕:作小儿声表示慈爱。 ②��(zhān毡):稠粥。 ③ (qù去):大麦粥。④傮:通“嘈”,纷杂,嘈杂。傮然,嘈杂的样子。
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暍①,冬不冻寒,急不伤力, 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 流水,亲之欢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忠信 调和均辨之至也②。故君国长民者欲趋时遂功,则和调累解, 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 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向, 虽欲无明达,得乎哉! 《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 有疾。”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宛:通“蕴”,暑气。暍(yē耶): 中暑。②辨:通“遍”,遍及。 ③“《书》曰”句:见《尚书·康诰》。力懋(mào冒),勤勉。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①;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 姓不一②。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 次之,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 覆之③,养长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 化善者劝勉矣。是何邪? 则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 表明。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屮木,枝 叶必类本。此之谓也。
[注释] ①属:当为“厉”字。②俭:当为“险”字。③潢(huàng晃)然:大水 涌至的样子。潢,通“滉”。
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 爱而后用之之功也。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 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利而不利也,爱而不 用也者,取天下矣。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也。 不利而利之,不爱而用之者,危国家也。观国之治乱臧否,至 于疆易而端已见矣①。其候徼支缭②,其竟关之政尽察③,是 乱国已。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观其朝廷则 其贵者不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不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不 悫,是暗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俗④,其于货财取与计数 也,须孰尽察⑤,其礼义节奏也,芒轫僈楛⑥,是辱国已。其耕 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 是治国已。观其朝廷则其贵者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能,观 其便嬖则其信者悫,是明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 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于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 荣国已。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其臣下百 吏,污者皆化而修,悍者皆化而愿,躁者皆化而悫⑦,是明主之 功已。
[注释] ①易:通“场”,边界。②候:哨兵。徼(jiào较):巡逻。③竟:通 “境”,边境。④俗:当为“属”字。⑤须:当为“顺”字。⑥芒:通“茫”。轫:懒 散。⑦躁:通“劋(jiǎo缴)”,狡猾。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 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 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 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 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①,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 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 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 忧不足②。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 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 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 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 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贫,是愚主之极 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 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 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注释] ①垣(yuán元):矮墙,指货仓。窌(jiào叫):地窖。②天:当为 “夫”字。
凡攻人者,非以为名,则案以为利也,不然,则忿之也。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①。 布衣屦之士诚是②,则虽在穷阎漏屋,而王公不能与之争 名;以国载之,则天下莫之能隐匿也。若是,则为名者不攻 也。将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 举极战则不可。境内之聚也,保固视可,午其军③,取其将,若 拨④。 彼得之不足以药伤补败。 彼爱其爪牙,畏其仇敌,若 是,则为利者不攻也。将修小大强弱之义以持慎之,礼节将 甚文,珪璧将甚硕⑤,货赂将甚厚,所以说之者,必将雅文辩慧 之君子也。彼苟有人意焉,夫谁能忿之? 若是,则忿之者不 攻也。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 旗、翼⑥。人皆乱,我独治;人皆危,我独安;人皆失丧之,我按 起而治之。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又将兼人。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⑦此之 谓也。
[注释] ①期:通“綦”,极。 ②屦(xún jù寻句):用粗麻绳编成的鞋。 ③午:通“迕”,迎。 ④(fēng丰):蒲草。 ⑤珪璧:玉器。 ⑥旗、翼:皆为星 宿名。言寿比于星。旗,通“箕”,二十八宿之一。⑦“《诗》曰”句:引自《诗经·曹 风·鸤鸠》。忒(tè特),差错。
持国之难易: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事之 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①;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②; 割国之锱铢以赂之③,则割定而欲无厌。事之弥烦④,其侵人 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虽左尧而右舜,未有能以此 道得免焉者也。譬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 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诎要桡腘⑤,君卢屋妾⑥,由 将不足以免也。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 之⑦,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将修礼以齐朝, 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 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 力,名声足以暴炙之⑧,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 国莫不趋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⑨。故曰: 事强暴之 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此之谓也。
[注释] ①单:通“殚”,尽,竭尽。②畔:通“叛”,违背,背离。③锱铢:锱 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此处指极少的土地。④烦:当为“顺”字。⑤诎要:通 “屈腰”,弯腰。桡腘(náo guó挠国): 屈膝。桡,通“挠”,曲。腘,膝部的后面。 ⑥君:当为“若”字。⑦繁:通“敏”,巧敏,谄媚阿谀。⑧暴:同“曝”,晒。⑨乌 获:传说是秦国的大力士,能举千斤重。焦侥(yáo尧):传说中的矮人。
【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以“和”为贵,为政之道讲究“政通人和”, 富国之道亦然。人与人要和,人与自然也要和,这是荀子的富国理想。
然而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大集合体,从贵为天子 到普通的守门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求,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难 免相互碰撞、摩擦,求“和”并非一件易事,因而荀子提倡重礼。在儒家学 说中,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各种仪文形式如事生送死是其固有之 义。对于这些繁琐礼节,墨子批判最力,认为其过于华而不实,故应一概 摒弃,荀子却更多地关注到这些仪式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自上 而言,作为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奢华的生活赋予了王者君临天下的尊贵 气质,不怒自威,构成对臣下无形的震慑力,从而能更好地协调臣下的所 欲与所恶,使其相安无事;同时它是皇室对外宣传的门面,直接彰显着一 个王朝的实力强弱,维系着百姓的信心。在荀子的论述下,礼便向更具 实在意义的政治范畴过渡,成为为政治目的而设、承担文饰社会功能的 施政手段。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丞相为他主持建造了未央宫,刘邦嫌他 太奢侈,劳民伤财太甚,萧何解释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就是这个道理。自下而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像墨子那样鼓吹禁欲、非 乐,把人人都变成苦行僧,只会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反不如在百姓劳作之 余击鼓吹笙以塞其耳、雕琢刻镂以塞其目、五味芬芳以塞其口来得更人性 化呢!
古代农耕社会产生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儒 家孔、孟都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至荀子提出“天人相分”的命题,认为 人为万物之灵,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但他的“天人相分”仍然以“天人合 一”为前提。荀子反复强调,自然虽无意志,但能否顺应它的规律则决定 着人间的治乱祸福。具体到衣食之给,只要人依时而动,因地制宜,则谷 不可胜食,禽不可胜数,完全不用像墨子那样整天愁眉苦脸担心着资源不 足。不论是否出于自觉,荀子的这些思想已经具有了淳朴的和谐生态意 识。人类享受着以透支和破坏大自然为代价而获得远比荀子时代更为舒 适的物质生活,却不得不同时面临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枯 竭等一系列危机,而荀子则为我们重新找回昔日的栖身家园提供了另一 种选择,当下不断被提出与探讨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理论就是这种 传统天人观在更高层面上的一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