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老子读后感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真正的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
通过阅读,我不仅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的意味。我特别欣赏老子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过他。我在想,非要争什么呢?如果你出色,如果你获得大家的认可,你就不算不与人争,你也照样是出类拔萃的。这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对生活,对人与对事的一种豁达的态度。你不争了,倒是胜者,如果争了,有时反而会是两败俱伤。人人都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针锋相对的后果,往往便是鱼死网破。“不争”不是没有能力争,而是气定神闲,豁达处事的不想争。
同样的, “宠辱无惊”也给了我类似的启发。在《汉语词典》收录的“宠辱无惊”的解释就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不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宠”指“受宠”,“辱”指“受辱”,无论受宠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宠辱无惊。比如,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你的能力很强,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委以重任。这个时候算是得“宠”了吧。通常,在这个时候,心里难免会滋生出一些“骄”气,甚至还会表现在行动上。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你不该更不能对别人颐指气使。生活的路,难免有起伏,有波折,有得“宠”的时候,你知道就没有受“辱”的时候吗?也许换一任领导,某件事让他看不顺眼了,炒你鱿鱼了,这也不是一点没可能的事。“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富明日穷,今日穷明日富……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当中的,所以得“宠”的时候,不可得意忘形,当受“辱”之时,亦不可失落,更不能万念俱灰,韩信当初都能忍受胯下之辱呢!保持平和的心态,一切都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其实在我们实施教育的时候,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同样也要做到“宠辱无惊”。你在教育学生方面取得成绩了,你的班级各方面都比别的班出色,那么,你可以说就处于一个“宠”的状态中。在这样的状态中,切不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反之,则不可自暴自弃,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一切,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更为清晰地看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更好地成长。
王蒙说“一个人能做到宠辱无惊:他很镇定,他有定力,他有静力,我自岿然不动。不管你对我今天都说好啊好啊,我还是这样,说他不行了,不行就不行了,我还是我。要是做到这一点是太理想了,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即使做不到理想中的“宠辱无惊”,那么,最基本的还是要做到的。
好象有的人天赋很高,很容易就做到了。可有人有时候道理讲的很清楚,却做的不是很到位。事业是大局,就不可因小失大。只看到个人,眼前,或者说连实际也不懂,不明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懂如何顺势,借势,循序渐进,变通,不仅办不成事,而且会事事受阻。一些根本是天方夜谭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谈何容易。
不知道那些遇事更简单反应的人,如何能走那么远。也许是被当棋子使,枪使的性格,在特殊生态下,更容易利用和驾驭的原故。不过以事业为中心,面对复杂局面,如果没有三下二下,用不好也会成事不足。带兵打仗,性命相关,但不可用这样的人。如果求控制,为舒服,周围弄堆简单的人,会做起事来,处处不得心应手,事事操心,也于已于事没什么好处。还是要用些能成事的可用之人。看大,不看校。
想到藏锋露拙那句古话,这招式其实是深谋远虑的方法。看到那么多人,能够附和,接受指鹿为马的现实,做的那么容易,却也是感慨万分。活在长短不一的人群中,必然要学会这招。为了糊口,也没必要较真;为了做事,较真也没用;为了好玩,也应该逗着玩,错不在你;
忘记招式,少看几步是笨;知道招式,做不到,是应运不老到;远离纷争,静静应对,少言多做,牢记于心,尽量做到,或许会多看几步。先生存下来,才可说往远处走。不要忘记心中的目标,更要学会在环境中灵活,减少阻力,顺应变化,边走边看,保存而后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