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歌《三元里民歌》原文及赏析

  一声炮响,二律埋城。

  三元里被困,四方炮台打烂。

  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

  七七礼拜,八千斤未烧。

  九九打吓,十足输晒!

  ——《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为了“维护鸦片贸易”,1840年6月英国“发动和进行”了“对华战争”(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二》)。它在广东、福建的进攻失败后,转攻未进行备战的浙江并陷定海,昏庸的清廷将禁烟领袖林则徐革职查办,任命投降派琦善接替林则徐,后又派奕山为将军至广东代替琦善。奕山在广州被困后立即投降,而三元里人民与投降派相反,自发地进行了英勇的抗英斗争。这首民歌用简炼的语句,叙述了三元里斗争与奕山投降的过程,表达了人民的爱国情绪。

  民歌首先描叙了英军对广州的围攻。二律,即义律。埋城,即围城。故一、二句指1841年5月下旬义律使用大炮猛烈轰击人口稠密的广州城之事。英军于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后,至三元里一带骚扰,人民愤怒击毙十余名侵略军。5月30日,一○三乡乡民及爱国人士齐集三元里古庙,组织了几千人的队伍,将进行报复的大队侵略军诱至牛栏冈围住,痛打一顿,杀伤敌军五十多人,随后又将四方炮台层层围住。三、四句包含了英军在三元里被人民痛打,人民围困四方炮台等内容。因为5月30日这一天,是礼拜天,故下文“七七礼拜”就是对这一战斗日子的记述。

  民歌的后半部分,主要讥刺统治的投降主义。当义律炮轰广州后,驻军虽有三万人,但统治者为了保住身家性命,急忙派人“议和”,交出六百万“赎城费”,以换取英军不进入广州城,当时的大商人伍紫垣出钱最多。故“伍紫垣顶上(即对付过去),六百万讲和”二句,揭露了奕山的投降行径。 “九九”,意为“时不时”, “输晒”即“输光”。最后三句说,在5月30日人民猛攻四方炮台前,江岸泥城的八千斤重的大炮,未及点燃射击,敌人就已登陆。清军从不认真抵抗,以致最后全部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

  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揭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斗争的序幕。这首广东民歌记述了此次斗争,并把歌颂人民与揭露统治者结合起来。“七七礼拜,八千斤未烧”等,既赞扬三元里人民的反侵略,也鞭挞了奕山等的投降主义,表现出人民鲜明的爱憎感情。

  这首民歌采用了按数字排列的特殊形式,被称作数顺歌。即每句第一字嵌进数字,从一到十,顺序排列,巧妙地叙述了事件的过程,如“三元里被困,四方炮台打烂”等。有些句子具有对比意义,如“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等。这种嵌数字排列的数顺形式,明白易懂,便于记忆,故常为民间歌谣所运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歌《三元里民歌》原文及赏析  三元里  三元里词条  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感想

 桃花源记读后感300字

桃花源记读后感300字(通用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3...(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