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上兰单,唯愁答辩难。
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六十七
这首童谣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进衙门打官司,有钱的人可以买通官府,让官吏们替自己说话;没钱的容不得分辩,只得任凭都官的摆布处置。两京,指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民歌民谣的搜集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因而记录时常用一些近音字。 “兰单”二字,似指鎯铛,即套锁罪犯的锁链。一说似指逮捕罪犯的文书。二说皆可通。首二句的“不怕”和“唯愁”,是一对内容截然相反的选择词语。按照常理,在一般情况下,被官府逮捕和绑锁,说明是有犯罪行为。但童谣的作者何以反说“不怕上兰单”呢?这是因为,正如民谚所说:“为人不办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自己并没做亏心事,更没有犯王法,“上兰单”又有何妨呢?首句的“不怕”便反映了善良人民的这种心声。但一到衙门,凶恶的官府,因为受了豪富们的贿赂,根本容不得善良人民的说话,容不得无辜者的据理申辩,所以说“唯愁答辩难。”“唯愁”二字,写出了贪官污吏们受贿后对劳动人民穷凶极恶、如狼似虎的丑恶嘴脸。
如果说首二句还是从受害者的心理和语气,使我们管窥到了官府的黑暗,那么,后两句就把这个问题点得更加明确了。 “无钱求案典,”“案典”,指办案的官吏。如果你没有钱去求办案的官吏,那么,就只有“生死由都官”了。 “都官”,亦指官吏。“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都官掌管着生杀大权,既然无钱“奉敬”,便只有任其宰割了。
唐代,在封建社会中是一个相对开明的王朝,但到了天宝中后期,政治逐渐腐败,特别是到了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为相之时,贿赂之风甚盛,官府已到了腐败不堪的地步。这首童谣就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清晰而准确地反映出官府的黑暗,政事的腐败,也反映了人民对官府的愤怒之情。阶级矛盾的加剧,也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