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无聊,闲游荡,
见一个风筝在那半空中飘荡;
他也是被人牵连,在那云端晃.
怕想起奴与风筝一般样,
身无着落,挂肚牵肠。
为什么收收放放,把那人飘荡?
为什么收收放放,把良心丧?
——清·无名氏辑《时调小曲丛钞·软玉屏调》
这首民歌以在半空中飘荡的风筝自喻,把诗人那种在爱情婚姻上“身无着落,挂肚牵肠”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如画。
风筝为什么“在那云端晃”呢?诗人指出: “他也是被人牵连。”这既符合放风筝的特点,又巧妙地隐喻着她“也是被人牵连”着,身不由己。因此作者对风筝的处境深感同情,名为责问那个用线牵连风筝的人,实则责问跟她有牵连的人:“为什么收收放放,把那人飘荡?为什么收收放放,把良心丧?”作者虽未明说这“收收放放”的人究竟是谁,但可肯定不是指放风筝的人,因放风筝的收收放放,根本不存在“把那人飘荡”、“把良心丧”的问题,她无疑地是指使她“牵肠挂肚”的情人。
它妙在名为写风筝,而实则同时刻画着“与风筝一般样,身无着落”的人,以及放风筝的人,特别是以风筝的“在那半空中飘荡”、 “被人牵连”、 “收收放放”,把诗人那种心理的苦闷和困扰,抑郁和不安,恍惚和杂乱,皆刻画得生趣盎然,给人以一腔孤愤、浸透血泪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