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将《水浒传》中的宋江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看作是同一种人。
他们都是起于微末,一个是不入流的县城押司,一个是贩席织履的小商贩;
他们身边都聚拢起了一帮能人异士,一个组成了梁山集团,一个组成了西蜀集团;
他们最后都功败垂成,一个被朝廷利用完后用毒酒害死,一个兵败夷陵后,病逝于白帝城。
在这些人眼里,宋江和刘备都是表面仁义,实则虚伪,惯用虚情假意的套路来笼络人心,为自己卖命。
那么,宋江和刘备,真的是同一种人吗?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二人都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一种主流说法是二人还是师徒关系,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
写于同一时代的两本书,虽然一本是写的宋朝,一本写的是三国,但其中价值观和写法套路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宋江和刘备这两人就有什么相似之处。
关于两人的性格,用表面仁义,实则虚伪来形容宋江,还算贴切,但要说刘备也是这样的人,小编一万个不同意。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义结金兰,刘备说他们是“义同生死”,后来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对待两位弟弟的。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之后,刘备不顾西蜀国内孱弱,以及以诸葛亮为首的文臣一脉的反对,仍然调集大军征讨东吴,哪怕最后兵败夷陵,他也从没后悔过来为关羽报仇。
刘备不仅对结拜的兄弟仁义,对下属同样如此。
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不得不辞别刘备。这时孙乾密谓玄德曰
“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 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
而玄德曰
“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众皆感叹。
反过来看宋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却做着狗屁倒灶的事情。
为了把人上梁山,可谓用尽了手段。卢俊义本来大财主当得好好的,硬是被宋江、吴用在家里偷摸写了首反诗,被逼无奈只能落草为寇。
秦明也是如此,宋江派人假扮他去攻打青州,以至于他全家老小被官兵杀死,不得不逃到梁山。
这时候宋江还有脸解释呢
“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
这么说吧,哪怕到了地下,刘关张三人见面,肯定是抱头痛哭“大哥我对不起你,丢了荆州”,“二哥我没能给你报仇,我恨啊”,“两位弟弟,哥哥让你们苦了啊”。
而宋江见了其他107.起码有一大半都要再打死他一回。
如果刘关张三人都穿越回《三国演义》的开篇,关羽和张飞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要找到刘备,接着跟随。
而梁山一百单八将穿越的回《水浒传》开篇的话,肯定第一回就是林教头、鲁智深、扈三娘等人齐聚郓城县,共诛宋押司。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水浒传》是一本厚黑学专著。拿宋江和刘备比,绝对是对刘备的一种侮辱,就像有人拿吴用跟诸葛亮比,是对诸葛亮的侮辱一样。
有网友甚至直言素质点,别恶心皇叔。
完。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发表不同看法。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诸葛亮。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内容简介、分析及读后感,如:三国演义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