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幼学琼林《疾病死丧》原文及翻译

  疾病死丧

  【原文】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1]。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2]。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3]。罹疾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疾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灾[4]。病不可疗曰膏盲,平安无事曰无恙[5]。采薪之忧,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疾[6]。可以勿药,喜其病安;厥疾弗瘳,言其病笃[7]。疟不病君了,病君子正为疟耳;卜所以决疑,既不疑复何卜哉[8]。谢安梦鸡而疾不起,因太岁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9]。

  【注释】

  [1]福寿康宁:指幸福、长寿、健康、安宁。

  [2]调:调理,调养,这里指保养身体,防御疾病。达人自玉:乐观豁达的人懂得自行珍重。玉,珍重,爱护。

  [3]违和:身体失去调和而不舒适。偶沾微恙:偶然得了小病。恙,疾病。

  [4]罹病者:遭受疾病折磨的人。罹,遭受。造化小儿:戏称司命神,用来指命运,是一种风趣的说法。实沈、台骀为灾:春秋时期晋侯生病了,当时郑伯派出的公孙侨正好在晋国访问,顺便前去探问晋侯的病情。叔向就向公孙侨请教说:“此次君主的疾病,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和台骀作祟导致的。史官没听说过实沈和台骀,请问您知道这是什么神吗?”实沈,古代神话中高辛氏的小儿子,是参宿之神。台骀,传说中的汾水之神。

  [5]膏肓:古代医学称心膈之间的部位,是人体内主要部位。膏,心尖脂肪。肓,心脏与膈膜之间。无恙:没有疾病。

  [6]采薪之忧:身患疾病,不能外出打柴。河鱼之患:鱼烂一般先从腹内开始。

  [7]勿药:不用吃药病就可以自愈。厥疾弗瘳(chōu):那个病不容易好。厥,其,那个。瘳,病愈。病笃:病势沉重。

  [8]疟不病君子:西晋传说疟鬼不敢侵犯正人君子。有一个小孩为父亲买治疟疾的药,店主人说:“你父亲是有德行的君子,为什么会害疟疾?”小孩回答说:“正是因为这个病侵犯君子,所以才会叫做‘疟’。”这里小孩是用“疟”和“虐”同音来为父亲开脱。疟,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卜所以决疑:唐朝初年,长孙无忌等人劝李世民除掉兄弟建成和元吉。李世民叫占卜者进行占卜。张公瑾从外面闯进来,将占卜的工具摔到地上说:“占卜是用来决断疑难的,现在事情势在必行,没有疑难,有什么占卜的必要?”

  [9]谢安梦鸡而疾不起:有一次,谢安对身边人说:“从前大将军桓温在的时候,我常担心自己不能保全。忽然有一次梦见坐着桓温的车走了十六里,见到一只白鸡才停下来。乘桓温的车,预示我会替代他的职位;走了十六里才停止,意味着我代替他十六年;白鸡代表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啦!”太岁:即太岁神。古代数术家认为,凡是太岁神所在的方位和与之相反的方位,都非常凶险。酉:十二地支之一,既代表十二属相的鸡,也代表一个具体的年份,即酉年。蛭(zhì):即水蛭,俗称“蚂蟥”,生于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

  【译文】

  幸福、长寿、健康、安宁,本来就是人们共同向往的;死亡与疾病,也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只有聪明的人才懂得调养身体,乐观豁达的人才懂得自己珍惜身体。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称自己患病,说是“偶沾微恙”。遭受疾病的困扰就说患者太受“造化小儿”折磨了;患了疾病,就说难道是实沈、台骀为害?病到了不能治疗的程度,就说病入“膏盲”;患病但是平安无事,就说身体“无恙”。“采薪之忧”,是生病的人的谦称自己患病的说法;“河鱼之患”,是指患了腹泻。“可以勿药”,是高兴病将痊愈;“厥疾弗瘳”,是说病情很重。相传疟疾不会伤害君子,真的伤害了君子才称得上是“疟”;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的事情,既然没有疑惑又何必占卜呢?谢安患病中,梦见自己走了十六里,遇到一只白鸡就停了下来,预感到自己鸡年将会病死,这是因为太岁星正好在鸡年;楚王吃饭时发现一条水蛭,为了不使厨师受罚,便偷偷吞下,结果他的病就痊愈,这是因为他将仁德施与了他人,必有好报。

  【解读】

  “福寿康宁”指幸福、长寿、健康、安宁,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历来追求长寿的人很多,正确的养生,确实可以实现,而一些人期望长生不老,特别是古代的一些帝王,什么都拥有了,就幻想长生不死,于是留下很多轶事。如晋哀帝司马丕,胸无大志,只愿偏安江南,不愿北伐,20岁当皇帝,只干了四年,就开始谋划长生不老了,相信了那些专门忽悠人的方士的花言巧语,吃下了他们的长生不老丹药,毒发而亡。再如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到了晚年,生活上就开始放纵,天天在后宫烟熏火燎地带着一帮子人炼丹药,炼着炼着,就搭上了性命。唐穆宗李恒,25岁登基,中了宦官王守澄的招儿,天天在宫内笙歌燕舞,嬉戏取乐,听凭王守澄独揽大权,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整个朝廷弄得一塌糊涂,极度荒淫腐败,服用金石丹药中毒死亡。这些皇帝本来期望长生不死,结果却加速了死亡,实属自找!

  【原文】

  将属纩、将易箦,皆言人之将死;作古人、登鬼箓,皆言人之已亡[10]。亲死则丁忧,居丧则读礼[11]。在床谓之尸,在棺谓之柩[12]。报丧书曰讣,慰孝子曰唁[13]。往吊曰匍匐,庐墓曰倚庐[14]。寝苫枕块,哀父母之在土;节哀顺变,劝孝子之惜身[15]。男子死曰寿终正寝,女人死曰寿终内寝[16]。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殇[17]。

  【注释】

  [10]属纩(kuànɡ):用新棉置于临死者鼻子前,观察是否断气。属,注目,观察。纩,絮衣服的新棉。易箦(zé):更换床席。鲁国的大夫季孙子为了表示对曾子的敬意,特意送给他一张大夫专门用的竹席。后来,曾子得了重病,因为他不是大夫,不应该用这种席子,所以让儿子帮他换掉。更换席子后还没有躺稳,曾子就去世了。箦,竹编的床席。作古人:也称“作古”。鬼箓(lù):也作“鬼录”,古人认为人死后在阴间有一份名册。

  [11]丁忧:古代礼仪,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中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读礼:古人守丧在家,要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12]柩(jiù):装着尸体的棺材。

  [13]讣(fù):讣告,报丧的通知。慰孝子曰唁(yàn):慰问死者的儿子叫做吊唁。孝子,父母死后居丧的人。唁,对遭遇丧事的人的慰问。

  [14]匍匐:即匍匐求之。《诗经·邶风·谷风》中说:“凡民有丧,争匐求之。”意思是,只要乡亲们遇了难,就是爬着也要去相救。庐墓:为父母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15]寝苫(shān)枕块:古礼规定,从父母去世直到下葬,子女不能住在屋子里,只能睡在草席上,以土块做枕头。苫,居丧时睡的草席。节哀顺变:节制悲哀,顺应变故。

  [16]寿终正寝:年老死在家里。正寝,住宅的正屋。内寝:内室,也专指妇女的居室。

  [17]崩:即把天子的死比做山崩。薨(hōnɡ):专称诸侯之死。不禄:不终其禄。禄,官禄。殇(shānɡ):未成年而死。

  【译文】

  “将属纩”和“将易箦”,都是说人将要死亡;“作古人”和“登鬼箓”,都是说人已经死亡了。古人父母去世了就要“丁忧”,为父母服丧就要“读礼”。人死后停在床上称之为“尸”,人死后安放在棺材里称之为“柩”。向亲朋好友报告丧事的文书称做“讣”,到丧家安慰孝子称做“唁”。前往祭奠死者、慰问其亲属,称做“匍匐”;为了给父母守坟在墓旁搭盖的小屋称做“倚庐”。“寝苫枕块”,是哀痛父母已经埋入土里;“节哀顺变”,是劝说孝子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男子去世,称做“寿终正寝”;女人去世,称做“寿终内寝”。古代的皇帝死亡称为“崩”,诸侯死亡称为“薨”,大夫死亡称为“卒”,士人死亡称为“不禄”,平民百姓死亡称为“死”,未成年的孩子死亡称为“殇”。

  【解读】

  “天子死曰崩”,古代为什么把天子之死叫“崩”,因为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在封建时代,帝王“崩”后的丧葬排场和他们活着时一样,处处表现出他们至高无上的尊严和豪华,极尽骄奢淫侈。在清朝,皇帝的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据有关史料记载,皇帝在生前就要选择好陵墓地址。清朝自顺治帝开始,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的陵墓选在东陵(河北遵化县)和西陵(河北易县)两处。他们在位时就营建自己的“地下宫殿”,如慈禧的墓地就进行了长达35年的营建。至于棺木器厂(皇帝称“梓宫”)要用云南的金丝楠木,所花运费要以数十万两白银计。棺木做成后,要刷上四十九道漆。皇帝咽气之后(称晏驾或驾崩),要择吉时良辰入殓。入殓之后,还要不断地举行法事和吊唁活动。在德胜门还要演杠十天,杠夫按正式出殡的规模和要求,先抬着一块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独龙木,大约有万斤,上面放一碗水,要练到走时水洒不出来为止。在演杠时,还要日夜施工,抢修去陵墓的御道,之后才是出灵。

  【原文】

  自谦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18]。父死何谓考,考者成也,已成事业也;母死何谓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19]。百日内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颡[20]。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21]。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22]。三月之服曰缌麻,三年将满曰禫礼[23]。孙承祖服,嫡孙杖期;长子已死,嫡孙承重[24]。

  【注释】

  [18]失怙(hù)恃:“怙”和“恃”都有依靠、依赖的意思。

  [19]媲(pì):匹配,比得上。

  [20]泣血: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稽颡(sǎnɡ):一种跪拜礼,用于居丧时答拜宾客,表示极度的悲痛和感谢。

  [21]期年:一年。

  [22]缉:一种缝纫方法,一针对一针地缝,多用于缝衣边。斩衰:古代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期三年。齐衰:古代五种丧服之一,用粗麻布制成,衣服缝边。一般服期一年。大功:古代五种丧服之一,用熟麻布做成,服期九个月。小功:古代五种丧服之一,用熟麻布做成,服期五个月。

  [23]缌(sī)麻:古代五种丧服中最轻的一种,用细麻布做成,服期三个月。禫(dàn)礼:除去孝服时举行的祭祀。

  [24]嫡孙:即嫡长孙,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杖期:拄哀杖一年。

  【译文】

  父亲去世,谦称自己是“孤子”;母亲去世,谦称自己是“哀子”;父母都去世,谦称自己是“孤哀子”;自己说父亲去世称做“失怙”,自己说母亲去世称做“失恃”,自己说父母都去世称做“失怙恃”。称父亲去世为什么叫“考”?因为考有成就的意思,是说父亲事业有成;称母亲去世为什么叫“妣”?因为妣通媲,是说母亲的美德能配得上父亲。父母去世之后,百天以内称做“泣血”,百天以后称做“稽颡”,一周年的祭礼称做“小祥”,两周年的祭礼称做“大祥”。穿粗麻布且不缝衣边的孝服称为“斩衰”,穿粗麻布且缝衣边的孝服称为“齐衰”,这表明丧礼有轻重的级别;穿孝服时间为九个月的称做“大功”,穿孝服时间为五个月的称做“小功”,这表明亲疏不同所穿丧服及丧期也不同。服期为三个月的丧服叫“缌麻”;三年服丧期将满举行的礼仪叫“禫礼”。孙辈为祖父母服丧,嫡长孙要执哀杖,为期一年;如嫡长子已经死亡,嫡长孙就要承担主持丧祭的重任。

  【解读】

  “三月之服曰缌麻,三年将满曰禫礼。”蕴含着儒家的孝道观。儒家大师孔子主张父母去世“守丧三年”。而孔子的弟子宰我曾质疑“三年之丧”,认为守丧期间不行礼乐,将使礼坏乐崩,人文世界随之瓦解;同时,自然世界一年为循环之期。那么守丧何不也以一年为期?宰我的意思是,外在规范是相对的,可以更改的。孔子认为如果守了一年之丧以后,就恢复平日的生活享受,请问你心里安不安呢?换言之,孔子认为守丧三年才会心安,外在规范是为了适当表达内心感受而制定的。孔子还认为,一个人若是内心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深,任何外在规范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孔子认为“不守丧三年,心就不安”,孔子的理由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是小孩子生下来到了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一个人对父母的感情深的话,没有三年怎么会从悲伤中走出呢?走不出悲伤又何谈心安呢?

  【原文】

  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25]。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26]。以财物助丧家,谓之赙;以车马助丧家,谓之赗;以衣殓死者之身,谓之襚;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琀[27]。送丧曰执绋,出柩曰驾輀[28]。吉地曰牛眠地,筑坟曰马鬣封[29]。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日铭旌[30]。挽歌始于田横,墓志创于傅奕[31]。生坟曰寿藏,死墓曰佳城[32]。坟曰夜台,圹曰窀穸[33]。

  【注释】

  [25]明器: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纸制成。哀杖:孝子因为哀痛而身体羸弱,所以手中要拄杖。俗称“哭丧棒”。

  [26]杖取乎竹:因为竹子外面有节,以表示亡父的节操在外。杖取乎桐:因为桐与“同”谐音,以表示丧母后的哀痛和丧父相同。

  [27]殓(liàn):给死者穿衣入棺。实:充实,填塞。琀(hán):放在死者口中的玉。

  [28]执绋(fú):以手牵引灵柩的大绳,帮助灵柩行进。绋,拴在灵柩上的绳索。輀(ér):古代载运棺柩的车。

  [29]牛眠地:晋朝陶侃还没有发迹时,其父母去世了,准备安葬的时候,家里的牛忽然不见了。一位老人对陶侃说:“我在前面山冈上看见一头牛睡在污泥中,在那个地方安葬死者,后代能当上大官。”马鬣(liè)封:坟墓上封土的一种形状。

  [30]功布:古代丧礼中用来指引灵柩的布,一般用三尺长的白布悬于竿头,略似旌旗。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31]挽歌始于田横:田横,秦末人,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不久被刘邦打败。汉朝建立后,他率领五百名部下逃亡到一个海岛。汉高祖命令他去洛阳,他在途中自杀了。其部下听到消息,也全部自杀于海岛上。挽歌,送葬时所唱的哀歌。墓志创于傅奕:傅奕是唐朝初年的学者,据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自己撰写墓志铭的人。墓志,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头,上面记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等资料。也指墓志上的文字,即墓志铭。

  [32]生坟:人活着时自己建的墓穴。佳城:指墓地。汉代夏侯婴死了,送葬途中,运灵柩的马突然不往前走了,用蹄刨地,悲愤地嘶鸣。刨开马蹄下的地方,得到一块石头,上面有字:“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于是就把夏侯婴安葬在这个地方。

  [33]夜台:坟墓中不见光明,故称。圹(kuànɡ):墓穴。窀穸(zhūn xī):厚夜,长夜的意思。窀,厚。穸,夜。

  【译文】

  死者随葬的器物叫做“明器”,是用对待神明的礼仪对待死人;孝子所拄的木杖叫做“哀杖”,是用来支撑哀痛衰弱的身体。父亲的节操表现在家外,所以父亲去世时哀杖用竹子制成;母亲的节操表现在家内,所以母亲去世时哀杖用桐木制成。用财物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称做“赙”;用车马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称做“赗”。死者入棺时送衣被给其穿用称之为“襚”;把玉放在死者口中称之为“琀”。将死者送去安葬称做“执绋”,运出灵柩称做“驾輀”。吉祥的埋葬之地名为“牛眠地”,修筑坟墓名为“马鬣封”。墓地前的所立的石像原来名叫“翁仲”;丧葬时灵柩前的布幡如今名叫“铭旌”。“挽歌”是为死者所作的哀悼之歌,最早开始于汉初田横的葬礼;“墓志”是记载死者生平事略,由唐代傅奕首创的。活着的时候修建的墓穴叫做“寿藏”,去世之后才修建的墓地叫“佳城”。坟墓称做“夜台”,墓穴称做“窀穸”。

  【解读】

  皇帝的坟墓为什么叫陵?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其实在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都称“墓”而不称为“陵”。周代君王的墓也称“墓”亦不称“陵”。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由此可见,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历史上着名的皇帝陵,有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的“乾陵”等等。

  【原文】

  已葬曰瘗玉,致祭曰束刍[34]。春祭曰禴,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35]。饮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泽如存;读父书以增伤,父之手泽未泯[36]。子羔悲亲而泣血,子夏哭子而丧明[37]。王裒哀父之死,门人因废《蓼莪》诗;王修哭母之亡,邻里遂停桑柘社[38]。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39]。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40]。

  【注释】

  [34]瘗(yì)玉:古代祭山礼仪,礼毕后在坑里埋玉。这里借玉指死人,指死人已经埋葬。瘗,埋葬。束刍:捆草成束。东汉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朋友徐稚前去吊唁,放了一捆草在房子前就走了。众人都觉得很奇怪,郭林宗说:“这肯定是南州的高士徐孺子呀。《诗经》中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没有德行配得上呀。”刍,草秆。

  [35]禴(yuè)、禘(dì)、尝、烝(zhēnɡ):古代宗庙四时的祭名。

  [36]杯棬(quān):也做“杯圈”,一种木制的饮水器具,一般是妇女使用。口泽:指津液。泯:消灭,丧失。

  [37]子羔:春秋时人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38]王裒(póu):字伟元,晋朝人,他伤痛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所杀,发誓不担任晋国官职。母亲死后,读《诗经·蓼莪》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句。时,流泪哭泣不停,他的门人因此不再提及《蓼莪》这一篇。王修:三国时魏人,字淑冶,七岁时母亲在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去世。第二年,又逢社日,王修非常哀伤,邻里都被他感染,于是停止了社祭活动。桑柘社:社祭。桑柘,农桑之事。

  [39]皋鱼:春秋时人。椎牛:杀牛。逮:及,等到。

  [40]木:树的根。慎终追远: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终,人死。远,指祖先。

  【译文】

  死者已经埋葬叫做“瘗玉”,到坟前祭奠叫做“束刍”。天子及诸侯到宗庙祭祀,四时之祭的名称不同,春祭名叫“禴”,夏祭名叫“禘”,秋祭名叫“尝”,冬祭名叫“烝”。用母亲的杯子饮水不禁心中悲痛,是因为感到亡母的津液似乎还留在杯子上;读父亲留下的书籍更增添伤感,是因为总觉得书中还留着亡父的手印。子羔悲悼逝去的双亲而哭泣了三年,竟然眼睛哭出血珠;子夏痛失爱子而哭瞎了双眼。王裒每当读到《诗经·蓼莪》中的诗句,就想起亡故的父亲而痛哭流涕,他的学生不忍便不再读这首诗;王修的母亲死于社日,每到这一天他就哀悼亡故的母亲而号啕痛哭,邻里们为之凄然,于是停止了社祭活动。大树想要静止而风却偏不停息,儿子想要尽孝心而父母却已经离世,皋鱼因父母去世为此感慨倍增;与其父母死后杀牛到坟前祭奠,不如当父母健在的时候用鸡肉和猪肉来赡养他们,这是曾子读丧礼得到的感想。所以说为人子女的,应当想到木有本水有源,时刻不要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必须庄重谨慎地按照礼仪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恭敬地祭祀自己的祖先。

  【解读】

  中国的祭祀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古时候城乡人们多迷信鬼怪,有祭祖、求神、拜佛的习俗。每年清明节前数日,家家户户均备祭品纸钱,由家长率儿女到先祖墓地烧钱挂纸,祭祖。清明这一天,可以加土添坟、修整墓地。农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生日,名浴佛节。每年,佛教寺庙浴佛诵经,举办法会。城乡信徒及善男信女多备供品、香火,前往烧香拜佛,祷求佛祖保佑平安、吉祥无灾。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城乡群众多备祭品供奉土地灵位,祭祀土神,祈祷全年粮食丰收。多数农户如此日不祭,便在秋后,请道士、阴阳诵经一昼夜,专祭土地神,称“谢土”。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十月朝。家家备供献、纸钱给祖先亡灵烧化、祭奠,意为送寒衣费用。有民谚“十月朝朝,买纸烧烧”。每年冬至这一天,群众各在门前为祖先亡灵烧化纸钱,以示年关将近,给祖先亡灵送钱备年关。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各家送灶神回天宫,在灶神灵牌前上供品,烧香化纸,祭祀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些祭祀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是都包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幼学  幼学词条  琼林  琼林词条  病死  病死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感想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推荐度: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推荐度: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推荐度:女生没有安全感的几个表现推荐度:没有孩子的离婚协议书推荐度:相关推荐没有任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