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主要内容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这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50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展现她的事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一本像自传又不像自传的一本书,于其说自传,我更倾向于说是一本了解敦煌的入门科普文。
整本书包括十三部分,分别涵盖了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不像一般的自传基本上以时间为线去将一个伟大人传奇的一生,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去讲诉不同的内容。没有办法像阅读一般自传体那样,按图索骥,然后根据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获得淘金之道,她更多的在描述的是,用一个普通人,正常的成长经历,成长、求学、工作、坚守,没有夸大苦难的力量,只是娓娓道来。她告诉我们:过去的已经不能再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因为本来就不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她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也是如此。是啊,最重要的不就是现在吗,很多时候在懊悔之前的所作所为或者在洋洋得意于之前的辉煌成就,但这一切不都过去了吗?而对于未来的幻想、恐惧,但未来不也还没到吗?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过好现在吗?
没有去过敦煌,没有看过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甚至于对于壁画艺术的无知,都使我羞愧,相关的文化在逐渐的流失,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消失一点点,只有这些“敦煌人”在不放弃的坚守,他们在说,再努力一点点,让这些文化留得更久一点点,让这些文化传承的精神留的再久一点点,在空荡荡的莫高窟面前,即使人去窟空,对于颇有悟性和慧根的人而言,目击空空的禅窟或有如棒喝一样的启示,即使不能顿悟,眼前也一定会浮现当年那些骨瘦如柴的禅僧,在阴暗寒冷的洞子里默坐冥想的情景,心中必定生出一种谦恭和敬意。通过这些,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就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漏的铃驿响起,世界就安静,时间就停止,这便是永恒。
《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感
这部《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就是樊锦诗晚年的口述回忆录,在2019年才刚刚完成,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整理撰稿,她们结缘于敦煌,因敦煌而成莫逆之交。
在这部作品里,樊锦诗把她的人生经历与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保工作串连,并且深情回忆师友诸朋,在常书鸿、段文杰之外,我们还看到宿白、苏秉琦、季羡林、饶宗颐等前贤的身影,他们的人生都与敦煌密切相连,敦煌也因他们而更辉煌。
除了对敦煌历史文化的梳理,与故人忆旧或学术探讨,回忆录最珍贵、最让人感慨的,在我看来,是樊锦诗以朴素实在的语言讲述的个人的一生,或者说,她所呈现的真实的敦煌人的悲欣哀乐。这部作品并不昂扬,而是真诚的袒露,因此而格外动人。
“其实我有几次都想离开敦煌,”樊锦诗说道,“但是为什么留下来,这是一个人的命”。
樊锦诗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高材生,受父亲的影响,樊锦诗从小学业优秀,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她在1962年去敦煌实习,其间就因水土不服而疾病缠身,所以她并没有毕业后去西北的打算。但在那时,她必须服从组织的分配,只能告别杭州舒适的家庭条件,与同班男友异地相恋。原以为,几年后就能调离,却想尽办法始终无法获准。
在书中,樊锦诗屡次表达,爱人老彭为她所做的牺牲,她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不称职,她与孩子分隔两地造成的亲情的疏离,她心里有多少的痛苦啊,时代的烙印在一个人身上打下深重的痕迹,所有的敦煌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维摩居士大乘经》有言:“欲得净土,当净其心。”敦煌召唤他们前去,敦煌为他们敞开门扉,敦煌也欲索取代价,要他们以身为祭。
家庭与工作,个人与国家,如果无法兼得,要怎么办呢?如果没有犹豫,没有挣扎,没有割舍,还能称得上奉献吗?这种纠结与升华,让人唏嘘,让人感佩。
樊锦诗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竟然会在敦煌那么多年。有过怨,有过厌,有激烈的手段,甚至脱岗半年,与丈夫小孩留在武汉。也就是离开,让她越发看清她与敦煌早就难以分离。有现实的因素,老彭一人的工资难以支撑一个四口之家,组织的压力更让人难以抵挡。夜不能寐,心绪难安。樊锦诗想着自己的志愿,想着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想着她的恩师,想着她的同事,他们同样承受着伤痛,在荡世流离,在荒漠埋骨。
因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就这样,活在一块土地上,日复一日,终究与它长成了骨肉。她在敦煌工作五十七载,由风华正茂的江南少女熬成了白发苍苍的西北老妇,由懵懂无知的青涩学子进化为胸襟广阔的渊博长者,执守、沉默,孜孜做事,与敦煌一起经受风霜雪雨,经受严寒酷暑,经受无望与希望,迎来涅槃,迎来重生。
这就是敦煌,与它的守护人。“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