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五章读书笔记:天然的港口

  《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五章读书笔记

  白天的时候,“我”来到平原上,但看到的却是一片漆黑之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弄错了时间?

  2月20日,我一直睡到11点才起床。我想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来到客厅里去查看“鹦鹉螺号”的航向,墙上的仪器告诉我它仍朝南行驶,时速20海里,水深300英尺。

  【叙述】交代了这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和船航行的速度、方向。

  但走上平台后却让我大吃一惊——海绵上一片漆黑,不是我想象中的大白天!我们是在哪儿?是我搞错了时间吗?

  【心理描写】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形象地刻画出教授醒来后不知所措的样子及想尽快弄清楚问题的急切心理。

  湖泊呈圆形,岩洞就像一个倒放的漏斗,只在顶上有一个极小的出口,但绝不可能让人通行。

  【巧用比喻】将圆形岩洞比作倒放的漏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湖泊的地形特点。

  然而,“鹦鹉螺号”并不需要这样一个港口,这里仅是它取得制钠原料的矿藏地。矿藏就在海水下面,是取之不尽的原煤,由地质时期就埋入沙土中的无数森林形成。

  【前后照应】这里解释了“鹦鹉螺号”的动力原料来源,与前文所设悬疑相照应,突出了作者巧妙地构思和缜密的思维。

  我们走上平台,康塞尔本来就对什么都不在乎,他两眼看看四周,似乎觉得在水下睡过一觉,醒来后在山底下,这再自然不过了。尼德·兰则只关心一件事:这个岩洞是不是有出口。

  【人物刻画】通过不同人的不同反应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康塞尔不在乎表现出他的淡定,尼德·兰则是一心想要出逃。

  “你们能否想象一下,”我问他们,“当这个大漏斗里面充满沸腾的熔岩,这种炽热的岩石液体一直升高,直到从山顶的孔洞中喷涌出来,就像炼铁炉中的铁水一样,这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语言描写】以“我”的话语,交代岩洞的奇特之处。

  “康塞尔,很可能是大洋地下地形的变化,造就了‘鹦鹉螺号’现在航行其上的通道,大西洋的海水于是涌进火山内部来了。水火两大元素激烈较量,最后海洋获胜。此后又过了不知多少世界,沉没在水中的火山转变为宁静的岩洞。”

  【语言描写】解释了岩洞是如何形成的,表现出“我”博学多识的一面。

  从崖壁的凹凸处,顽强地伸出一些小树枝,甚至浓叶大树。

  【环境描写】表现出植物顽强地生命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茁壮成长。

  香是花之魂,海中的花,像那些绚丽斑斓的小草,虽然开得漂亮却是没有灵魂的!

  【运用拟人】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香气是花的灵魂,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紫罗兰的喜爱之情。

  他把一些干草加一些硫磺混在一起揉成团儿,用打火石点燃,用烟熏蜂群。不一会功夫,蜜蜂飞舞的嗡嗡声没有了,从窝中挖出的香甜芬芳的蜜,足有好几公斤呢!

  【行为描写】将尼德·兰采蜜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了,同时也表现出蜂蜜的产量很多。

  在某处拐个弯后,火山湖的全貌出现在我们跟前,湖面在探照灯照耀下,十分宁静,一丝波纹都没有。

  【环境描写】简略描绘火山湖全貌。

  现在,在我们的上方,火山口像一个巨大的井口展现出来。一团乱云在西风的吹送下,带到这一代的峰峦,形成片状或丝状的细雾。这就充分证明云层不是很高,因为火山顶离海面不过800英尺。

  【叙述说明】描述了火山口的壮观景象。

  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被康塞尔的喊叫声惊醒。

  【生动用词】“惊醒”写出了“我”惊慌失措、茫然的神情,同时也表现出“我”环湖散步后的劳累、疲倦。

  精华赏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我们”来到“鹦鹉螺号”补充原料的地方,看到了海底煤矿的故事。关于尼摩船长的巨额财富和“鹦鹉螺号”上用之不竭的能源的谜题已经解开,情节极富张力。

  相关评价

  本文写出“鹦鹉螺号”补给原料的过程,开头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对明明是白天一团漆黑翻唱现象发出反问,为下文找到煤矿设下悬念,也引起读者的疑问,极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接着大量的环境和语言描写,让海底的另一种奇观呈现在读者面前,不禁会联想到接下来还有什么更神秘的事情发生。作者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写作功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女人知书香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主要说的是阿尤纳斯教授和其它教授到澳大利亚海域寻找传言中“海怪”的故事。当他们见到“海怪”时,“海怪”向他们攻击,船沉没了。除了阿尤纳斯和尼德外,其他人都死了,而他们两个也被捉去。那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传言中的“海怪”就是“鹦鹉螺”号潜水艇。

  他们在尼摩舰长的带领下,游遍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后,在“鹦鹉螺”号的一次报复行动中,他们回到了陆地,但尼摩舰长和“鹦鹉螺”号其它人员都死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电灯还没有发明出来,他却能写出海底探险的故事,而且描绘得栩栩如生,无论谁读了它,都会爱不释手。

  作者是怎样使这本书“活”起来了呢?

  幻想。能在电灯都没有的年代“变”出一架先进的潜水艇,创造出海底环游的故事,这需要多少幻想和创造力啊!在那个时候,我相信谁也没到过海底的深处,不知道海底究竟有什么奇特的生物。作者就像一个能预测未来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对海底的幻想。

  知识。要利用语言创造一艘潜水艇,需要十分全面的科学知识。书中描写潜水艇是列举了许多关于潜水艇的`数据,表现了作者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使这原本虚幻的潜艇变得3维了许多。

  幻想与知识,通过巧妙、精美的结合,成就了这本出色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词条  港口  港口词条  天然  天然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感想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集合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鼹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