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BA智库·张公子
纪录片《人生七年》很多人都看过。
该纪录片从1964年开始拍摄,7岁,14岁,28岁…一直至56岁,讲述的是14位出生不同阶层家庭的人生故事。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每隔7年都会采访这些孩子。多年后发现,精英阶层出生的John、Andrew和Charles依旧是精英阶层;底层平民出身的大多还是在底层,比如Sue、Jackie等;只有少数人,比如Nick,通过自身努力,逆流而上,真正打破阶层壁垒。
为什么到最后能改变自身阶层的人很少,是什么造成了他们最终人生的分化?
如果我们把人生比喻一个函数,可大致表示如下:
F(X1,X2,···)+A,
其中X1,X2,···为变量;
A为常数,代表与生俱来的资源。
除了超级富二代,例如王思聪,许多人估计一辈子都赶不上,那常数A相当于无穷大,每天吃喝玩乐也能比过的大多数人要好。
但多数人的常数A都是差不多,在一个区间范围。因此,决定多数人位阶的关键在于函数F(X1,X2,···),而函数获得最优值的关键在算法,即选择哪种算法。
如何理解算法,举个例子说明。
假设你面前有A、B两个按钮。
按下A按钮,得到100万美元;
按下B按钮,有50%的概率能得到1亿美元,有5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怎么做才能价值最大化?
选择A算法,没风险但收益低;
选择B算法,收益高但风险大。
多数人会怎么做?
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有个“损失厌恶”的理论:当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令他们难以忍受。
因此,人性偏好稳定,追求确定性,在二选一的思维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旱涝保收、收益最低的方案A。
但真的只有这两种方案吗?如果打开思维的限制,进一步思考,我们或许有更多的选择。比如:
A1:把价值1亿美元的B按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你就获得2000万美元,而不是100万美元。
A2:还可以卖掉这个选择权,将其以首付100万美元的方式卖给别入。同时签订合同:如果对方中了一亿美元,还要给你3000万美元。这样就能得到3100万美元。
·····
面对选择,主动思考,跳出二选一的思维框架,得到的结果云泥之别。
我们的人生也类似。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思维囚笼。碰到问题,被锁死在A、B两者之间被动的选择。但如果能采取积极的行动,走出固有的思维洞穴,尝试更多不同的算法,往往会迎来不一样的结局。
可以说,人生算法的差别,决定我们在群体结构所处的位置和阶级。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翘起来。”
作家柳青曾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不论是物理世界还是现实世界,总有一些关键点,如果把握好,对人生而言,有四两拨千斤的效能。比如记录片中Nick,从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21岁考上了牛津大学,最后移民美国,当了物理教授,出版多部学术著作,真正打破了阶层壁垒。
平移到我们的现实世界,通常关键节点是高考、婚姻等大事。类似的案例同样很多。
古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人;
如今考上北大的俞敏洪、考上中国人大的刘强东;
“下嫁”香港霍家的“跳水皇后”郭晶晶等等。
他们都在人生的这些节点上,找对最佳的人生算法,突破了阶层壁垒。
路遥曾写过一段话:“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我们的一生当中,并不是每个阶段、每个关键节点都能走得准,抓的牢。
命运的关键节点没有做好,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更好的发展。比如记录片中Neil,没能考上想去的牛津大学,又患抑郁症,一度沦落到领救济金生活,之后几经挫折才开始从政,找到路自己想要的人生职业。
罗翔曾在一次访谈中说:
“一生中95%的事情可能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那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可以把失望看成“矢望”,就是朝着这个愿望去射箭,矢志不渝地盼望。失望就意味着有希望在。”
有希望在,我们仍旧可以努力奋斗,在人生重要节点做准备,比如找到自己的核心技能,那些不怎么依赖天赋、机会,只需要刻苦、花更多时间投入进去,就能练成高手的专业技能。
之前,被广泛报道的杭州快递小哥李恒庆就是很好的例证。
作为基层员工,李恒庆通过刻苦训练,掌握来一套快速分拣快递的硬本领,在浙江省第3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冠,之后又被评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获得杭州市100万购房补贴,同时还被提拔为公司技术主管。
李恒庆虽没有突破阶层壁垒。但没学历、没资源的他,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获得政府百万嘉奖、各种政策福利,升职加薪,让人生拾级而上,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一模一样。但对一个人而言,一定可以有更好的人生算法。比如更美好的婚姻,更赚钱的专业技能。
3.1找到自己的“德尼摩”
管理学有个“德尼摩定律”,MBA智库百科释义:凡事都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它该在的地方。在这个位置上,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了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如苏格拉底所说,认识到你自己,认识到你的禀赋之所在,并朝着你禀赋去前行。
找到自己最大价值的技能,打造自己的能力圈。
投资大神巴菲特说:“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如何找到自己的“德尼摩”?
产品女神梁宁在《产品经理三十讲》讲过一段话:“一个人不厌其烦的地方藏着你的天分。”
找到自己的天分,就像《柳林风声》讲的,听到那种召唤,并朝着这个召唤去前进。这个召唤会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知道你最大的禀赋、最大的爱好、最大的乐趣在哪儿,并把它做到很好。
3.2窄门思维
什么是窄门?
《圣经》中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于人生而言,窄门就是让我们走向更高阶级的门,窄门思维就是通往这条道路的思维。比如面对人生A、B选项,我们通常会封闭性的思考,甚至逃避思考,选择低收益选项,得过且过。但那不是一条人生的进阶之路,甚至是一条下坡路。
拥有窄门思维,你会跳出现有思维的禁锢,尝试探寻其他的人生选项,摸索其他的算法,获得更高价值。
当然,这条路充满艰苦且不确定,不是每个人都会勇敢尝试。但人生的精彩或许就在于此。
贝壳创始人左晖说:“做难而正确的事。”
北野武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正是因为难,因为辛苦,选择少有人走的路,我们才能比别人走得更远,命运也会回馈给我们更多。
△
写在最后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曾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节点,都会有相应的算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函数,不断优化你的算法,人生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找到自己的人生算法并也非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创造自我价值。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写道:“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文末记得【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