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伤仲永》。
《伤仲永》,是一篇关于后天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见过书具,忽然有一天,他哭着要书具,于是他的父亲便向邻居借来了文房四宝,没想到,方仲永拿起笔写了四首诗,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父亲把这首诗拿给了乡里的秀才,秀才看了以后,大大夸奖了这首诗,从这以后,只要人们指一个东西,他就能做出古诗来,他的父亲是一个贪图小利的人,于是便拉着方仲永,去四处做客,别人给他钱让他作诗,过了两三年后,再让方仲永作诗,他就做得不如原来的那样好了,等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通过读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方仲永生下来虽然受到上天的眷顾,天赐予他了比其他人更加聪明的大脑,可是他没有接受后天良好的教育,从一个天才变成了普通人。方仲永变为普通人的因素不只是他自己,更大的责任应该是他的父亲。方仲永的父亲为了那一点小小的利,就把这么聪明的孩子葬送在童年,一个天才就这样陨落了。再看现在的父母,哪一个不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周末还上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方仲永父亲的观点和现在的父母比起来真是相差甚远,不管是什么年代都要让孩子接受知识、学习文化。悲哉!方仲永之父!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2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是爱迪生对于“天才”所感,意思就是天才在背后总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纵观历史,若不是一些巧合机遇,哪来的一些成功呢?我要说,确实,爱迪生的这句名言早已过时,牛顿就是个例子。
如果牛顿不是巧合的话,那么万有引力的发现将遥遥无期,因为就算是没被苹果砸中就罢了,但如果被砸中的是一堆苹果的话,他肯定会被砸得晕头转向而被送去医院,即使没什么大碍,他也不会琢磨万有引力而是琢磨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从此就成为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保险公司老板。
在一个,假如不是机遇,那么诸葛亮也不会有人人皆知的舌战群儒了。如果在他讥笑陆绩时果盘里的橘子不甜的话,那么陆绩吃后,一来觉得寡淡无味,二来也不会偷放一个到口袋里去,那么诸葛亮也找不到陆绩的短处,这诸葛亮的“威名”必定也会大打折扣了。
老师们常言:天才始于勤奋,但在面对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人人都勤奋,那么想要取得非一般的成就,还必须靠天赋,像小品演员赵本山身上就有一种天生的喜剧元素,他一出场,就算什么也不做,也会赢来一阵掌声。由此看来,天才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机遇加上百分之一的汗血与灵感也就站得住脚了。
当然,伟大的成功也不只是靠天赋,在适当时,必要付出一些努力,只是,仲永因为种种原因什么也没学习。
总之,爱迪生的话固然不错,但用于现在的今天,也许就不太适合了,官嘉丽说过:圆的东西是堆不高的,总得方方正正才可以堆得高。其实,促成方正的就是天赋,做人也是如此。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3
一个天才儿童,因他的父亲贪图蝇头小利,不让他学习,终日带着他四处拜访同乡,题诗赚钱,以至于他到弱冠之年沦为庸人,平庸无奇。王安石所撰《伤仲永》就讲述了这么一个十分令人叹惜的故事。
学完了《伤仲永》一课,我不禁对方仲永感到惋惜,本来天资聪慧,若后天有良好的教育,加以努力学习,有可能宋朝又有一位文学大家,甚至有可能与当时的王安石、苏轼相提并论,却因父亲贪利、短见,“不使学”,而使其成为泛泛之辈,大浪淘沙,被埋没在历史的沙滩上。
方仲永后天没有学习,从天才变成庸人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从笨蛋变成科学家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三四岁时还不大会说话,有点迟钝,上学后,还笨手笨脚的,经常想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经常受到嘲笑。接下来爱因斯坦醉心于几何学,忘了游戏,忘了同伴,完全沉浸在研究数学定理并自己证明的世界里。上了大学后,他热衷于物理学。他毕业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得到一份工作。爱因斯坦除了工作,所有的时间都沉浸在物理学问题的思考、研究与证明上。他出门时,口袋里总会有几张纸和一支笔,因为他散步时也在思考,这样以便于及时地将他想到的一些思路记录下来。爱因斯坦26岁时,他发现了“相对论”,后来又相继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使他成为世界物理学史上一个伟大、重要的人物。
正如高尔基所言:“天才出于勤奋。”方仲永虽为神童,但后天没有学习,未加以磨练,身上的光环便渐渐暗淡,直至“泯为众人”,而那些不是天才、神童的人,如若不学习,那就更糟了。所以,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就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天资有多么聪慧,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否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4
想不起是哪位诗人说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千古流芳的名句。但还记得起,鲁迅先生说的那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确每个人做学问都要具备以上两句所要表达的——坚强与勤奋,并且要有一个目标。因为铁匠没有目标,他可能只能做出远不及宝剑的水果刀。
在《为学》中我想到了坚持与坚强,还有目标。在起初读的时候(指教师讲之前),我就觉得,穷和尚孤身一人仅有一个饭碗和一个水瓶,就能到达南海,真是不可思议,况且一路上有山有河还有野兽,就更不可能了。唐玄奘到西天去取经还带了三个徒弟一匹马呢!到了之后我最终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又想到了一次去爬山,目标是山顶,但我与山顶仅有一步之遥时,我选择了放弃,就是因为我没有坚持。我就差那么一步。
方仲永的父亲依旧是以农民的思想对待自我那么有天赋的儿子——不使学!就是因为“利其然也”!如果他父亲不让他去上学,他自我也应当以“忽啼求之”的进取心态争着去上学。如果这样他也不会“泯然众人”啦。你也能够不上学,但你能够自学,勤奋一些但不用挑灯夜战。即使上了学不勤奋些,刻苦些,到了最终两个字——白搭。这说明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出唯有进取向上,坚持奋斗,勤奋努力才能成功!
伟大的科学家,当时社会人群眼中的“疯子”——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人”在我眼中只是一个有发达的大脑和会直立行走的裸猿,开启大脑智慧的方法仅有两个“努力与坚持”。所以在学习时就要“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啦!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5
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哎呀!不得了了,一个五岁的小孩竟能作出诗的文采和思想内容都用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方仲永可真是神童呀!如日后好好栽培,长大后必成大器!
可仲永的父亲可不这样想,他靠着儿子做诗挣钱。“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个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出了仲永之父贪图小利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仲永只靠自己的天分,后天不努力,导致“泯然众人矣!”的可悲结局。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玉虽有美好的品质,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进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块一样微贱。美玉即是如此,何况人乎?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资,而不去努力奋斗,也只能一事无成。天才可能变成庸才,而庸才不学习就会变成蠢才。
现在是我们学习的黄金时期,只有现在勤奋学习,长大后才会有出路。所以,努力学习吧,因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6
这篇古文是北宋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他非常怜惜方仲永,故写此文以教育后人。其文之意是,方仲永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连笔墨纸砚都没有的家庭,长到五岁,也没有见过书具,忽然有一天,他哭着求父亲让他写诗,父亲感到诧异,就近借来文房四宝,仲永即书诗四句,其间每首诗都体现了忠孝这种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观念。总之,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故邑人奇之,纷纷给以礼遇,甚至用钱币向仲永求诗了。此时,方仲永在当地就成了一个神童。但这样的神童竟被他的父亲当作摇钱树,领着他环谒于邑人,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以至于到十二、三岁,才思减退,二十岁时,竟泯然众人矣.
由此看来,方仲永这个神童到后来竟变成为一个平庸之人,究其原因是父亲对仲永的不使学,加之邻里乡亲的捧杀。我们现代的神童也有,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就能认识一、两千个字,能背几十首唐诗;七、八岁的孩子英语能跟外国人对话,还会几国语言;十一、二岁的孩子考取了大学,成为了少年大学生等等。这些孩子如果不使学,家长一味的娇惯,就会成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之人。特别是有些孩子有艺术天赋,家长就带着他们到处演出,书也不读了,从小就培养他们挣钱,加之社会的捧杀,慢慢地这些孩子的.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这样长此下去,孩子不就成了第二个、第三个方仲永了吗?前车之鉴,足以为训。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幼年时的天资多么聪颖,如果不经过学习,不接受教育,再聪慧的孩子也会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7
我们在前些天刚刚与老师一同学习了由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伤仲永》,这是一篇评论教育的事,通过学习这篇古文,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后天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伤仲永》这篇古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平民,在他生长到5岁时,还从来没有见过书写用的工具,突然有一天哭着喊着问父亲要,因为家里没有,所以父亲特意向邻居借来了工具,当他拿起笔来就立刻写下了4句诗,父亲觉得很奇怪。这件事马上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有学问的秀才都想来认识认识这位“神童”,有的人还特意请他的父亲到家里做客,有的用钱求方仲永作诗,他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方仲永到处做客,没有让他继续学习了。到了,十二三岁时,他做的诗就没有以前做的好了,而再过几年,他就如同常人,再也做不出诗来了。
由此,我也想起了前些天在《青岛晚报》上的一篇文章,那是一篇介绍“数学神童”鲍某某的事,文章记述了他从出生到现在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同样是14岁,为什么他就知道这么多数学知识,而且能提前上大学呢?”这些问题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为什么他的语文和英语又会这么差呢?”当我学习了《伤仲永》这篇文章我从得到了答案,他虽然有数学天赋,但他没有语文和英语天赋,有天赋的那一门功课,只要老师一点,他就会明白,而没有天赋的那些科目,就要老师细心的讲解他才会明白,而他又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数学上,所有数学就提前达到了大学标准,其他科目也因此没有学好。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是数不胜数,在一个班里学习的同学,有的语文好,有的数学好,有的英语好……但没有一个同学是在这所有的学科中学的都很好,我们都是要通过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接受后天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应接受后天的教育,成为一名能为国家效力的人才!
初中生《伤仲永》读后感500字8篇8
今天,我再一次翻开读过的课文《伤仲永》,反复读了几遍后,我沉思久久,为什么一个天资聪慧的方仲永,在五岁的时候就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而长大后反而“泯然众人矣”呢?那造成方仲永这样悲剧的根源又是什么呢?通过老师的释疑和我认真思考,终于明白了: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但不等于将来就是人才,若想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赋,还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方仲永出生于“世隶耕”的家庭,他的父亲为了解决眼前一时的困难,荒废了仲永的学业。唉,这真让人为仲永感到哀伤与惋惜!
从方仲永的成长让我们产生联想,八百多年前的人们,生活吃不饱穿不暖,方仲永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还是情有可原,而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吃得饱,穿得暖了,我们这些山区的一些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减轻劳动负担,或是为了多赚几个钱就对自己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问,有的更甚至于使得孩子中途就辍学。我家邻居的一位大叔大娘就是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他们只知道拼命地挣钱,不管谁和他孩子学习的事,他就是说:“读得书,当得官,不是靠我们当父母去教育,我们也教育不,但反正我家从来出不了个大学生。”在此我要郑重地说,尊敬的而思想又落后的父母们啊,你们大错了,请千万别步仲永父亲的后尘了。方仲永的父亲就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让仲永丢掉了后天的教育,最终把“神童”的方仲永蜕变成了“庸人”。
可怜而落后的父母们啊!希望你们能为我们今后的前途着想,这大错特错的路千万不要再走下去了!我同时也希望那些失学的同龄人能站出来据理力争,说服父母,让你们重返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决不能让我们这一代再上演仲永的悲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