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汇编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一本好书就像一股清泉,清澈纯净,沁人心脾。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著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以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了著名的《给教师的建议》。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让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和读者倾心地交谈,共提出了一百条建议。其中许多建议都是作者教育和教学的实例,这些建议听起来毫无刻板说教的感觉。尤其是书中那些深刻的理论分析,对教师开阔视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揭示了关于阅读的真理,即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这是他30年的教学经验的感受。如果学生学习有困难,成为差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死读教科书,只是在拼命记住教科书的内容。正是因为学生只阅读教科书,一点儿都没有课外阅读,他的教科书才会读不好。如果你想让学生真正减少脑力劳动,你必须让他们去图书馆,读更多的书。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最好的教育自己的方式就是读好书,这也是提高自己的方式。他说他坚信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应该从读一本好书开始。只有当你诉诸内心,自己与自己对话,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如果一个人想达到思想道德的崇高境界,他应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并吸收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我们引导并激励每一位学生去走近他爱好的发源地——也就是他特别喜欢的学科。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和这门学科相关联的各种活动,并思考和这门学科相关的各种问题,以此来确立自己的爱好。这不禁让我们反思,是否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了呢?好像并没有。更多的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唤醒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相信充分尊重学生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他认为道德教育是人生的一个小细节,是一种体贴的语言,一种眼中的微笑。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布道或大声的口号。我们教育孩子去体验和珍惜他们的情感,去爱,而不是寻找语言去表达或者谈论那些不存在的感受。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有一个睿智的人站在我面前,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帮我解决问题,引导我走出迷宫。苏霍姆林斯基就像一个善良、博学的老人,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反思更满怀期待。

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强烈倡导人人阅读,让我们多读书,多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我们职业素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剂,让读书成为孩子成才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是真正的王道吧!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刚拿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想看看今年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首先看了一下《序言》,里面介绍说这是一本介于纯理论类和纯实用类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业务提升与反思,有益于他们的专业成长。真的这么有用吗?我不禁开始读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辑的第一篇《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该文章没有深奥的理论性语言,没有精彩的文笔,有的只是几个小例子和一段总结性的话:“教师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用真心、真爱、真感情来呵护每一个孩子,他们同样会喜欢你、信任你,并把幸福给你。”“如果你要问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很简单: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想想自己走过的教学历程,确实如此。

记得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自己也不过是个大孩子,怎么懂得去爱孩子?何况刚工作时在小学呆了两年,小学的教学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幼儿园的教学,所以总感觉孩子和我有一段距离,他们不怎么敢亲近我,对我有一种“敬畏”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经历的增加,慢慢地对孩子越来越喜欢,感觉孩子们越来越可爱,就算是调皮的孩子也有他与众不同的可爱处。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课间能和孩子一起嬉闹、玩笑,孩子们也喜欢和我说话、游戏,他们不把我当“威严”的老师,而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他们一点都不“怕”我,有的孩子甚至在上课时还会调皮地拉拉我的衣服,或者偷偷地打我一下。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烦恼,甚至和小朋友有矛盾了,都要先来跟我说,希望我能帮他们解决。

这一次,孩子们临近毕业了,白天刚和他们分开,晚上就经常有小朋友打电话给我,有的问我在干什么?有的说“老师给我留的电话号码我打打看通不通,以后想老师了就可以打电话给老师了。”有的孩子有点怕难为情,拨通了电话又挂断了,挂了两次。第二天到幼儿园对我说:“毛老师,我昨天打电话给你了。”还有一次,在给孩子们盛饭时,余苏洋突然对我说:“毛老师,我好爱你!”其他孩子也跟着说:“毛老师,我好喜欢你!”“毛老师,我也爱你!”

我心里一阵感动,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换来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欢。还有班里的xxx小朋友,有一段时间退学回了老家,他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孩子一直说很想毛老师,想小朋友,要回毛老师那里上学。”孩子也在电话那头说:“老师,我好想你!”我对着电话说:“老师也想你,小朋友也想你,希望你能早点回来上学。”挂断电话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幸福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例数不胜数。孩子们能喜欢老师,关键当然在于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喜欢老师、信任老师。

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吧!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后进生”,有时候我们直接地叫“差生”。有人说“差生”带有歧视性,说“差生”把学生贴了标签。难道“后进生”不是一种标签吗?还有许多叫法称呼这样的学生:“个性生”、“潜力生”、“学困生”等等。其实不管叫什么,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认识是明确的,就是“差”,就是“后进”。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告诉我们,“好”与“差”,“先进”与“后进”,是一种客观而动态的存在。我们与其在叫什么上变着花样地“发明”称呼,不如在如何善待、如何转化方面动脑筋。重要的不是怎么叫,而是如何对待这类学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要转变自己的眼光。换一种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也就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我们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

例如:后进生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也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听他们听不懂的课。这是什么概念?换做你,你能做到吗?成人听一堂枯燥的报告都觉得度日如年,可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教室里受着残酷的精神折磨——听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他容易吗?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作为老师具备吗?

第二,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一般学生有吗?

还有后进生一般不记恨老师。虽然有时候他也和你顶撞几句,但事过之后,你也许还在生气,他却忘记了,碰见你依然“老师好老师好”叫你叫得甜蜜蜜。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经常回来看老师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经常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的后进生。不管后进生在学校怎么被老师骂,甚至有时候还是被冤枉的,可这些孩子回母校首先看的,还是当年骂他骂得最厉害的班主任。如此宽阔的胸襟,我们有吗?

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让我感受到李老师的智慧和情感。李老师真正做到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作为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一定不能放松或放弃自己的责任,做一点算一点,能挽救一个算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情怀、精神、理念、原则和方法、技巧。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第一次听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一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有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把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里,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来拿回去让她看看,看完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他牵着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花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好的孩子。”

当我们看到有孩子摘花时,我们又会怎样做呢?不闻不问、又或者是批评教育。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温暖,能让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苏霍姆林斯基。

当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更是被苏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感动了。他是真的爱教育、爱孩子;爱思考,爱研究;爱阅读,爱自然;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有着无穷想象力的孩子。

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不断反思,在我大一,刚刚接触关于教育的课程时,我很相信,只要够耐心,每一个孩子都有花开的时刻,可是我自己以及身边同学做兼职的经历,我发现我们似乎自然地就会对那些聪明认真的孩子有一种偏爱,而那些现在看来学习有困难,态度也不好的学生,我们好像很难走进他们心里,我越来越认同边界问题,有的孩子的问题以老师的专业确实没办法,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给了我新的认识,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去研究、去尝试。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去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有没有用错方法,孩子不应该只埋头在练习题、教科书中,这样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厌恶学习,要走进自然去观察、感悟,走进有趣的书籍去拓宽视野;有没有总是代替孩子思考,本来需要他自己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却让他重复自己的步骤,并对他说不懂就把它记下来,我小时候老师就经常这么说,可能我永远也不懂,也可能在某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但我不会喜欢这门课,因为我想像一个大侠一样,冲破难关,孩子们也喜欢在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喜悦与自信,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的难度,最重要的是教会儿童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我喜欢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们精心创设的校园,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爱的角落,在劳动中创作,这解放了孩子们的双手,也解放了孩子们的思维,同时也需要教师也有着一颗童心,愿意去想象、去尝试。

这是一本值得放在手边,不断回味的经典。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20xx年暑假期间,我读了郑杰编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收获颇多。尽管目前的教育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生动的实例、精炼的语言、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和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就像甘泉雨露,滋润着一个个干涸的灵魂。

我读了该书的前面一部分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第四条和第二十条、以及第二十二条建议:教师应享受生活;回归女性;要有宽容精神。我想了很多,感触颇深,在此,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三者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首先是关于教师应享受生活。不仅是教师,只要是人都应该享受生活。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应该积极摆脱生活及工作上的压力,试着解放自己、拯救自己,切莫因工作繁忙而忘记活着的意义,我们是人民教师,尽管有时社会竞争很激烈,我们仍然要让自己自由而快乐,因为我们的周围有太多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正处在做梦的年龄,我们不应该打扰他们,而应该和他们一起享受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其次,要回归女性。在中小学校里,女教师占据的比例很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女性有很多优点,如勤劳、有气节、识大体、忍耐性强等,正因为如此,女教师更应将这些良好品质展示在女孩子面前,间接的引领着我们的女孩子养成各种良好品质,因为她们最终要为人母。如果我们丧失了女性的特质,在教育男孩子时就容易以自己的观点压制他们,让他们失去阳刚本色,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阳衰”皆因“阴盛”起。此时,教师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享受生活。再次,教师要有宽容精神。宽容是女人一生要学的哲学,懂得宽容的女人,是生活的智者,她因为目光远大,所以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于开拓。她追求的是不变的将来,永恒的春天,竞争的人生。当我们面对每一个个性化的孩子时,我们仅仅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心中就会涌现出这些词语:笨孩子、脏孩子、调皮蛋、遗弃虫……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拥有宽容精神的人才有资格不被淘汰。雨果曾经说过:“世界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孩子与同事,以一颗仁爱的心来对待这个多样复杂的社会,那么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也意味着造福自己。让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自由地享受着女性的快乐生活。编辑评语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孩子与同事,以一颗仁爱的心来对待这个多样复杂的社会,那么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也意味着造福自己。让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自由地享受着女性的快乐生活。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近期,我拜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用来指导我们实际的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我感触很深,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细心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通过读他的作品,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在如何批评和表扬学生方面。

批评和表扬是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大家并不陌生,可如何使批评和表扬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却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实践了。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却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大师的智慧和慈爱并且也看到自己的无知与短视。

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谴责性的语言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时才会发生效力,要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集体进行责备。他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无知。通过拜读这本书,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做到温馨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有渴望被老师表扬的愿望,同时,也有不愿被老师批评的自尊心,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让学生们感到温暖,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学生才会理解老师,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批评,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对性格内向、敏感度强的学生,我们可以用不满的表情或是不满的体态语来教育批评。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们谈心,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赞美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教师来讲,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如果只有表扬才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这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他只是为了得到表扬才去做好事。而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就会完全表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自私自利,虚伪。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做到适时表扬。

在课堂上,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优点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尤其对学困生来说,要抓住亮点及时鼓励,让学生们知道自己每一次的进步老师都会看在眼里,老师一直关注着他们,每一次表扬都要有强化下一次进步的作用,老师的表扬要机智,要适度,不能让学生们因受到表扬而变得洋洋自得,做到高质量的表扬。

总之,表扬要适度,及时,机智;批评要温馨,充满爱,表扬要激发学生们要求进步的心,批评要让学生们明白道理。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孙春成老师编著的《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在这本书中,孙春成老师从方方面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建议,如语文老师应具备哪些素质,语文教学的目的、意义,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乎涉及了《语文教育学》所有重要的问题。大部分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事例,读来引人入胜。读后感觉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解决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且有效的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平时与老师们聊天时,经常说到现在的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浓,上课时无精打采。我确实也感觉到了这种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读了孙春成老师的这本书,我找到了很多自己可以用的东西。书中有一条建议是:让每个学生自我感觉都很棒。

在儿童的学习、成长中,如果说文化知识欠缺可以通过补课加以弥补的话,那么,从小缺乏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缺乏兴趣、求知欲、自信心,就不像“补课”那么简单了。这后者不但影响着儿童今天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而且还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都有好感觉。于是,在课堂上,我坚持“无错原则”,你可以答错,但你必须说的有道理,以此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让每个学生当“演员”,让他们在“舞台”上大显身手。渐渐地,我的课堂活跃起来,经常会看到一只只举起的小手和充满快乐、满足的笑容。在批改作业时,看到书写认真的作业,我会画上一颗小星星,或写上一句“你真棒!”,看到有进步的作业,我会写上祝贺的话语,每次发作业,学生都会抢着看批语,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了。

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阅读与写作教学,于是,我借鉴孙老师的做法,以前,上阅读课,总是在学生读了几遍课文之后,便忙不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回答的和教参上不一样,便千方百计的引导,甚至直接讲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累;老师使劲拽绳子,累。究其原因,一是课前没有充分备课,抑或说只备教材没备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过程,他们有着千差万别。在没有把握学生的情况下上课,便容易忽视学生,另一方面就是没有进行深入浅出,唯教材是尊,学生的思想是活的而教材是死的,教材仅是提供一种范例,而不是课堂的全部,我们应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文中说到,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教师扼杀自由想象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于是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秋天来了,让学生到田野中看看,观察秋天的变化;让学生泡豆子,每天观察豆子的变化写下来。这样的观察日记,学生很喜欢,写的内容多。

正如书中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就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习得快乐。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这几天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于其中的一句话感触颇深。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进生,他们就好像不小心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吗,那些学生的心灵,不是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吗?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虽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小心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

其实,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放假前拿到园里发给各位老师的两本书,其中之一的一本便是这本名为《给教师的60条法律建议》。相比起那一本,这本书的名字和书的封皮更吸引我一点,我便先读了这本。起初便是为了完成园里发给的任务,要求读完这两本书,但是随着我对这本书的深读,逐渐的有些吸引我了,当天下午便一口气读了掉了整本书的一半。

引用该书序中的一段话“教师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塑造者,是公民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指导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者。教师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应当有高于常人的文明觉悟和素养。”在这本书中,作者力图从教育和法律的双重视野中探索一线教师最需要,最实用的法律知识。我便是广大受益教师中的一人。当然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古板且死记硬背的法律条文,真正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也确实发生过的案例。从“故事”中理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仔细权衡并作出最恰当的选择。

还记得当时随便翻翻看到一条“对学生的法师、着装规范问题,不宜强制”的案例。这条案例中给出的情景再现大概就是小学要求统一着装、发型,不然便不允许学生进入校门,会被请家长,会被校方禁课。对于这一条案例我特别有感触,因为我曾经就是受这种强制性所谓的“规定”胁迫的人。那时学校规定男生寸头,女生漏额马尾。进入校门,由于有点留海,便被德育处主任用剪子剪了下去,还叫班主任来门口领人。当天班主任还给我母亲打了电话,回家后母亲还批评了我。这让我非常不能理解,难道我的学习成绩和我的发型有直接的联系么?校方不经我同意私自剪去我的头发,导致我一整天都胡思乱想,这才是真正的影响了我。根据书中所给的依据,“学生染发,穿耳,着奇装异服等行为,可能会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不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但从法律上看,学生的上述行为并不违法,也不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也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当然,也并不是提倡学生去染发、穿耳这类行为。只是我们或许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理论为主行为为辅,真正的做到平视对待,将学生看为平等的法律地位的独立个体,他们的各种法律权利不可侵犯。

书中不光有种种令人感兴趣的案例,也给出了最能让各位老师接受的策略与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着装、发饰方面违反学校规定,教师应当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教师不要为了执行校规或应付上级检查而采取强行剪去学生的长发,强制学生脱去不符合要求的服饰等管理方式,以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本书也真诚推荐给大家,不要用错的方法去做我们认为对的事。不要用我们的想当然去侵犯孩子们该有的权益。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感受颇深。不可否认,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来说,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忙于批改作业,周记、作文、家庭作业、默写还有一些补充的习题之类,有时候批到晚上一两点还是批不完。由于时间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批改作业上,于是备课就不是太充分,干燥、枯燥的课堂自己都有点不耐烦,何况是学生呢?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没有时间。殊不知,有时我们的时间分工也不太合理,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我们总抱怨总有批改不完的作业,试想,假如我们把课堂效率提上来,书本知识的绝大部分能在课堂上消化,那么,我们还需要布置那么多作业吗?苦了学生又累了自己,何苦?

现在想来,自己的读书量真的很有限。有时为了一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扪心自问: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

魏书生先生在《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中提到:

1、“不怕失败,就怕一蹶不振”

有的青年教师工作没干好,学生管不好,就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像太阳一样辉煌,像腊梅一样坚强。青年教师只有经过磨练、经过失败、经历风雨,才能走向成熟。不怕工作失误,不怕做事失败,就怕一蹶不振,跌倒了爬不起来。

2、抓住给你的机会,别让它丢失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恼、埋怨的时候,机会却被你的同事给抓住了。作为青年教师,要创造机会、争取机会、千方百计地抓住机会,别让它丢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非常赞同魏书生老师的这些话。曾经,骄傲的我们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城市,只为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梦想;曾经,就算生活再艰难,我们也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当我们反复努力之后,依然收效甚微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懊恼、会放弃。但是我们自己平常也常常会鼓励学生要有经受失败、打击、挫折、逆境的心理准备,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争取做到。青年教师只有经过磨练、经过失败、经历风雨,才能走向成熟。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要拼搏,年轻不怕失败,即使失败一千次,也要坚信下一次的努力是走向成功。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青年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有道是:泰然处之实不足取,博学多识应为上策。抓住新课改的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综合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适应新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关注前沿性、创新性知识,以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需求;改善技能性、默会性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和联系社会生活的能力。用自己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浇灌学生的智慧之花;以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在课改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趁年轻多学习名师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和归纳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的艺术,用自己的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学了《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后,给我的感觉是:无论你是一位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新手,还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你都已经选择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职业:教师,那么就需要你耐心细致、身心投入、勇于奉献,拥有无私的爱心、非凡的个人魅力、自信且超群的能力。选择了教师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从此你将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记住,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别人塑造未来,教师的影响将是永久且深远的。教师的肩上承担着多么高尚、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责任!这一点,要永远铭记在心。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这些建议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学会教育教学、学会成长的好教材。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美国作家安奈特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让我忽然间感觉云开日出,阳光明媚。书中没有什么时尚、新潮的词语,也没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没有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书中给教师提出了101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这本书里,安奈特用朴素的语言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让你觉察不出教育专著的干涩和乏味,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读了让你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这些建议不论是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在改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上产生迅速而有效的效果,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还向我们传递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做到最好,但也会寻求帮助,能够很好地与家长合作,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总之,学习101条建议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的心灵滋养,心胸开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多阅读这样的好书,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使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功。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郑洁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语言真诚、观点新锐、风格独特。他的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下面谈一些我读后的一些体会:

给快乐找个理由。

郑杰校长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不凡与伟大。《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他的书,我想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简单、沉重、丰厚、幸福。

说它简单,那是我的主观“臆断”,是我单从书的内容上来说的。一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像一篇篇小品文,不需要作者的刻意雕琢,但每字每句都是心灵深处的有感而发,释放的得体,到位。读了《教师要有静气》后,我也倍受感染,从前的浮躁心态的确收敛了许多;读了《何不玩一玩》,让我认识到学生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学生也并不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达到心灵上的净化,也使他们有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也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读了《欣赏缺憾》后,我才发现,缺憾并不都是一种难以容忍的过错,学会欣赏,需要的是大度和豪放、宽容的心态。我也第一次感觉,那些在我心中“有问题”的学生,竟然也有那么多不被人看重和忽略的“美丽”。想想,我扼杀了多少孩子们的梦想啊。

说它沉重,是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发现了自己多方面的不足,发现了郑杰校长切中要害的剖析了自己及众多教师心灵上的缺憾。原来的我,就如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的乱撞,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停下来反思的地方。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厌烦和反感,总是想逃离这个职业,教学的兴趣大减。而今天,在反复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又慢慢恢复了以往的状态,沉静之中又多了几分热情: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我为何要为难我的学生和我的价值观呢?金钱固然诱人,但我从事的事业又有多少金钱能衡量得了呢?

说它丰厚,是我认为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站在课堂的边缘观看学生的变化,而没有走近他们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说悄悄话,所以也错过了欣赏美丽的机会。肤浅的认识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还谈何演绎“真理”呢?更不用说像郑杰校长一样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独特感悟了,他给我们教师枯竭的心田注入了清清的小溪水,我们拿什么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在炎热的夏季感觉到清爽的味道呢?

认真读过这本书后,一种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觉得读书的快乐奇妙无穷,所以,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吧,这就是快乐的理由!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这周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透露出作者的教育智慧、教育热情、教育的思考,最终的是作者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爱令我敬佩、令我感动。苏赫姆林斯基既是一名教育科学家,又是一名教育艺术家。他所创造的优秀的作品永远是我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他说:“我认为,对人漠不关心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险的一种缺点。”他又说:“我们内心中应当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开端具有无限的信心。”就像孟子说的:“人之初心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的,至于世界上还有坏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社会、教师和家长加以关怀和正面引导,孩子们都会向美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相信纯洁无瑕的学生,这种信念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

当今社会青少年能获取信息的地方更加便捷了,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有些青少年的思想有些混乱,价值观有些扭曲,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要坚信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纯洁的,都是要求上进的,都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我们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更好的给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记得上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位学习成绩很差,经常做一些违反班规甚至校规的事情,但是人长得帅气,说话办事干净利落,在成绩差的同学中有很强的领导力和号召力,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当然他既不是“贼”也不是“王”,他只是一个需要教师重点进行正面引导的学生。我和他之间的故事就悄悄地拉开了帷幕,我看他字写的不错,书本摆放的也很整齐,是个有条理的人,就给经常上课说话违反纪律的他安排了一项他的专属工作——在黑板上更换每日课程表,一次月考,一天没有上课,只是考试回来需要上七八节和两节晚自习,我惊喜的发现考试结束后黑板上的课程表被他及时更换了,他是这么负责任的孩子呀!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我看到他害羞的低下了头,不过我发现了他偷偷上扬的嘴角是甜甜的笑,自此以后他在班级中开始不断悄悄地做好事,比如大扫除时主动申请擦灯和吊扇,主动帮班级搬书,主动帮助同学,主动问老师好.......虽然每次都是不声张的但是每次我都会及时发现给予表扬,家长会上我当着全体家长的面表扬了他,他的家长会后跟说我以前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是老师帮我看到了孩子的亮点,以后在家也要多多发现孩子的亮点。过年的时候全班投票选班级“文明之星”,全班两个名额,他是其中之一,上台领奖时我给他照了照片,我发现了他眼里的温暖和光芒。毕业了他和他的妈妈来到办公室跟我道别,竟然他俩都哭了,我也哭了。

我懂得了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等着我们来唤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感想

 少年闰土读后感

少年闰土读后感1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闰...(展开)

感想

 无声的告白读后感

悄无声息造句推荐度:给暗恋的男生的告白信推荐度:七夕告白文案推荐度:写给情人的告白催泪感人情书推荐度:《围城》的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无声的告白读后感读完一本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