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李夷简,字易之,郑惠王元懿四世孙。以宗室子始补郑丞。擢进士第,中拔萃科,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坐小累,下迁虔州司户参军。九岁,复为殿中侍御史。元和时,至御史中丞。京兆尹杨凭性骜侻,始为江南观察使,冒没于财。夷简为属刺史,不为恁所礼。至是发其贪,凭贬临贺尉,夷简赐金紫,以户部侍郎判度支。俄检校礼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初,贞元时,取江西兵五百戍襄阳,制蔡右胁,仰给度支,后亡死略尽,而岁取赀不置。夷简曰:“迹空文,苟军兴,可乎?”奏罢之。阅三岁,徙帅剑南西川。巂州刺史王颙积奸赃,属蛮怒,畔去。夷简逐颙,占檄谕祸福,蛮落复平。十三年,召为御史大夫,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师道方叛,裴度当国,帝倚以平贼,夷简自谓才不能有以过度,乃求外迁,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为淮南节度使。穆宗立,有司方议庙号,夷简建言:“王者祖有功,宗有德。大行皇帝有武功,朝宜称祖。”诏公卿礼官议,不合,止。久之,请老,朝廷谓夷简齿力可任,不听,以右仆射召,辞不拜;复以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分司东都。明年卒,年六十七,赠太子太保。夷简致位显处以直自闲未尝苟辞气悦人历三镇家无产赀病不迎医将终戒毋厚葬毋事浮屠无碑神道惟识墓则已。世谓行己能有终始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译文:
李夷简,字易之,是郑惠王李元懿的四代孙。凭借宗室子弟身份(出任官职)补授郑县丞。考中进士,又考中拔萃科,调任蓝田县尉。迁任监察御史。因小过失牵累,降为虔州司户参军。过了九年,又任殿中侍御史。元和时,官至御史中丞。京兆尹杨凭性情傲慢粗鲁,当初任江南观察使时,贪图钱财,李夷简当时是他属下的刺史,不被杨凭以礼相待。到这时李夷简揭发他的贪赃之罪,杨凭被贬为临贺县尉,李夷简被赐金饰鱼袋及紫衣,以户部侍郎之职掌管财政收支。不久任检校礼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当初,贞元时,征调江西士兵五百人戍守襄阳,以便遏制蔡州叛贼的右翼,(费用)依赖财政收支来供给,后来士兵死亡殆尽,但(相关部门)每年依旧领取财用。李夷简说:“此事已是空文,假如发生战事,(这样)能行吗?”奏请废止了此事。过了三年,李夷简转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巂州刺史王颙一贯奸猾贪赃,境内的蛮人愤怒,背叛离开。李夷简(到任)驱逐了王颙,下达文告用祸福的道理说服蛮人,叛离的蛮人部落重新安定下来。十三年,召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进官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逢李师道反叛,裴度执政,皇帝要依靠他平定叛贼,李夷简自认为才能超不过裴度,于是请求外任,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出任淮南节度使。穆宗即位,有关官员正要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李夷简建议说:“帝王(庙号)称‘祖’是有功,称‘宗’是有德。大行皇帝有军事方面的功勋,庙号应称‘祖’。”皇帝下诏命令公卿礼官商议,(认为)不符合(礼法),没有采用。过了很久,(李夷简)请求年老退休,朝廷认为他年纪、能力尚可胜任(官职),没有同意,用右仆射之职征召他,(李夷简)辞谢不肯就任;朝廷又任命他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到东都洛阳任职。第二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子太保。李夷简官居显要,以正直自守,不曾随便用言辞气色取悦他人。历任三镇节度使,家中没有资产。有病不求医,临死前(告诫家人)不要厚葬,不要奉佛祈福,不立神道碑,仅在墓地加以标识而已。世人称他谨守节操能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