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怀念过去的句子

推荐度:

过去了迎接的唯美文案

推荐度: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演讲稿

推荐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推荐度: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通用9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去的教师》读后感(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1

商友敬先生主编的《过去的教师》,说的是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这些名师的故事。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不仅是因为书中有着这些闪光的名字,更想看到隐藏在这些名字后面的那些闪亮的思想。下面说说读了这本书后的其中一点感受——启迪学生的智慧,照亮一条知识路。

在这本书中,启功先生回忆了他的恩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陈先生常常指着某件字画问学生是否知道作者。如果学生知道,陈先生必大为高兴,会讲到很多关于这人的事情;如果学生不知道,陈先生只是稍提一下,例如只说“他是一个史学家”,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学生们往往自觉羞愧,回去后查遍关于此人的资料,准备下次见到先生时再讨教。以陈垣先生的学问,他完全可以在学生不知道时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告诉学生,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点到为止,只给学生提供了一条线索,其他的就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了。

不由得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无知,以显示自己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师的智慧就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对知识的兴趣,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我想,陈垣先生正是启迪了学生的智慧,给学生照亮了一条知识路。

该书编者商友敬先生也是一位被世人尊敬的学者,商先生已经去世,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个“过去的教师”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透过商先生的序言以及他写在每一篇文章前面的导读文字,联想到他的生平、着作,我们就会坚信:商先生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过去的教师”某些特有的精神。

生命会消逝,但那些闪亮的思想永存。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2

读《过去的教师》,展开近代教育这篇乐章,教育的最强音是教育救国,要把教育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在书中认识到许多教育大师和许多过去的老师,他们对教育现实性的探索研究,引领着我去发现教育的规律,领悟教育的真谛。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我自己过去上学时老师的样子和影视作品中,手拿书本,摇头晃脑,教孩子读书的塾师,严厉、刻板。一把戒尺经常把学生的手打得红肿。

当我把书读完,合上书,闭目反思。我发现过去的很多老师在教法和学识上,有很多方面令我敬佩。与我们时下提出的许多教育理念相吻合。如:文中提到的“自由与宽容”,不正是告诉我们学会倾听“异向交往”吗?有很多老师在上课时的循循善诱,尤其是针对某个难点不肯搪塞、追求真理的品质和精神,让我们从中领悟出很多道理。更让我敬佩和值得我学习的是众多老师的敬业和博学。在那个战事频繁的年代,很多老师没有因为薪水少或别的原因放弃这个职业,而是依然认真负责的工作。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自己搜集经典文章供学生研习让学生时时感受经典的魅力。文中提到的天津耀华中学,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所学校,由于战争的原因,英语曾一度成为弱项。校长倡导有条件的课全用英语教,老师们纷纷响应。

叶圣陶先生就曾这样满怀深情地评价朱自清这位大师,他说:朱先生他在北京大学毕了业就当教师,一直没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地去做,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一个完美的人格。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敬其师,重其道。”近代教育大师们为人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作背景,就像佛菩萨的有“后光”。所以他们不威胁学生,但学生自生敬畏;他们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学生教师心存感激,他学才会学得好,做人才可做得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自己也要有个性。只有自己有个性,才能更好地体谅、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梁启超有句名言:“趣味是人生的原动力。”过去的教师学生影响最大、留下印象最深的,往往是语文(从前叫国语、国文)老师。道理很简单:语文课能传情、能明理、能励志,而不只在求知,所以学生最亲近的往往也就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能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深化学生的思考层面,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也逐渐深入。

语文教学,可引导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进入更为广泛的,有目的的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多向的交流和相互的切磋中,欣赏文学并习得知识,让学生从文学中获得一种心智上的滋养和熏陶,从文学中认识社会和人生,获得审美的要领。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和语文课老师的关系,最初是接受引导,再后来则是逐渐脱离这种引导,并开始自主、独立地阅读、思考和写作,这就是学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通过对语文课本的导读,引发学生自主的阅读,使学生经过诵读,先涵泳于文学作品中,得其意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作些关于背景的介绍,关于此文好在哪里的点评,为学生的审美从外围扫清或铺平道路,指引学生入门。让学生的阅读不再囿(you)于语文课本限定的范围,而是树立起独立的、有坚定目标的选择。教学应注重启发,至于体味的深浅,常常要看学生的不同资质。

这位大家的思想就是诞生于老师的启发之中,可见,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是何等重要啊!

教师不是在与机器或商品打交道,师道是行与心灵密切相关的塑造灵魂之道;教育工作不是在做一种“为稻粱谋”的技术工作,因此,教书育人的思维,决不能程式化。认识教育的规律,领悟教育的真谛,警醒着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清楚明白自身所担负的责任。

其实,除了学识渊博,更让人难以忘却过去的老师的原因是老师的品格。品格能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个老师有良好的品格自身就会有一种很强的教育感染力。所以“修身养性”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3

以前读过孔夫子的一句话,叫“圣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我们做教师的,当然也是不可能做到圣人的境界,唯有学不厌,教不倦而已。最近看了一部书,叫《过去的老师》,这是一部多人回忆百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中大师的文字,这些大师们同样也是不能称之为圣人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品质,学不厌,教不倦,在自我人格、学识上千锤百炼,而对学生,又能那么孜孜不倦地教诲,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传承,深深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罢此书,我掩卷思考:先辈们之所以能在那么清贫与平凡甚至是战火频频的岁月培育出那么多祖国的栋梁之材,不仅是因为他们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在学生的心灵里播种理想。这些“过去的教师”,执著于自己的理想。那个时代可谓内忧外患,而教育者却能坚守理想,创造出教育奇迹,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平凡的教师,并没有绝伦逸群之处,但却对无数学生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教师应当有自己的生命追求,而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当有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精神。在读《过去的教师》这本书时,我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我也算得到过前辈教师的教诲,那些在清贫与平凡生活中教过我的老师们,在我的心灵种下了理想。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教育要培养人的尊严,所以教师不能没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保持文明与进步,教育者当然要有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的,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要铸就美丽的人格,因而教师必须是理想主义者。可是,究竟从何时起,“理想主义者”竟然成了一句挖苦人的话了呢?凝望过去的教师们的背影,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我的心是沉重的。

一个时代过去了,杏坛上留下无数平凡的身影,我仿佛仍然看到他们弹拨生命的歌弦,为一代代学子斫出生路。他们的姓名永远活在一批人的生命里,也镌在教育的史册上。作为教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讲台,我将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我想,如果我能这样去思考,去工作,至少,我将站得比现在高。

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常存一颗向往之心,人也就活的充实自在了。真的,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富有爱心、阳光亲和、育人有方、智慧聪颖、博学有爱的老师更受欢迎。

就让我们尽力做这样的老师吧!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4

在本学期内,我主要阅读的是《过去的教师》这本书,从中我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现我将自己在从书中学习到的作以下几点体会:

一、 过去教师与现在的教师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们由于生活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设备当然没有现在的好,教师们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教学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培养出了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从教学环境上来看,过去的教学环境是何等的艰苦恶劣,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都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困难,迎接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这点我们现代的教师不能不否认,我们应该像过去的教师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就应该更要有新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来面临即将发生的事情,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兼备的接班人。

二、 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现在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中,由于生活水平落后,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比较单纯和枯燥的,教师上课无精打采,学生学而无获,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得当,学者也就跟着每兴趣,这也就是以前中国为什么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就是一贯输入,并没有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也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可如今的教学方法比起以前来说,可以说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为所欲为,发挥自己的长项,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挖掘自己,教师也想办法来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新疑多变,花招各异,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由于各种信息设备的不断增多、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真的是天差地别。

三、 过去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以前的学生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首先、从毅力上来说,过去学生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现在学生无所具备的,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坚强的毅力是现在的学生无与伦比的。而现在的学生就像是温室里的花草一样,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经不住半点风风雨雨,是如此的娇嫩。从思维上来说,过去的学生有是远远不如现在的学生,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见识面的相当广,所以认识的也很多,这又是过去的学生无与伦比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以后,认识到的事情真的很多,一句话,我们不是说过去的教学方法是何等的不好,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代背景,这就应验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没有过去教师的努力和艰辛,如果没有他们为我们铺下这坚实的基石,如果从过去的种种事情中我们不受到启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新的教师学生,就更不会有如今新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万物是紧密相连的,有因必有果,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规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时代的教师学生与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5

人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是园丁。以前感触不大,但读完《过去的教师》这本书后,感觉我们的太老师们确实如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但我们的前辈教师做到了,而且是在物质报酬特别匮乏的情况下。相比之下,今天的我们缺少了某些东西,这就是一份思想上坚守,一份国家复兴的责任。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到处充斥着金钱,地位的诱惑。我们教师的思想也必然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坚守心灵上的净土,保持内心的平和成为很多人的困惑。这时,翻开这本书,看一看我们的前辈所作所为,无疑是一剂良药。在这本书里我们的太老师们,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丰裕,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不如我们高,还要遇到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养一大家子的人,他们的日子同全中国的老百姓的日子一样,都在受煎熬。但是,从一篇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的很充实,很自得。为什么充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胸中的知识,是真理,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应该传承给下一代的,而不是可以变成题目化为分数换取文凭的知识商品。为什么自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救国利民,造福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他们是受到所有人尊重的教师。这些“过去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且在那个社会环境及其恶劣的时代还能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培养出众多的名人大家,他们坚守教育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过去,很多教师本身就是中国文坛上或科学领域的`名士,他们远见卓识,思想活跃,能聆听这些大师的教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学生的视野也会随之放开。虽然生活艰辛,但思想是充实的,所以那一代的学子中又有很多后来的大家涌现。

作为教师,躬身自省,确实汗颜,今后努力使自己广博应该成为座右铭,否则真是不敢为师。

总而言之,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感觉心里平和了很多,因为我知道,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都是适用的,今后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6

对于一名年轻教师而言,能从前辈身上学到东西无疑是莫大的荣幸。暑假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静下心来,学习前人如何教书育人,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

商有敬的《过去的教师》中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名人的学习经历,比如:梁实秋、汪曾祺、苏步青等等,在他们对自己老师的回忆中无疑充满着感恩和怀念。那些影响他们一生的老师让他们记忆犹新,同时也让我感慨万千。

在阅读之前,我也迫切的想知道,这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的人,究竟受过什么样的教育,遇到怎样的名师,让他们在人海中大放异彩。通过仔细地阅读,我发现过去教师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独有的气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是深远的。首先这本书的前言就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现在摘录下来:

年轻的老师们,你们太忙了。我看你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应付一份一份的考试测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是太辛苦了。如果能抽点时间读些书的话,也是去背那些为考学历而不得不背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那又是一重苦恼和负担。

你现在打开的这一本,不是习题集,不是教学参考书,也不是进修辅导书,这是一本闲书,是闲下来没有事的时候读一读的书,它可能会引起你的兴趣,甚至会引发你进一步的思考。这本书说的是半个世纪以前,你老师的老师(教太老师)或是比他们更早的老师,他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的,他们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观察他们,如同用一架望远镜,看天上的一颗颗星星,明亮而透彻,看了以后,你也会想到:哦,将来我也许会同他们那样,在学生的眼里闪闪发光。

过去的教师比你们更辛苦,这是肯定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丰裕,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不如我们高,还要遇到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养一大家人,他们的日子同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一样,都在受煎熬。

但是,从这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得很充实,很自得。为什么充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胸中的知识,是真理,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应该传承给下一代的,而不是可以变题目化为分数换取文凭的知识商品。为什么自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救国利民、造福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他们是一个受所有人尊重的教师(或被尊称为先生)。

他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清了这个中国,明白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向往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当然也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这就是过去的教师,我们的太老师们的形象。

当然,他们也有痛苦和烦恼,有家国之仇,有身世之恨,有人事的纠葛,有内心的冲突,但他们毫不回避这一切,很坦城地把心迹显示在学生面前。在他们身上,你会明白一个道理:教师的品格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为什么要做教师,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正如父母对待儿女一般。世界上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口碑,教师的事迹是从他的学生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中国最伟大的教师孔子是个述而不作的人,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行记在《论语》中,《论语》就是他的纪念碑,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我觉得,那些年年到曲阜孔庙去装模作样祭孔的大人先生们很可笑,他们去膜拜那个泥塑木雕,那个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牌位,而不去亲近就活在《论语》中的孔子本人,孔子在天有灵,会嘲笑他们的。

我希望今日年轻的老师,在繁忙的教务之暇,在烦闷的人事之余,把这本书抽出来看上一篇两篇,就像在历史的大树下纳凉,有一点领悟,有一点警策,有一点会心,有一点激动,这就够了。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常存一颗向往之心,人也就活得充实自在了。(商友敬)?

看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提升的东西有很多,首先,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对学生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很多人学贯中西,通晓文学、历史、科学、地理等等。他们交给学生的是巨大的财富,让学生受益终身。他们生活在民族自强、新旧文化交替之际。他们对于中国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他们执着,以自己的博学来春风化雨,教育后人。像吴宓、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垣等。我想现在我们这些教师是否能像他们一样博学,我自认身上缺乏这些印记,但我有求学的欲望,也许我们会觉得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可以应对目前的工作,但是想要成长,想要进步,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用之不竭的资源。

其次,他们拥有无私的爱心。在文章前言中有这样一句:教师的品格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为什么要做教师,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正如父母对待儿女一般。我很认同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的就是去了解孩子,去关心孩子,也许我做不到对孩子付出我全身心的爱,但是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我的失误而使他们的心灵受挫。书中写到陈垣先生对启功怎样教书提出的九点提醒处处体现教师学生的关爱,这也是我作为班主任最应该学习的,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在课堂上要以鼓励夸奖为主,不要发脾气。在工作中,我也时常会有很多疑问,会向我的前辈们请教,毕竟我还没有完全具备一个教者所拥有的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对孩子变批评为鼓励是很奏效的。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从而更加顽固,腻烦学习。但是表扬加鼓励却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倍努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多付出一点,多爱一点,孩子就收获的多一点。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7

当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读完了第一章我依然是像休闲一样的阅读,可越到了最后,我的心越沉重,也才方知自己现在的幸福。在那样一个充斥着饥饿、穷苦、黑暗和动荡的时期,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无法生存,更不用说教育了。可就是有那么一群人,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众多的心灵。他们在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传承着文化,播撒着文明。几个时代过去了,当年的那些人已经化作星光,闪耀在历史的长空,让仍然在尘世的我们,只能感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到,心向往之“。

一、过去的教师爱读书,也教育学生爱阅读

在本书中不止一个人回忆说,他们的教师都是爱读书的人,而且也不反对学生读书。他们在学生读课外书的问题上没有因噎废食,让学生们得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爱阅读,所以过去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不拘泥于课本,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学生输入更加鲜活的文学营养,使得这些学生们从小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功底,才智得以开发,兴趣得以调动。使得这些学生们在日后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忘记读书,不忘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心中存着一份文人的傲气。

二、对学生高尚人格的熏陶融入学生的血液中

这些前辈们无一不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前辈们的高尚人格魅力使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们效仿,老师们的批评永远是和善的,却让人记忆深刻,终生难忘;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已经融入学生们的血液;老师们对他们的教导更是和风细雨,春光融融,使学生们的心变得滋润柔软起来。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一文中,作者杨永善这样写道:”他们不仅教我怎样学习,并且以爱心和期望,给我精神上的支持和督促,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道路。“正是这样一位位名家的老师们,用他们人格的魅力感染着他们的学生,使他们也逐步成长为有人格魅力的优秀人材。使他们将我们民族最优秀的精神文化传承了下来。

三、对教育的忠诚

很多故事我是流着泪读完的,我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忠诚,对民族危亡所承担的那份责任。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们痛心疾首,倾其所有办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救国。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又义无反顾地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在经历xxx不公平待遇时,他们心中念念不忘地还是那份教育,割舍不断的还是那份教育的情怀。

追昔抚今,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因为在那个时代里有一群我们抹不去的人,一些抹不去的记忆。作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应该从前辈们身上学习些什么呢?应该是学习他们那些高尚的品格,为教育奉献一生的精神。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8

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多年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快乐和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有了一些职业倦怠感,每天似乎都在疲于应付。而《过去的教师》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到了工作的动力和方向。这本书汇集了季羡林、钱学森、苏步青、汪曾祺、丰子恺等名人大家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以及恩师的回忆,书中记述了这些名人大家的老师是怎样教书、怎样治学、做人的,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昔日教育者的风貌,了解过去教师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处世和治学之道。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危亡所承担的那份责任。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们痛心疾首,倾其所有办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救国。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又义无反顾地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在经历文革不公平待遇时,他们心中念念不忘地还是那份教育,割舍不断的还是那份教育的情怀。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的那份坚守。商友敬在先生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过去的教师很苦,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丰裕,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不如我们高,还要遇到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养一大家子的人,他们的日子同全中国的老百姓的日子一样,都在受煎熬。但是,从这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的很充实,很自得。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有对教育的理想,他们不是把教育当做职业来做,而是当做事业来追求。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超前的教育思想。教育是需要思想的,急功近利的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大家,也很难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腾飞,钱学森在回忆中学生活时说他们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受罪。他们不怕考试,不突击考试,没有考不上大学的。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并且有很多选修课,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季老先生从小看《彭公案》、《济公传》、《七侠五义》、《封神榜》这样的闲书。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简直是不务正业,但或许正是这样宽松的环境,这样淡定的教育方式才造就了这些大家。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高尚的品格。《过去的教师》的编者商友敬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教师的品格的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过去的教师》中的先师们还对学生的高尚人格进行熏陶,这让学生们终身受益。陈志华教授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时说他已经记不清老师是怎样讲课的,但是老师怎样教他做人让他终生不能忘记,令我想到,今天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对立又统一,应该三维并举,而不是选完成一个目标,再去完成另外一个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感染教育学生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篇9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以前教师的伟大,那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一种精神,过去的教师比我们现在的教师更苦他们的待遇不如我们好,还要面临着战乱,灾荒,颠沛流离。但是他们在教学的时候依然是那么的富有责任感,使命感。

读过这本书之后也不免让我们教师联想到我们这群教师在孩子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姿态存在着,会不会当他们成年之后忘记还是记住有这么一个老师的存在。这本书都是学生回忆老师的,有的老师尽心尽责,一丝不苟。有的老师性格开朗,风趣幽默。我觉得这本书更多的是在对我们教师进行定位,我们教师存在的价值,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

从书中我体会到了教学先要修身。要想当好老师,你自己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学生的很多行为方式是模仿老师的,很多时候你的一个小动作虽然你没有在意,可是学生已经看到并且记到了心里。所以当教师的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要注意自己平常的行为举止,更要做到说到做到,做到言行统一,言出必行。

我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在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中我发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效仿苏联搞“五节教学制”,每一步用几分钟分的清清楚楚。现在回想自己,平日上课时,这种情况又是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在上课时我有时也会按照一定的模式去上某一课,我觉得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寻求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我们当老师的每天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时间紧,工作量大,身心疲惫,心累,脑累,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感受。做一名老师,和可爱的学生在一起磨砺,我觉得幸福;和挚爱的教育在一起成长,我觉得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能追求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做一名教师,我很幸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过去  过去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感想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300字-...

我的偶像妈妈作文推荐度: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稿推荐度:《我的大学》读后感推荐度:《我的大学》读后感推荐度:《我的大学》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