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原文及翻译(二)

  原文: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已未朔、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改陛下总帅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且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泣辞而退。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适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宵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

  《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

  译文:

  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甲午日,召李纲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初一日,李纲到达皇帝巡幸所居之地(应天府),上奏说:“金人不讲道义,专用诈谋来取胜,我们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幸亏天命没有改变,陛下统帅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护爱戴,迎接徽、钦二帝回朝,安抚周边各国,这个大任就由陛下担任了。”甲子日,以李纲兼任御营使。李纲入对说:“现在的国家形势远不如靖康年间,至于当务之急应优先去做的,就是管理河北、河东。管理稍有就绪,这样之后中原可保全,东南可以安定。”高宗认为李纲讲得很好,问谁可以出任两河职务,李纲推荐张所、傅亮。当时高宗亲笔诏书选择日期巡幸东南。李纲说:“陛下巡幸常驻的地方,以关中为最好,其次是襄阳,建康为最不好。陛下即使不能采用上策,也应当暂且到襄、邓二州,用以表示不忘故都汴京,来维天下人的心念。”高宗便将还京的旨意告谕东、西二京(即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不久高宗的旨意又发生变化, 李纲又极力劝说道:“自古以来中兴的君主,都起兵于西北,这样完全可以占据中原而控制东南地区,起兵于东南则不能收复中原而控制西北,因为天下的精兵健马都在西北。如果放弃中原,岂只是金人将乘机骚扰内地,盗贼也将纷纷起兵作乱,敌兵和盗贼所占据的地盘将跨州连县,陛下要想回到京城,也不可能了,况且想治理军队战胜敌人,迎接徽、钦二帝回朝!更何况陛下曾经下诏,答应留驻中原,百姓都十分高兴敬服,为什么诏书的墨迹未干,就马上失去天大的信用!”高宗认为他说得对。但汪伯彦、黄潜善暗中主张迁都扬州。有人对李纲说:“外面议论纷纷,都说已决定巡幸东南了。”李纲说:“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

  乙亥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归还行在,李纲说:“圣上的意思必定是想罢免傅亮,请交付黄潜善执行,我请求辞职回家种地。”李纲落泪告辞离去。有人对李纲说:“先生在出仕和退隐上很果决,(虽然)是得到了道义,(但)如何对付进谗言的人呢?”李纲说:“我只知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与道理,不被任用时要保全进退的节操,至于祸患并非是我所顾虑的事情。”适逢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以个人的意见杀宋齐愈,并且控告他招兵买马的罪过,黄潜善、汪伯彦又极力排斥李纲,请高宗把他调离朝廷,于是罢免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张浚依然不停地控告李纲,于是(皇上)将李纲降职为提举洞霄宫。李纲在相位共七十七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宋史  宋史词条  李纲  李纲词条  辅政  辅政词条  本末  本末词条  纪事  纪事词条  
感想

 《山居笔记》读后感

《山居笔记》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居笔记》读后感,欢迎...(展开)

感想

 你是人间四月天初中读后感800字

《人间值得》读后感推荐度:《在人间》读后感推荐度:《人间词话》读后感推荐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推荐度: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你是人间四月天初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