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的演讲稿
推荐度: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
推荐度:
教书育人演讲稿
推荐度:
《生活与哲学》读后感
推荐度:
教书育人演讲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大师的教书生活》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师的教书生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近现代历史中,有很多的名人大家都曾经当过老师,这些大师或者是文学家,回顾他们的教书生活,可以让我们通过体会大师的教书生活,来感受教书的滋味,体会“教书的日子”的意义,回答“教师有什么当头”这样一个沉重而又亲切的话题。
一、沈从文的习作课
沈从文作为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大学教师,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在西南联大教写作课,风格自然是与其他老师不同的。但却赢得了汪曾祺等学生的认可。沈从文教写作课,从不大谈写作的方法,而是先叫学生写,然后根据学生的作文来讲自己的体会,因此他把写作课称为“习作”或“实习”课,以使学生跳出常规作文课的束缚。
其实这一点让我想起来之前参加的一场地理网络研讨活动,其中一名老师提到的,我们总是企图去帮助学生总结好各种答题的套路和模板,搭好各种框架,然后让学生去用这些模板套到各种类型的题目上。但回想起来,这是不是就是在“越俎代庖”?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具有体验感的过程,我们总是希望帮助学生去总结、去归纳,越过了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尝试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所谓“经验”是我们强加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自己得来的,肯定就难以熟练甚至创造性地去运用,也就难以适应当前地理中招改革的变化。
包括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传统的复习模式就是老师串讲重点知识、老师“一言堂”地讲评试题,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学习经验的提升。我们许昌本地的一些老师也提出“如今的地理中招考试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关键点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河南省实验中学的王喜峰老师提出要做到“让学生说、评、总结;看学生评、看学生写;给学生展示;给学生点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讲授过程也好,复习阶段也好,都要把时间和学习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老师起到点拨和引领的作用。
二、“谈天”的情感教育
汪曾祺曾说沈从文老师其实更是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沈从文不善于学院派的“讲课”,而善于“谈天”,启发学生怎样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恰当地表达出来。就我们的教学而言,其实也需要从情感的角度来进行启发教育。
有人曾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当下,我们的教学有的时候也在过于追求课堂的高效,要不说废话,不扩展。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也应该在我们的课堂当中,除了基础的课本知识、能力教育之外,也应该有情感的表达与启发。比如,我们教师自身对于学科的`认识、对于某个区域的情感化的认知,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当中的一部分。
三、朱自清与“刹那主义”
朱自清在浙江六师教书的时候,被新文学事业、家事以及学生缠绕着几乎喘不过气的朱自清工作不到四年陷入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为了走出精神危机,朱自清琢磨出一套被他自己称为“刹那主义”的人生观。所谓“刹那”是指刹那间的产生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联系不上的,但却有求生的意识,既然求生,就要好好地生活,不能老是停留在“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样大而无当的问题上,我们要体会的是现在的刹那,那么刹那的时间就需要我们执着于当下,正在做什么就尽力做什么。
我们的教书生活,当然也存在着很多时间会存在着“职业倦怠”,我们也应该尝试学习一下朱自清先生的“刹那主义”,暂时抛开那些大而无当的话题与争议,执着地享受当下,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就教学而言,我们可能会被某些教学过程中一些不如意,一些蛮不讲理的人和事儿所烦扰,不如抛开这些问题,认真做好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自我调节,让一个个执着、努力的“刹那”组成我们有意义的漫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