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从》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客从
【题解】
此诗大约是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在长沙所作。唐玄宗天宝末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此后,唐帝国四分五裂,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杜甫深受社会动乱之苦,所以那段时期的作品语意极为沉痛,也是对当时人吃人的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诗人漂泊到湖南,亲眼看见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感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遭受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篇。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杜甫巧妙地运用了传说中的“泉客”来象征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把泉客的“珠”比喻成劳苦人民的血汗,然而终了却化为乌有,准确点明本诗主旨,深刻地抨击了剥削制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
客从南溟来①,遗我泉客珠②。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③。
缄之箧笥久④,以俟公家须⑤。
开视化为血⑥,哀今征敛无⑦。
【注释】
①南溟:南海。
②遗:问遗,即赠送。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即鲛人,也叫泉仙或渊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③“珠中”二句: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什么字。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书:即文字。
④缄:封藏。箧笥(qiè sì):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礼记·内则》:“男女不同椸枷,不敢县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箧笥。”
⑤俟(sì):等待。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⑥化为血:实是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⑦征敛:征缴,即征收赋税。《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译文】
有客人从南海地区来我家里拜访,送给我一颗珍珠,据说这是人鱼的眼泪经历千番磨砺而成,十分稀有。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珠仔细端详,发现珍珠里隐隐约约有字,我努力想辨认出是什么,然而,却怎么看也不是成型的文字。
我想把这颗珍珠久久地封藏在储放物品的小竹箱里,以便等到官家来征收赋税时满足他们的需要。然而,过段时间打开箱子一看,珍珠早已化成了血水,令人悲哀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应付官家征缴的赋税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