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杜甫《秋兴八首》主要内容全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主要内容全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感慨国事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诗人想望长安往事的种种心情。

  第一首为全诗的领起。它的开头四句是因秋发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与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相比,发兴相同,而境界、气势和感情的深沉郁勃远远过之。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况。“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寓夔州,已两见菊花开矣。“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第二首虽然仍旧是写自己居夔境况和夔州景色,而第二句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已明白地指出了感情结聚点。这也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第三首的“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因望京华引起了诗人对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肃宗至德元年(756),宰相房琯以陈陶斜败绩贬官。杜甫时任左拾遗,抗疏论不应以小过罢相,因言词激切,触忤肃宗,下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替他辩解,方得免罪。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在他的生命史上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他在诗里把匡衡、刘向来和自己作比。匡衡,汉元帝时,数上疏论议政治得失。刘向,亦汉代人,成帝(刘骜)时,讲论五经于石渠。诗人自谓和匡衡一样,抗言政治之得失,但遭际不如——“功名薄”;如果象刘向一样的讲经,也不减于他,但与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用世之心又相违。

  第四首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以下数首都是对长安往事的想望,抒发对国事的今昔之感。

  一提到长安,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极其深刻难忘。“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唐玄宗常从兴庆宫至曲江游玩,故云“通御气”。安禄山在东北边境发动叛乱,故云“入边愁”。把“通御气”和“入边愁”联系起来,这就可以想见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是多么深长!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诗人最为痛心的事。前人曾经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感慨国事,可以当得庾信的《哀江南赋》(王梦楼语)。其实,《秋兴八首》这组诗应与屈原的《哀郢》相比拟。两者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忧伤,有其胎息相通之处。

  无可否认,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杜甫也不例外。当时的政治中心在长安,《秋兴八首》抒情的结聚点在长安,从此出发,抒发了诗人自己忧时忧乱的感情,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作为一个曾在这个朝廷任职的官员,他的关心往往不能超出自己和朝廷、君主的关系。如第二首的“画省香炉违伏枕”(“画省”,指尚书省。尚书郎入直,有侍女二人执香炉烧香从入);以及第五首中提到的“几回青琐点朝班”(“青琐”,汉末未央宫中宫门名。这里用来指唐朝宫门),都表示着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仕宦前途尚未能忘怀。而“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更不免眷恋着那个封建统治者——皇帝的尊严形象。把国家大事和个人的私情始终交织在一起。

  这 组诗从夔州写到长安,又从长安写到夔州,回环往复而章法井然。从表面上看,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而实际上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确如前人所说的具有“脉络相承,首尾相应”(陈子端语)的特点。作者善于把那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有约制性的格律形式里达到了完美的艺术表现,和他同时代的诗人比较,的确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在《秋兴八首》里,也表现了作者艺术手法的多样化。《秋兴》,抒写的是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作者在对长安的回忆中却运用了不少辉煌华美的句子来烘托这种情绪,迸射出既沉郁而又绚烂的艺术色彩。例如第五首的“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第六首的“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第八首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里所描绘的长安景色,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听猿实下三声泪”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在杜甫另一首《曲江对雨》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手法,它用“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华丽句子来反衬出曲江的凄清情景,都显示了诗人在律句方面所独创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秋兴八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对仗上。七律和五律一样,都是唐代的新体诗,有一定的格式,它们当中的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需要讲究对仗,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则可以不拘。而《秋兴八首》除了当中两联讲究对仗外,如第二首的“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第七首的“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连末尾两句都用对仗作结。当中两联的对仗还很有变化。如第一首颈联的“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是顿句,紧接着的三个字则是“他日泪”和“故园心”,这就使句子有了转折而增加了一层意思。第八首的“香稻啄余”、“碧梧栖老”一联,是倒装句,意思是说香稻有鹦鹉啄余之粒,碧梧有凤凰栖老之枝,表现当时社会的安定富裕。因为主要描写香稻和碧梧,所以用倒装句法。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这里还须要指出,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照例在颈联运用转笔。《秋兴八首》在这方面也能突破格套。这组诗除前面三首在第五、第六两句运用转笔外,其余的几首都在末后两句才用了转笔。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八首,它描写渼陂景物,直到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的绝句中偶亦有之。如李白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陆游的“细倾西国葡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都是在末句用转笔作结。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杜甫能周旋驰骋于格列律式之中而不为格律形式所拘限,使七律创作取得了高度成就。

  杜甫曾经说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所谓“诗律细”,并不是专指雕章琢句,而是说诗律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烦绳削的熟练境地。《秋兴八首》也就是“诗律细”的很好范例。

  语云: “秋士悲。”秋原易悲,而公之情事,有许多可悲者,而感秋景以生情。第一首乃后来七首之发端,乃《三百篇》之所谓兴也。秋景可悲,尽于萧森;而萧森起于凋伤,凋伤则巫山、巫峡皆萧索矣。……(中二联)前联言景,后联言情;而情不可极,后七首皆胞孕于两言中也。又约言之,则“故园心”三字尽之矣。况秋风戒寒,衣须早备,刀尺催而砧声急,耳之所闻,合于目之所见,而故园之思弥切矣。其二: “望京华”正故园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不赴任,实以病故,是“画省香炉”,因“伏枕”而“违”也。夫然,故不但闻猿鸣而下泪,抑闻悲笳而自隐矣。“隐”犹“痛”也。不特此耳,顷方日斜,又见月出,才临石上,又映芦洲;岁月如流,老将至而功不建,能无悲乎! 其三:公在江楼,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章言朝,承上言光阴迅速,而日坐江楼,对翠微,良可叹也!故渔舟之泛,燕子之飞,此人情、物情之各适,而以愁人观之,反觉可厌。曰“还”、曰“故”,厌之也。……追论当初,同学少年往往有去而为尊官者,止是轻裘肥马,贪一时之光荣,而忘社稷之长计,其误国可胜道哉!故有下章。其四:遂及国家之变。则长安一破于禄山,再乱于朱泚,三陷于吐蕃,如弈棋之迭为胜负,而百年世事,有不胜悲者!……今鱼龙寂,秋江冷,皆足增悲,而不能不思故国之平居也。其五:极言玄宗当丰亨豫大之时,享安富尊荣之盛。不言致乱,而乱萌于此;语若赞颂,而刺在言外。其六:此章直承首章而来,乃结上生下,而仍归宿于故园之思也。其七与后章俱言秦中形胜。其八:所思不专渼陂。……向尝熟游,尔时国家全盛,天子好文,尝以彩笔干之,所云“献赋蓬莱宫”是也。今时事已非,身亦白首,且吟且望,望而不得,垂首自悲而已。《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单选一章不得。(王嗣奭《杜臆》卷八)

  秋兴者,因秋起兴也。子美一肚皮忠愤,借秋以发之,故以名篇也 子美律诗,必作二解,《秋兴八首》分开有十六解。独其诗前首结一句与后首起一句意相通,直作一首诗读可也。人断处偏不肯断,人连处又偏不肯连,此老一生崛强,所以成得一个诗人。然非看得定,持得牢,将何者与人崛强也。

  (第一首)须看其笔下,何等齐整,朗朗如列山断翠,明月入怀。前一解,写秋之时境,后一解,从秋之时境中写出人事性情来,此所谓“秋兴”也。第一句即从秋起。……(第二首)第一首,悲身之在客,此首方及客中度日也。前以“暮”字结,此以“落日”起。“落日斜”装在“孤城”二字下,惨淡之极,又如亲见子美一人身立于夕阳中也。……(第三首)此夜已过,又是明日,起云“千家山郭静朝晖”。……(第四首)前首结“五陵裘马”,此以长安起,“闻道”二字,可感可泣,一则不忍言亲见乃托之耳闻,一则去国已远,不欲实说也。……(第五首)“有所思”,正思长安全盛之日也。昔当太平,主上无事,辄好神仙之事,而宫阙之壮丽亦如仙境,故前四句纯用蓬莱、金茎、王母、紫气等字。……后一解,做献《三赋》也。……(第六首)前首结云“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则瞿塘与曲江犹未隔也,故有瞿塘曲江、万里风烟之句。……(第七首)见曲江如此,忽想昆明池起来,真是奇作。前诸作皆乱后追想,此作特于事前预虑。千年来,人只当平常读去,辜负先生苦心久矣。可叹也!……(第八首)子美躬遭乱离,依栖夔府,辄又虑及东南,天下无一宁宇,因忆长安风土之乐也。……“白头吟望苦低垂”,昔少年,今白头矣。吟,吟此“秋兴”也;望,望归长安。今羁栖夔府,那得便归,即此便是苦,头只管低下去,泪只管流出来。低垂,是写苦之状也。此句又是先生自画咏“秋兴”小像也。《秋兴八首》规模弘远,气骨苍丽,脉络贯通,精神凝聚;痛真是痛,痒真是痒,笑真是笑,哭真是哭,无一假借,不可动摇。论才情,真正是才情,论手笔,真正是手笔。七字之内,八句之中,现出如是奇观大观,直使唐代人空,千秋罢唱。寄语世间才人,勿再和秋兴诗也。(徐增《说唐诗》卷十七)

相关推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①(八首选二)》注释、翻译、赏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八首  八首词条  秋兴  秋兴词条  杜甫  杜甫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感想

 《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推荐度:《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推荐度:《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推荐度:《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推荐度:《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热爱生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