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后疫情时代的创业企业怎样再出发?

编者按:本文转自田轩的田字格,作者田轩,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对于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来说,无论当下的伤害如何,最正确的心态一定是从应激反应的冲击波中清醒过来,不只看到短期内的疫情、不再过度思考疫情带来的影响,风物长宜放眼量,更多地去关注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并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可能的生存机会,去参与升级变革,活下去、活得更好。

现在,新冠病毒疫情进入到了全球大流行状态,多只黑天鹅接力起飞,全球经济一片哀鸿。

美联储3月以来先后两次大幅降息并祭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紧急应对措施,但市场均不买单,仍以暴跌作为回应。直到3月23日周一盘前,美联储突然宣布了号称“无限量”版的 QE计划,以更广泛的新措施来支持经济,其中包括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

想hold住一切,于是用一切来hold。美联储“压上了全部赌注”,美国政府酝酿近万亿美元刺激计划的消息传出,至此,持续俯冲的市场才开始调转航向。

虽然3月24日本周二美股迎来报复性反弹。三大股指高开后不断走高,截至收盘,道指上涨11.26%,单日涨近2100点。但是,市场的担忧并未真正消退,美股反弹能走多远?波动会持续多久?这都依然是问号。这次疫情带来的金融市场大动荡前景仍然晦暗不明,全球经济大衰退恐怕难以避免。

随着欧美成为疫情爆发新中心,中国抗疫进入风险和经济恢复挑战加剧的“战疫下半场”。帮助小微企业脱困、尽快复工和鼓励创新,是我们现在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持续重点关注的话题。

01 

至暗时刻,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创业企业

与业务稳定、财务状况稳健的大型科技公司相比,单体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的创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难度更大。原本就借款难、借款贵的创业企业,维持自身运营的资金成本、人工成本及租金等固定成本高昂。疫情之下,更是举步维艰。

然而,这些遍布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的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又恰恰是真正深入国民经济毛细血管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动着亿万人的就业,是改善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稳定经济基本面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从创业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约是50%左右,对就业的贡献是60%-70%左右。从我国的实践看,我们有2000多万的小微企业法人,此外还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其次,从创新的角度来看,1000年以前人们的生活跟2000年相比,基本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比100年以前变化了太多太多。可以说,造就了过去两个世纪大丰盛的制度,其实是“创新主义”而非“资本主义”,其中很多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都是小微企业带来的。比如简单、便宜、走时准确的石英电子表抢占了瑞士机械表的市场份额;傻瓜照相机改变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摄影的局面 ……

小微企业大多是行业的新进入者,具有更加有灵活的转向能力、对市场变化更为迅速,再加上其背水一战、死地后生的动力和勇气,都并非大企业可以比拟。

再有,在经济发展的周期中,小微企业其实具有比大企业更强的“反脆弱”能力。以美国为例,近几十年来,美国经历过四个经济衰退期:一是1980年到1982年,里根总统的经济衰退期;二是1990年到1991年,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是老布什;2000年到2001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外加“911”恐怖袭击导致第三个经济衰退期;第四个就是金融海啸带来的2008-2009年衰退期。在这四个经济衰退期里边,小微企业对于净就业率的贡献都非常坚挺。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关系国计民生,整体吸纳的就业人数总量大。不像大企业对于就业的贡献是顺周期型的,经济好的时候扩招,经济衰退期来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裁员。

任何企业都会经历创业、发展,甚至倒闭,真正的百年老店凤毛麟角。社会既需要精心呵护百年老店,也需要扶持新兴事物。特别是在多重压力并行的至暗时刻,我们政策保障的对象,应该更多倾向广大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只有让更多的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活下去、活得好,国家经济的后劲和活力才能更强。

02:疫情之下,创业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与困难的一面相对应的,必定是机遇。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创业企业在危机之下孕育出的一些创新尝试,比如在线办公和协作、在线教育、基于到家场景的生鲜和药品配送、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创新。

在诸多创业企业穿越寒冬的坚守与突围中,“ABC”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创新方向(“A”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大数据;“C”是Cloud,云计算)。未来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在生物、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在线培训等领域的运用,从技术层面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发挥的点。

纵观历史,每一次类似事件,在对旧有经济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了新的需求和商机,这也正是我们布局和思考未来的最佳时机。当然,机会只提供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如今我们遭遇的这场疫情,在一些公司经历巨大危机甚至可能关门倒闭的同时,也会因为应对危机而催化用户对于新生模式的认同和选择,会有另一些有准备的“幸运儿”成为“未来领袖””。如同17年前SARS危机造就阿里巴巴的故事一样。

2003年,非典肆虐,当时很多中国企业陷入极大的恐慌和困难当中。远在杭州刚刚创办阿里巴巴四年的马云,也没有躲过这一劫。5月初,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在参加广交会后,7日被确诊感染SARS,同她有接触的公司员工全部被隔离。

尽管官方通报时隐去了阿里巴巴的名称,但马云依旧遭受了严厉的批评,媒体以《麻痹的代价》发文敲打,他也被隔离在家。门外有社区、防疫站、公安的三位人员严密看守,唯恐他跑了。

没人想到,身处逆境的阿里巴巴,会在这种困境下,打响了中国线上零售争夺战: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投资一亿打造“淘宝网”,对电商巨头ebay发起挑战。网站成立的当天,包括马云在内的大批阿里公司员工,都没有能够现场见证淘宝的诞生。因为这一天,是他们被隔离的第3天。

没想到,淘宝上线后,迅速成功地打开了市场。毕竟疫情带来的危机,迫使人们开始尝试线上购物的方式。阿里巴巴的业务以50%以上的速度疯狂增长。

一个改变了整个中国购物消费模式的创新,就这样在危机中发生,并走向辉煌。所以有人说,没有当年的“非典”,也许就没有现在的阿里巴巴。

商业模式从线下大量转到线上,未必是短期的影响,可能会成为长期的趋势。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绝不会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一定会迭代、进化。哪怕像清华、北大这样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现在也已经在热烈讨论:未来是不是可以线上线下授课并行。传统教育行业的“舒适区”,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加速瓦解,新技术带来的原力正在被唤醒。

《孙子兵法》有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暂时“休克”的经济背后,隐藏着巨大商机。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疫情发生前就思考、筹备并且在模式和技术上做好了在线化准备和数字化运营的公司,有机会迎接属于他们发展的“高光时刻”。

在大自然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生命,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03:创业企业如何活下去?

小微企业如何自救?有位著名投资人说:“跪着也要活下去,熬过去就是春天”。

“活下去”,一个看似朴实的愿望,但却需要我们对变革的逻辑有充分而清醒的认知。比寻找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了不确定的明天,我们今天要做些什么?

对此,我的几点建议是:

第一,现金为王,广积粮。稳住,活下去才是最大的财富。在保证基础运营的情况下,需要做逆向现金流测算,仔细盘算从目前到未来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在最坏的零收入状况下,做好经营计划,控制好成本,该花的钱少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此外,维系好人才,确保军心稳定,不要轻易裁员。对于创业创新型企业,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要共克时艰,这种战斗友谊对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利用好这段时间,练兵、思考、调整、布局,不浪费疫情,不虚度寒冬,把今后“战斗”的粮饷和兵马养好。

第二,高筑墙,有个金刚钻,塑造属于自己企业较高的行业壁垒。尽快实现业务的在线化。以线下业务为依托,积极拥抱互联网,向线上转型,而且应当通过管理的移动化,实现异地员工移动办公,降低成本。

第三,缓称王,做好打持久战的长期打算。短期内可能还能撑一撑,长期就要精打细算。遵循人性,暂缓或放下所谓的“狼性”,不要逆势抄底,不要提升杠杆。像一个最简单朴实的农民一样,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灵感和机会往往会出现在压力最大的时候。

04:升级政策“输血”,别让创业企业“一个人在战斗”

“黑天鹅”组团来的时候,市场会失灵。在大灾大难面前,创业企业在采取更有效率、更为彻底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手段的同时,也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主动寻求和接受政策优惠,尽可能保障自身生存。

特别是在资本寒冬威力的叠加影响之下,在这次疫情到来之前,创投行业就已经秋风萧瑟了——2018年创投企业成立基金2400家,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02家,募资金额也从2018年的11500亿变成了2018年的2300多亿。

但是,现在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再次释放了利好。在3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一行两会”领导集体发声,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保险公司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突破30%上限。如果险资、养老金、退休基金这些风险投资重要的金主,能够把钱拿出来,这对于创新创业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尽管针对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扶危,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制定、下发各类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但是,还有三个“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首先,现有支持政策偏重于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实主要依靠政策性银行。但是,在限制各大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以及降低利率水平方面,地方政府除了对当地规模不大的城商行、村镇银行等具有较大话语权外,对其他大型银行的影响力并不够。特别是小微企业一直不属于银行体系欢迎的优质客户,因为本身贷款量小、流水少、抵押资产不多,平时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等金融扶持。所以广大小微企业从金融支持政策中受益依然很有限的。

其次,部分政策仍然是之前优惠政策的延续,力度和含金量都有待提高。一些地区提出的“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返还”、“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基本都是基于2019年经济情况上已发布政策的延续,并没有根据疫情造成的最新情况进行扶持程度的调整。至于中小企业社会保险费、税费的缓交,也仅仅是延期缴纳,并无任何减免。

再有,一些地方在执行纾困政策时,层层甩锅或层层缩水、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政策“看得见摸不着”,人为地造成了扶持政策“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对于创业企业、小微企业,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继续出台和落实更进一步的优惠措施:一是税费,继续减税降费,蓄水养鱼;二是政府专项补贴,直接把钱给到重点地区经营困难的小微民营企业;三是尽快常态化复工,小微企业只有生产经营,才能运转起来,才会有现金流,才能尽快恢复自我造血能力活下去。

人类就像一群不知情的豚鼠,生活在巨大的全球化演变浪潮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当这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变成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对于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来说,无论当下的伤害如何,最正确的心态一定是从应激反应的冲击波中清醒过来,不只看到短期内的疫情、不再过度思考疫情带来的影响,风物长宜放眼量,更多地去关注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并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可能的生存机会,去参与升级变革,活下去、活得更好。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  疫情词条  出发  出发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创业  创业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经验

 两年创业失败摸出来的产品经验

周伯通CEO冯涛想要进入在线招聘,是源于几年前在豆瓣上做招聘小组,经过两年积累后,在上面发布招聘的企业竟然超过了10万家。冯涛意识到,虽然传统三大招聘网站占据了...(展开)

经验

 初次创业易失败的10大原因

 对于创业者,尤其是第一次创业的人来说,成功与失败的几率几乎是相等的。我本人作为创业导师,也是一位创业者,可以说已经对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了。此外,相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