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60创始人周鸿祎的忠告:迟钝一点的人,更容易成事

作者 | 徐大维

来源 | 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1: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这样告诫年轻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

这话貌似鸡汤,但周鸿祎本人就是这样践行的。

良叔有一个朋友,前360高管,周鸿祎身边的人,她对良叔说,周鸿祎最令人佩服的就一个“钝”字。

2010年3Q大战时,360推出大杀器“360扣扣保镖”,掐死了QQ的所有广告,随后被人以“非法外挂”和“刑事犯罪”告到了公安部。

30多个警察,将360总部包围,危机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此时又是360赴美上市之际,一旦周鸿祎被调查,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无奈之下,周鸿祎出走香港,暂避风头。

本来第二天,360核心圈有个例会,遇到这么大的事,周鸿祎又不在,大家都以为这个例会要取消了。

然而,到了晚上,所有参会人员都收到了周鸿祎秘书的通知:

现场会议改为视频会议,照开不误。

那天视频里的周鸿祎,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听取各方汇报,安排各项工作,根本不像摊上大事的人。

朋友说,还真不是周鸿祎故作从容,他就是那种“浑不吝”的特质,经常惹些事端,动不动就和别人结梁子,每天一堆抓狂的事,要是一般人,早就崩掉了。

然而,他却任凭风雨摧楼,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他的神经太粗壮了。

你看,这就是周鸿祎身边人的客观评价。

你可能不喜欢周鸿祎,但你不能否认一点,“钝感”绝对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而且,以良叔的观察,多数成功者都属于“钝感体质”,这也是强者和弱者的一个分水岭。

2:

我在500强时,跟过一位领导,他现在已位列集团核心层。

那老兄,性格彪悍,精力充沛,标准的工作狂。

根据总部要求,我们要做一份宏大的报告,连续加班一周,苦不堪言,蹲个大号刷刷手机都是一种享受。

终于到了汇报时间,会议室坐着董事长,加上其他头头脑脑,大概有十几号人。

我领导主讲,还没讲完,董事长就大拍桌子,说这报告做的就是“狗屎”,逻辑有很大的问题,举措也没有亮点。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把报告批的体无完肤。

在大公司干过的人肯定懂得,遇到这种批斗,这辈子对会议室都产生心理阴影。

我那天也是,甚至不记得是如何走出会议室的,只是觉得整个世界都黑压压的。

心情低落到极点,想到辛辛苦苦的成果,瞬间被批成“狗屎”,离职的心都有了。

当时真希望领导说一句:“算了,今天不加班了,休息一天......”

然而,我被叫到他的小格子间,只受到两句安慰,又开始和我探讨如何修改报告。

我还沉浸在“狗屎”之中,一直神游,他却一如既往的专注,时不时把我拉回来。

这期间,他老婆来电,他甚至还有心情和老婆调侃两句。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和这领导的差距,不仅仅是级别,也不在于技巧,而是“抗干扰”的能力。

我受到一点打击,就像石头投入水中,涟漪不断泛滥,不但影响了心情,还套牢了注意力,让自己欲罢不能。

而那领导呢,受到打击,就像拳头打在棉花堆里,作用力瞬间化解于无形,没有任何痕迹。

或许那场会议对他来讲,根本就不算打击,只是一个普通会议,他不需要心理建设,也不需要自我安慰,只需正常行事即可。

有句话说,强者钝感,弱者易扰,还真是这样。

有年轻的朋友问我,那些历害的人,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

我回答,有一项能力最突出:抗干扰力。

这种抗干扰力,能让他们对周遭的事务,表现出适当的麻木与迟钝,这就是“钝感”的表现,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3:

钝感的反面是敏感,我发现当下很多年轻人都过于敏感

我曾经的助理小何,就是如此。

小何跟了我5个月,后来离职,我推荐他去另一家公司,但也只干了4个月。

那家公司的老板是我朋友,前几天碰面,聊起小何,他叹到:“这孩子哪都好,就是太敏感了......”

我也有同感,小何内心戏确实挺多。

比如,一次带小何参加活动,遇到一大V和他的女助理。因为比较熟,我开玩笑说:“这么漂亮的助理,怎么能让你霸占?咱们换换呗......”

当晚,收到小何一条很长的微信,大概意思是,我对他哪点不满意,可以直说,不要敲山震虎,隔空打牛......

看完,我左思右想,才想到可能和那句玩笑话有关。

于是还专门去做思想工作,这才相安无事。

这类事挺多,遇到难缠一点的客户,小何就会在朋友圈感慨老半天;

生场小病,打个吊瓶,也会图文并茂,在朋友圈诉说自己的悲惨。

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但熟悉的人,多少会生出“至于么?”的想法。

人高马大的男同学小何,却心细如发,也许是家庭影响,也许是性格使然,但是,过于“敏感”对年轻人来讲,真不是好事。

正所谓易定者无感,易感者无定。

敏感的人,容易被外界干扰,心情时好时坏,行为也因此失去了稳定性。

而钝感的人,对外界干扰拥有一种免疫力,皮糙肉厚,便于坚定行事。

我们常说“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其实这不仅仅是行动的精进,更需要钝感的配合。

4:

很多人以为作家写作,似乎要敏感点才好,因为触景生情,触类旁通嘛。

然而真相却是,你必须拥有足够的“钝感”,才能持续地创作。

知名作家连岳曾说过:

“写作不能靠灵感,就像一个面包店的师傅,客人都在等了,你却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没灵感,做不出来。

你既然把写作当成营生,那么无论灵感在不在,心情好不好,你都得照常开张。”

连岳自己就是这样,连续创作十几年,几乎每天都更新文章。

写作者应该都懂得,持续写作最大的难度不在于敲出那千把字,也不在于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

而在于,每天总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破事闯入你的世界,你要克服心境不被扰乱,这才是最难的事。

我认识一位年轻作家,职业写手,有才华有文笔,可是更新频度极不稳定,有时几天都发不出一篇。

我问他原因,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

“有人洗了他的文,很生气,要调整一下心情”;

“被读者骂了,很郁闷,要调整一下心情”;

“被推广方坑了,很懊恼,要调整一下心情”;

......

就这样,他总在踌躇满志和自我安慰之间徘徊,刚刚前进了几步,但受到一点点打击,便退了回来,公众号最终也做的不死不活。

这位年轻作者,也是很多人的化身吧?

准备下班后学几门网络课程, 想到白天被老板训斥的情景,于是宽慰自己,等心情好点再说吧;

本来计划跑步,想到今天在客户那里受的委屈,于是拿小龙虾来犒劳,养精蓄锐,跑步的事改天再说;

本想啃一本学术书,脑中频频浮现和同事的争执,心烦意乱,1个小时后还停留在第1页.....

发现没?我们总说要自控,其实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不难,难的是控制自己的心境。

我们总是受困于那些无法改变的小事,心生烦扰,嗔怪自己和他人,全身毛孔都盯紧着那些糟糕的部分,各种大戏在内心上演,无法停歇。

最终,专注和精力,在这场战役中迅速瓦解,你也失去了向前的动力。

5:

很多年轻的读者,喜欢和良叔聊他们的挫折。

细问之后,发现都是一地鸡毛的小事。

比如,被领导怼了,同事说了闲话,和男朋友吵了一架......

我会回答说:“这不叫挫折,这叫生活,但凡一个社会人,这些破事谁都会遇到,你偏要这么上心,不给烦死,也会累死。”

很多人太喜欢把小事无限放大,让它们在心中滋生泛滥,动不动还在朋友圈晒一篇《逆商会让你强大到不可替代》的文章,来营造一下气氛。

褚时健的身陷囹圄、柳传志的破釜沉舟、任正非的大器晚成......这些故事固然励志,但你相信吗,这辈子你都不大可能拥有他们的遭遇,也不会经历什么轰轰烈烈的失败,也没机会体验撕心裂肺的疼痛。

你遇到更多的是,前进路上的蚊虫叮咬,一个个小包,忍不住想挠,最终让你感染到遍体鳞伤。

所以,这世界99%的人并不需要逆商,因为多数人连逆境都不会遇到。

很多人的问题恰恰是,把好好的路,当成了一个修罗战场,放眼望去,全世界都在和你为敌。

于是,渐渐的,你的世界真变成这样......

美国作者奥里森·马登曾说:

敏感的年轻人,都是发现阻力的天才。

有时候,确实如此。

6:

这人啊,真的需要“钝”一点,否则很多行业对你来讲,门槛高不可攀。

曾有人问知名商业顾问刘润,做商业咨询需要什么特质?

刘润只回答了四个字:“擅长睡觉。”

那人错愕,刘润解释道:

做这一行,你必须在任何地方都能睡着,飞机、高铁、汽车、轮船,甚至靠墙站着的时候......

你是手机,宇宙是电源,睡眠就是无线充电。

优秀的咨询顾问,充电5分钟,精神2小时。

如果你换张床就睡不着,就别做这一行了。

关于这点,同是商业咨询的良叔感同身受,这行业就是全国巡游,每天挪窝。

如果你太敏感,台下学员的一个冷眼,客户关键人的差评,会让你失眠、吃不下饭,那么这行业还真不适合你。

因为,过不了多久,你的身体就会垮掉,还轮不到拼实力,你已经自动出局了。

生活中,你也需要“钝”一点,这与你的健康密切相关。

商业大佬冯仑,说自己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们眼中的很多坏人能够长寿,就是因为他们生性迟钝,不在意外界的眼光。

小时候,有一个老太太很自私,和很多人都有矛盾,还总爱骂冯仑。

冯仑就琢磨,戾气这么重的人,因为会折寿吧?

然而,那老太太却活到了99岁......

后来,冯仑想明白了,那老太太骂人归骂人,但骂完的那一刻,就不再纠结了,她不会事后还回想刚才让自己生气的事。

她更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就惴惴不安,钝感就是这老太太长寿的秘籍。

其实这挺符合现代心理健康理论:

内在纠结、精神恍惚、过度不安这些敏感要素,都是导致我们不健康的深层原因。

7:

我并非完全否定敏感,很多时候,敏感是优点,比如善解人意,洞察敏锐,刨根问底......

然而,过度敏感却弊大于利。

要想改变,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去接触世间万象,多去与人产生交集。

因为钝感只有在实践中修炼,丰富的经历,所遇的三教九流,自会磨钝你的神经,敏感圈自然也越缩越小。

良叔想起早上常吃的包子铺,店主总是徒手拿起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有天我实在忍不住问他:

“不烫吗?”

他笑了笑说:

“拿多了,就不烫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鸿  周鸿词条  成事  成事词条  迟钝  迟钝词条  创始人  创始人词条  忠告  忠告词条  
经验

 毕业第 4 年买了法拉利,他的牛...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但你得敢想敢做这几天,一个「 开法拉利的自媒体人 」刷爆了新媒体人的朋友圈。你可能没听说过他,但在草根新媒体圈里,他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从...(展开)

经验

 钟瑞丨为什么90后打工赚不到钱?

2020年的春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多少的打工人在外漂泊了一年,就等着回家热闹热闹。可是小方,一位来广州十年的打工仔,他近期的心情是既盼望着过年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