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业,过不了这几关,只能死在路上!

  资本流向让创业成为新时期的关键词,但在过去一年里,所有创业者也都经历了一回资本市场的过山车。

  恐惧和警报迅速蔓延至一级市场。

  政策走向、商业模式、团队搭建、市场角力……太多的门槛需要跨越,太多的抉择需要面对,没有一种“熬”的乐观心态,公司可能随时会倒下。

  看看走在你前面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他们在熬过一个又一个关口时经历的磨难与练就的智慧。

  很多创业者在融到VC的资金后,会在第一年花掉募集资金的50%-80%,然后第二年把剩下的钱花掉。他们募资后会雄心勃勃地干三件大事:

  1、扩大办公室或者搬豪华办公室;

  2、涨工资,大幅招人;

  3、市场营销费用巨增。

  之后,他们又没钱了,并处在生死边缘。很多创业者,都会因为曾经花钱太快后悔!

  关口一|政策判断 是市场的机会,也可能是一个大坑

  政策往往成为最好的创业温床。

  表面看,“双创”浪潮热火朝天,但政策是一个系统,盘根错节,很多地方对创业的支持还停留在口号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政策支持就意味着商机,抢先一步就可能赢得市场。

  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和谐。当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格局造成冲击之时,监管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对创业者就是一把双刃剑。

  表面看热火朝天,也可能是一大坑。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让拥抱互联网成为传统行业不约而同的姿势。但新状况也接踵而至。

  这半年,一呼医生董事长兼CEO马海平的状态不好,一呼医生因预约挂号业务被贴上了“网络号贩子”的标签,撞到了政策严打的枪口上。业务量萎缩、团队斗志受挫,马海平的情绪也触底了。

  思量再三后,他从政策中又发现了新机会——国家正倡导医师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体系,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专家医师在私立医院执业。通过与私立医院展开合作,一呼医生的流量恢复到了春节前的一半。

  贝瑞和康CEO周代星或许多少可以理解马海平的煎熬,两年前他的公司也因政策的变化而发展搁浅。

  创业者选择的市场缝隙,监管政策往往还不健全,甚至往往需要通过创新去突破监管的壁垒。这是市场的机遇,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坑。

  监管政策有任何风吹草动,对创业者都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选择规范起跑,既考验创业者的政策判断力,也是进入商业丛林的第一课。

  关口二|模式选择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需要边走边调

  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创业者走什么样的路、能走多远,可谓一念生死。企业级服务已经成为新风口,这将是一个万亿级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获得融资的ToB企业就超过200家,超过2014年全年融资项目数。而C端则是海量用户、高频的代名词,当用户已经被智能手机高度武装之后,引爆市场似乎是分分钟的事。

  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需要边走边调。

  但对创业者而言,凭借风口和想象中的用户来决定商业模式,显得过于草率和盲目。实际上,在ToB还是ToC的十字路口,不少创业者都曾犹豫过。这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优势与短板、投资人的态度、以及行业其他玩家怎么出招。

  2014年6月,达达上线,蒯佳祺与投资人出现了严重分歧,鉴于淘宝、eBay等平台的榜样力量,投资人倾向于C2C,蒯佳祺坚持B2B。蒯佳祺的坚持让达达成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巨头背后的蚂蚁雄兵。

  虽然搞定了投资人,但合作伙伴的动作却让蒯佳祺陷入了被动。O2O平台纷纷自建物流,这让一直以中立面目示人的达达颇为尴尬。

  去年10月,达达推出了自己的外卖平台派乐趣,加入外卖平台混战。这意味着主要针对B端的达达开始了大规模的ToC业务。达达官网数据显示,派乐趣所有订单由达达完成配送,日单量超过120万单。

  11月初,达达即完成了由DST和红杉资本领投的D轮3亿美元融资。这一变化,让百度、美团、饿了么等盟友反转立场,封杀达达。或许,这也促成了今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的合并。

  创业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没有一家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拥有完美的商业模式。成功之后回头看,核心产品与出发时相比往往已面目全非。调整商业模式,是创业路上难以躲过的坑。一路煎熬,每一次模式调整,考验的都是创业者的决断和智慧。

  关口三|速度考验如何是慢走还是快跑,需要把控自己的节奏

  移动互联网加速了创业的节奏,压缩了市场验证和用户积累的时间,但对创业者来说,要跟上公司发展和团队扩张的节奏,却不是那么容易。

  把控好属于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感同身受,并且一直注意不让自己或者团队成为限制公司发展的短板。公司初创团队只有4人,目前达到100多人。20人到50、60人那段时间,王宁压力很大,甚至心底充满恐惧。他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你是在一个乡村小路上飞驰的三轮车,突然到了城镇公路,能不能继续跑,要不要换车,挑战是很大的。”

  最近,58到家CEO陈小华也意识到这种恐惧。5月的一天,他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陷入沉思,之后有所顿悟。在他看来,组织文化建设听起来很虚,其实很实,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和寿命,接下来他将更多关注公司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将公司文化从墙上撤下来,要挂在心里。

  增长过快会带来焦灼感,但若速度迟缓,创业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面临严峻考验。选择一路狂飙,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用户积累和市场扩展是一把双刃剑,发展太慢,很可能被市场淘汰,但急速飙车非常容易失控,短时间内公司迅速变大,团队怎么带、节奏如何把控,也是不小的挑战。

  关口四|金钱战争 烧钱做流量,小心失血过多而死

  2015年的O2O大战中,一大波公司因为失血而倒下。烧钱做流量是O2O创业公司最容易陷进去的坑。如果没有BAT这样的大平台成为流量入口,烧钱引流便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

  不过,大多数O2O公司的资金储备并不能支撑到曙光来临的那一天。

  烧钱做流量,小心失血过多而死。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直言,O2O让大家很受伤。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姜皓天则庆幸,去年没有投资O2O项目,没有掉进坑。

  相比之下,58到家已经相当幸运。去年10月,58到家完成3亿美金A轮融资,投资方包含阿里巴巴、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估值超10亿美元。

  但陈小华坦承,58到家的融资“也是焦虑的”,因为这是一个有三家(阿里巴巴、平安和腾讯)万亿级投资方共同参与的投资。投资协议七八月间已经签署,但最后交割对外发布推迟到了10月12日,每一次推迟背后都有股东间的三方博弈条款。

  陈小华感觉本次融资就像当年58同城上市一般,“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当O2O成为投资人眼里的死亡高发地带时,创业者已经发现了令他们热血沸腾的新大陆——人工智能、文化体育、视频直播……

  跟当年的O2O一样,新风口上的创业公司迅速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用户,赢得了资本的重磅筹码。但要将巨大的冲击力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平衡好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的节奏,“熬”还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只能  只能词条  路上  路上词条  创业  创业词条  不了  不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