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 润
说到自热火锅,我真是太喜欢这个产品了。
2017年的时候,我去爬山,欧洲的勃朗峰。总共5天,我带了100公斤的海底捞自热火锅,托运过去。绝对的忠实用户。
在山顶上,有一碗火锅吃,那感觉真是太妙了。
眼前是广阔的山峰,蓝莓灌木旁,支起一个小锅,看着热气一点点升腾,又随着山风缱绻飘散.......幸福。
前些天在刘润直播间,我和贾伟老师来了一场连线和对话。
没想到,海底捞自热火锅就是他设计的。
还有风靡一时的55度杯、喜马拉雅小雅音箱、北汽人工智能电动汽车LITE多款引爆市场的产品。
原来贾伟老师,和我同年,1976年,为这一年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创业者而感到自豪。
优秀到什么程度?
贾老师,是一位独揽了“红点”设计奖、IF、IDEA、G-Mark、红星奖等设计大奖的国际顶级设计师。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创始人,洛客设计平台创始人。在设计界,洛可可也是鼎鼎大名。
这样一位设计界的大牛,是如何做产品的?
我可太好奇了。作为理科出身的我,对设计领域充满了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问了贾老师一些问题。
我们一文一理就这样展开了思维的碰撞,电光火石。
直播中,贾老师还讲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一并和你分享。
1、Q&A
Round One 文理大碰撞
Q:我问贾老师,什么叫设计?比如,我手上拿的杯子,它就是一个普通的马克杯,怎么才算一个好的马克杯?怎么把它设计好呢?
A:狭义的设计,大家理解就是一个好看的杯子;真正设计的本质就两条,一条叫发现问题,一条叫解决问题。
设计思维的本质是你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比如一个马克杯,第一要素是它能盛足够的水,这是功能性问题。
然后是情感性问题,这个马克杯好不好看。再往后是体验性问题,手握着方便,手持会不会烫等等。
一个好的马克杯,一定要从造型、颜色、功能、感知、情感各个维度打动你,像朋友一样陪伴你。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Q:我问贾老师,学设计的和我们理工男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世界的视角是不是完全不一样?
A:我们首先要能发现美,会欣赏美。美至少是有六感之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心觉。
其实学设计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被训练了对美的感知。一朵盛开的花,你要能感知。
然后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训练,在感知中去发现不美的东西、不方便的东西、痛点,再用设计的逻辑去解决它。
最怕的是你连发现美都做不到,满眼看到的全是问题。
Q:贾老师,你说到我的痛点了。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美学教育,我记得我以前设计出来的应用,都用代码写出,全是菜单、全是按钮,只要能用就行。我记得那个时代都是这样的。
现在看来,当你越过更多美的东西之后,再回来看这些东西,好像确实差别很大。于是我接着问贾老师,那怎么去培养识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A:确实。工业时代在解决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效率问题。但是效率并不一定是美。当功能被解决地差不多了,这个时代就开始追求功能之上的东西。
培养有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叫童子功。刘老师,你只能培养你的孩子了。从3岁开始,带他去博物馆、听美妙的音乐,吃好吃的东西,让他知道什么是美,这个是最好的培养。三岁童子功就跟打乒乓球一个道理。
第二个是刻意训练。你去看各种全新的东西,感知一些新的颜色体系,比如莫兰迪的灰色调,中国传统瓷器的秘色瓷、元青花、胭脂红。
但是这个是要学的,去学造型,去学色彩,去学工艺,用你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消化新知识,最后也形成结构化认知。
第三个还是回到生活中。因为我觉得美就在生活中。你尽量的去看最美的电影,最美的风景、吃最美的食物。有一个小办法,就是在小红书上、大众点评上搜索,比如美美的餐厅、最美咖啡馆、最美民宿,带上“美”这个标签去搜索。以“美”为标准去体验所有东西。
2、Round Two 什么是产品三观?
Q:好的,我听上去第三个办法对我来说目前是最快的。以后去搜索,以美为第一关键词,而不以功能。慢慢开始沉浸在美里。
美是第一标准,但可能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回到主题,产品三观。
每个产品都是一个人设。尤其今天的产品有了数据和智能,产品拥有了数据流,就有了跟我们做朋友的可能性。
产品有两个层面,它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我们的伴侣,也承载着每一个设计师自己的人性、情感、对世界的理解,对价值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统统灌输到这个产品上。所以,产品即人。
今天好产品全是有温度的。
我举个例子,讲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产品。
十年前,有一次我去日本,在无印良品看到了一个产品,一个方的东西,有一个拉绳。我还没启动去判断它是什么之前,我的手已经去拉那个绳了。因为我从小用电灯就是拉绳。
一拉。我就感觉到风吹到我的脸上。但它并不是个风扇,它是一个CD机。竟然是一个音乐吹到我脸上,当时我就感觉我是在海浪边,我是在山谷里,我是在一个很空旷的地方的感受到了自然之风,一下子,我的五感全打开了。
立刻让我和它产生了关联,产生了喜欢,我认为这就是有温度的产品。
Q:贾伟老师,你的书里提到产品有用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给我们讲讲具体什么叫三观?
什么意思?
产品用户观,就是要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从底层逻辑进行思考:用户是谁?用户在哪?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用户价值是什么?
乔布斯曾经说过,如果当初福特去问用户要什么,那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一辆更快的马车”,但实际上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更快捷的交通方式——汽车,更快才是需求的本质。
比如,以前大家都是这样忍受着,无奈地站在路边打车。优步的创始人看到了这个痛点,“打车难”,突然慈悲心在脑中反问了他,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可以在室内打车的软件呢?而就是这种想法,让他创造了优步这样的线上打车产品。
优步这件事我反思了一个月。我也天天打车,我也看到老人打车、孕妇打车,怎么没有萌生这个同理心呢?出租车存在了多少年?我们又如何默认、被规定只能等在原地伸出手才能打车呢?怎么没有想过做这个软件呢?
在优步这个例子中,技术不是最关键的,所有的根源都来自同理心和慈悲心,这就是用户视角。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这里面最难的一点,是转换视角,视人为人。
我们可以通过同理心,穿越这些细小的、微观的点,继而感知用户痛点。所有的价值挖掘都在这些细小的点上。
第二观,叫产品“价值观”。
什么是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是由用户来定义的。所以,产品价值就是用户体验价值。
从企业侧,叫痛点转卖点。
从用户侧,一个好产品一定要具备5个核心价值,更健康,更高效,更好看,更文化,最后一个,更便宜。这个更普世的产品价值观。
是不是只有这5个价值观呢?其实不是。我认为不同行业还可以加第6个、第7个、8个。但我认为这5个是抽象出来的核心价值。
我甚至用这5个价值观来给和我们合作的企业打分。
只有建立起真正的底层产品用户观,才能构建真正的产品价值观,以终为始,以始为终。
第三观,叫产品“世界观”。
如果我们拥有了用户观、价值观,能不能把产品做成一个大产品,做成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
是不是每一款产品都能改变世界?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因为你还需要有世界观。
微信创造了熟人社交的世界,抖音建立了我们创造和分享的世界。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于是他构建了一款产品的世界观,就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启了智能产品的世界。
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将人类带入了照明时代;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颠覆了传统的邮政马车运输业。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发明第一台计算机之后,经过了大型机到微型机的飞跃,从台式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一直不断地迭代着使用场景。
这些有世界观的产品极具生命力,他们由最初对用户的同理心变成了对世界的慈悲心。
这种世界观培养的是对未来的认知和深度思考,需要从上帝视角看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3、Round Three 如何做好一款产品?
Q:听上去很抽象,好产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找到痛点?有没有一些方法论?
A:我先举一个例子吧。
我们这十几年做过最爆的一个产品,一年卖到了接近50个亿的55度杯。
这个产品是一个典型的从用户角度找到了痛点。而且是痛点里的极痛,极痛里的痛点共鸣。
怎么找到的?
2014年,我异常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周六下午,电视里播放着动画片。那天,我和父亲在家中陪两个孩子看动画片。小女儿渴了要喝水,父亲利落地去厨房倒了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想着等温度降下来再让孩子喝。考虑到怕孩子被烫到,父亲还特意把杯子放到了桌子中间。
但孩子太渴了,便在桌边跳起来伸直胳膊不断地够杯子,结果杯子上的拉绳被猛地一拽,满满一杯开水泼到了小女儿的半张脸和胸口上,瞬间皮开肉绽。孩子痛苦地叫着,我惊惶无措地握住女儿的手臂,两个父亲都傻了。
在去往医院的过程中孩子疼晕了两次。医生说女儿烫伤很严重,要住院15天,考虑到一岁半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所以手和脚要绑着。晴天霹雳。
就在那天,我在医院,回想到那个跌落在地上静静躺着的水杯,我发怔了几秒。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盛水产品,到底烫伤过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在烫伤的痛苦中懊悔过自己的粗心大意?
产品需要服务于人,而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无比惭愧。做洛可可10年了,做了近3000个客户项目,拿到了120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可是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女儿就诊医院的烫伤科,也几乎都是被烫伤的孩子。
那一刻,我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通过这件事,我第一次用“痛苦”感受到了用户视角,我意识到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和场景。于是我用三个月时间,做出了55度杯。
产品一上市就戳中了被唤醒的需求,被妈妈们喜欢,被孩子们喜欢,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爆品。
至于方法论,我在书里有分享,打造用户思维的5个法则:
用户视角、用户场景、用户共创、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这是构建用户观不可或缺的五个模块。
首先要知道用户的时间轴和空间轴,知道用户在哪里,在时间和空间里观察用户的行为;
然后你要把用户拉进来和你一起共创。
同时,你要意识到,你卖的其实不是个产品,是一个服务流。整个服务的全流程,里面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
比如,以前的床都是睡觉用的,而今天,我女儿12岁,她有额外的3小时在床上打游戏、刷视频、化妆、吃海底捞火锅,等等。
这三小时,是以前的人没有的需求。在今天的时空里,你如何解决那三小时她如何健康的、相对舒服的去做她想做的事。
床从过去睡觉的功能需求,多了一个沙发的需求。多出来的需求,你怎么去满足?
再比如,智能垃圾桶。原来都是人去找垃圾桶,但是客厅或者卧室的垃圾桶,它应该主动来找你。它要有眼色,在你需要的时候主动来找你。
最后,就是超级体验。你真的要给用户“哇哦!”的一声尖叫型的体验,他一定会买。
最后的话
人有三观,好的产品也有。
做一件事,用户观决定了可不可以做,价值观决定了能不能做成,而世界观决定了能不能将这件事做大做强,甚至穿越时空。
技术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感同身受,你是不是有对这个世界的爱。
大家都说改变世界,用什么改变世界?
当你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时,就用了用户观;
当你有能够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就有了价值观;
当你有了底层对世界的爱的时候,你就有了世界观。
这三个东西,做产品缺一不可。
这就是贾伟老师作为一位产品人、创业者的思考。
感谢贾伟老师,我听完真是深受启发。
也祝愿每一位创业者能做出真正有人格的、充满爱的产品。